-
简练:过去30年,美国资本市场全靠这头“大慢牛”
关键字: 美国经济经济周期大慢牛资本市场美国金融实体经济美国资本市场资本的真相前一个时间段,美国经济、金融制度可谓无法无天,股市乃至债市都是工业大亨和金融投机者的战场,股市上下颠簸很剧烈,很残酷,在里面出名的很多事混世魔王,比如说20世纪初的有个“点金手”利弗莫尔(Livermore)就是草根出身。后一个时间段,美国实体经济执世界牛耳,股市也不错,但没到产生大慢牛时代那种超级明星的地步,60年代美国的股市名人包括美籍华人蔡至勇,主要靠的是那时初生的美国硅谷的电子股票,以及一些和中国今天“市值管理”有点类似的“多元公司”的股价游戏。这些人的资本市场生涯都中途收场,没有巴菲特这些人这样一辈子靠金融市场成功。
这种大慢牛又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资本市场的驱动力。二战后,美国资本市场的驱动力是不断变化的。50-60年代,基本上是靠实体经济驱动,即股市上涨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成正比。1982年以后美国股市驱动力则不是美国本土实体经济驱动:80年代的股市驱动是“债务驱动”——包括进入30岁年龄段的婴儿潮人群开始买房子产生的房贷债务证券化、杠杆收购的债务及证券化来驱动——收购战会买高标的股票从而带动整个市场活跃起来。90年代中后期的股市牛市是互联网“科技话题驱动”的牛市。21世纪初到金融危机前是“全球化驱动”的牛市——美国引领的全球化红利高峰期,即低通胀+房产升值借债消费的经济繁荣。2008年以后主要是“QE驱动”,其中2012年以后借助了一个载体就是移动互联网主题,QE带动移动互联网公司陆续上市,股价上涨,创造金融市值财富。
第二个效应是货币-地缘霸权效应。这种大慢牛会很完美的和美元的霸权地位相结合,形成一个国际大回流循环。国际货币体系,19世纪英镑靠的是黄金,金本位。到一战以后货币秩序垮掉了,勉强恢复又恢复不起来,所以搞了金汇兑本位,这就带来了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当另一个国家的国际支付手段储备的现象——这才出现了外汇储备的概念。后来英镑挂钩黄金也撑不住,又垮掉了,进入30年代的多国货币区竞争的格局,再进入二战,美国一家独大,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用美元“名义上”挂钩黄金的模式让美元成为世界各国乐意储藏的货币。
但这里就有众所周知的“特里芬难题”就是美国的黄金存量不足以满足美国的兑付承诺,这个难题到70年代,遭遇中东石油危机就加剧了,导致美元货币危机。所以70年代是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最危险的时候。但之后美国搞出来两个“大回流”,稳住了货币-政治经济的霸主地位。第一个美元国际大循环是基辛格搞的,就是70年代石油美元大回流,让石油用美元定价,让石油生产国暴发的美元收入一部分采购美国军火及工业设备(国家消费),一部分买美国国债(国家储蓄),这把美国政府赤字撑住,这样美元有了一个实体抓手。第二个美元国际大循环是80年代东亚国家带起来的,就是东亚国家出口形成了外汇储备(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韩国的国际收支经常是赤字而非盈余),这些外汇储备以认购美国国债的形态保持。
而美国国债在80年代的国际声誉度的提高,和美国资本市场启动大慢牛是由很大关系的,因为大慢牛让美国整体国民精神一振。今天回看30年前,美国的80年代是比较朝气蓬勃的,“美国早安”这种片子到处播,当然他的实体经济逐渐空心化也发生在80年代,这是另一个副效应。事实上东亚国家参与的这种大循环使他们和美国形成了一种依附性结构——只有中国是从这种依附性结构中逐渐壮大并形成主体性独立的,韩国、日本至今不行,从他们很有科技实力的大公司如松下、LG化学不得不给特斯拉这种“前台公司”提供核心部件并忍受压价就看得出来。
第三个效应是产业选择效应。大慢牛是要有题材的,美国几次大调整之间的股市上行期一般都有一个“题材”。最早的80年代题材是“债务”,但到90年代初破灭了(储贷危机、杠杆收购债务破灭等等)。之后找题材得找“实”一点的。这就是选择产业。但80年代美国大部分传统行业都是停滞、破产、关门、转移海外的。只有一个产业很火爆,那就是通信-信息技术。这个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到80年代正好处于基础技术积累完成,应用开始大爆炸的时期,军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积累的东西开始大扩散,二是相对于化工、电力、能源这些行业比较“轻”,投入资本少但跑的很快。所以从西方炒作它们的“三网融合”(电话网、广播网、新闻网)开始,通信-信息产业就一枝独秀,1995年之后就是互联网了,经过2000年之后破灭,美国本土相对沉寂了三四年(2001-2005),社交互联网又起来了,中国互联网也是这个美国相对沉寂时期起来的,再之后就是移动互联网领衔的美中互联网公司高度受益的移动互联网牛市。所以我说全球化的核心是“美国资本市场-互联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