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康:有效投融资项目在中国俯拾皆是,政府一定要用好
导读以下观点整理自贾康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0年5月)上的发言。【文/贾康】
在我们看到的经济数据里,一季度形势很严峻,经济增长率为-6.8%。这在几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是短期和阶段性的。
具体分析,1月、2月、3月合在一起的经济增长率-6.8%,主要是因为2月份形成的经济大滑坡。但是3月份的情况已经在好转,往回找了一些,所以合成的比率是-6.8%,是明显的经济负增长。这里面看到的数据,和GDP相比,一季度货物进出口增长率是-6.4%,没有像有些人预计的那样断崖式的大滑坡,比GDP下滑的幅度稍微小一点。这里面3月份经济出现明显好转,3月份经济同比增长仅为-0.8%,意味着中国经济在面上来看,其实一季度的尾巴上已经表现出来疫情得到了相当明显的控制以后,经济由“前低”转入“后高”的势头。
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定要上来的,而整个经济好转,外贸方面却有新的问题了。因为一季度的时候,国际上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家,疫情状况还没有出现高峰期或者非常严峻的局面,但是到了3月份明朗化了——二季度中国本土情况明显好转,然而,外面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情况相当严峻,所以,外贸进一步的演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最近欧洲的说法是他们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我们希望是这样的。美国特朗普一再打气说它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但现在看起来还是一个平台状态,至少美国每天报出来的死亡人数还在1000多人以上,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河北唐山港1至3月份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0.38% 图自新华社
现在中央关于应对这样一个严峻形势的指导方针,已经明确强调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服务于“六稳”和“六保”的。既要应急纾困,又要对接从短期和中长期怎样恢复到疫情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继续追求超常规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上去。现在这个时点上来看,在扩大内需方面,中央要特别安排的宏观措施都已经在概念上浮出水面。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强调灵活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在原来说的“更加积极”的基础上“三箭齐发”,要提高赤字率,更有力度地运用地方专项债(这是对应建设项目的,包括新基建),以及作为非常时期代表性的非常之策的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到底怎么发,现在还没有看到它具体的方案。本月下旬两会上,一定会把相关方案公之于世的。
这种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带有强刺激一揽子方案的特征。当然我们就要按照中央这样的部署,在掌握“六稳”“六保”要领的同时,把短期和中长期继续追求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衔接好。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继续争取打开外贸潜力空间方面应该做的努力。这个具体分析起来要特别注意,在大数据时代,要看到不同门类的外贸物品的差异性——当然说得更开阔一点还有服务贸易,在当前形势下,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征。
我看到在有大数据支持下的一个具体的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情况:美国市场上来自中国的进口品,不同门类有不同的具体表现。2015年到2019年,疫情暴发之前,已经有了贸易战的情况下,本来美国的办公用品等,高达70%要从中国进口,迅速滑落到30%出头,去掉了一大半:而另外一些,比如说手机、电视机、玩具等这样一些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贸易战已呈现那么剑拔弩张的局势,大家有种种顾虑,而这些出口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们现在争取在外贸方面有所作为,是不是就要做这样具体的分析:哪些产品是我们值得重点推出口的。特别对于一个目的地市场,如对于美国市场的继续努力,实际上就是贸易原则里说的比较优势,使我们有可能经过努力之后,在相对高的规模上,实现对目的地市场的外贸。
当然在外贸的眼睛对外的同时,也要考虑所谓“出口转内销”。外贸行业自己已经在讨论这个概念,他们说出口转内销也有一些顾虑。有一些企业界的朋友说,他们外贸做顺手了以后,对国内市场反而是陌生的。有这样的畏难情绪,怎样来进一步开拓内销渠道?我觉得毕竟都是中国人,而且在中国特色之下,政府的政策扶持、信息服务等等有可能会更便捷地对上位,这方面还是要积极地考虑,争取对外挖掘潜力的同时,也要把外贸行业的出口转内销作为一个相匹配的要领。
我们在一些具体的供给方面,即在有供给能力的情况下,怎样薄利多销?企业的朋友们有经验,可以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不同的贸易品怎样掌握薄利多销,保证不亏本?临界点是明显不一样的。国际市场上已经看到了,为什么易变质品,像牛奶、鲜花没有什么出口的情况下,就只好倒掉埋掉?因为它们可调节的弹性余地小。另外一些耐用品可以利用一定的库存条件,找到新的出路。这方面中国的外贸企业要及时总结国内国际的经验,尽量做好相关薄利多销权衡算账的事情,来制定好自己所在行业、所在企业面对特定目的地市场的一个定制化方案。这个定制化方案要争取让它的水平比较高。
在流动性提高,能够有更好的融资支持条件的同时,还要掌握好结构,掌握好各个地方政府辖区内因地制宜的要领。这么大的中国,各个区域、各个行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要充分注意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条件下,强调的不是笼统地讲扩大内需,总量环境好了问题似乎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而是一定要优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结构问题。
首先,从制度结构上来说,怎样更好贯彻深化改革的方针。从自贸区在上海确立,一轮轮扩展的所谓企业的负面清单和反过来约束政府行为的正面清单这种制度建设,要伴随抗疫以后前低后高的更好发展和对接中长期目标。同时,我们的政策一定要注重机制创新。
再有,产业结构视角上,产业政策的必要性非常明显,而且产业政策的方向容易确定,但相关机制怎样合理化,是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要支持新经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绿色发展,但是怎么用好机制创新?政府资金毕竟有限,哪怕有非常之策,这些有限的现金怎样能四两拨千斤?应通过政策性融资,“四两拨千斤”,以及通过PPP,政府出“引子钱”,以比较小的比重持股,把持股的大头留给非政府的社会资本和企业,更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政府的资金应产生一个乘数放大效应,把整个局面打开,来贯彻产业政策,来支持外贸企业一方面继续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掌握好必要的转内销。这些政策支持的机制一定要对接市场、兼容市场。以经济手段为主,而且要注意在这方面,政府不要自以为是,动辄搞出很多的自己拍脑袋决定的条条框框,这些东西都值得讨论。
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现在决策上的意图比较清晰了,在扩大内需方面,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宽松灵活;财政政策“三箭齐发”。在两会上,应该使我们能够看清楚具体部署里的方案设计。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前面强调了深化改革要焕发企业的潜力和活力,在这方面可以讨论一个现在的热点。我们应对现在的挑战,采取措施的重点,有大家都关注的新基建。但是也有一些同志非常强调救急、纾困和提振消费。这两个侧重点,必要性都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所解决的问题还是有所不同。
救急、纾困和提振消费,更多带有应急和短期的必要性。从中长期来看,消费也还要让它继续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但是它的支撑力是第二顺序的,因为消费根本的来源是老百姓、人民群众的收入能够可持续增长,而收入从哪里来?一定要有经济蓬勃发展,有就业机会,有工资在上升轨道上合理的提高,有经济活力带来的往前看好的预期。为使老百姓有了钱也敢花钱,当然还要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少预防性储蓄,加上经济发展要有后劲,使大家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有奔头。收入增长,后顾之忧减少,当期的收入就能以比较高的比重转为当期消费。这些综合在一起,消费支撑力才能形成中长期的支撑力。
短期的救急非常必要,那么多的小微企业,特别是服务业,还有民航等等这些大企业,很多的业务都没有了,几乎归零了。怎样让这些严重受冲击的行业和企业生存下来,这时候一些救急的措施首先就是要有资金注入,让企业生存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种救急和纾困要用的资金,我个人建议首先动用常规轨道上的失业救济金,加上现在在精准扶贫的概念下,对于低端低收入阶层可动用的资金,以及在特殊时期应该考虑动用的国家级战略储备——多少年前朱镕基同志主持经济工作时就说到过的,在国家层面以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资金池来形成战略储备,一般情况下一分钱都不要动用。但现在不是一般情况下,现在是特殊时期,非常时期,可以考虑动用一部分。这些钱拿来以后救急纾困,在定位上比较明显,是合乎原来制度安排设计的逻辑的。
- 原标题:贾康:应对严峻形势,要明确强调扩大内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广凯 
-
梁振英点名汇丰:一周多了,还未就国安法表态
2020-05-29 16:54 香港 -
几乎天天买,恒大2年后重启回购潮已耗资近15亿港元
2020-05-29 14:04 上市公司 -
美方威胁制裁香港,明晟作出选择
2020-05-29 12:11 金融圈 -
浦发银行拟出资100亿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2020-05-29 08:55 金融圈 -
小摩高位减持康希诺过半持股,涉资近12亿港元
2020-05-28 17:21 上市公司 -
美光调高业绩预期后股价大涨,华为许可已6次延期
2020-05-28 10:17 上市公司 -
李翠枝谈争议提案:我国跨境电商奶粉质量安全存很大隐患
2020-05-27 14:24 上市公司 -
中韩“快速通道”开启,三星、LG等大厂员工涌入
2020-05-27 13:46 中国外交 -
史上首次!深交所同时向3只A股发出外资持股预警
2020-05-27 13:19 上市公司 -
美国欲打压华为,三星、台积电芯片代工竞争升级
2020-05-26 17:50 大公司 -
“疫情后许多外企会在华扩张供应链,而非搬走”
2020-05-26 17:05 中美关系 -
这8种机制,习近平非常重视
2020-05-26 16: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芯国际向周子学、赵海军、梁孟松等8名董事授出购股期权
2020-05-26 11:46 金融圈 -
伊利回应涉跨境电商奶粉争议提案:希望规范市场,保证安全
2020-05-26 11:16 上市公司 -
科创板首单并购重组审核通过!
2020-05-26 09:05 金融圈 -
溢价或超1倍,华润35亿获重庆首家地方资管过半股权
2020-05-25 16:47 金融圈 -
国开行3600亿融资总量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0-05-25 16:42 香港 -
刘世锦:我国无需实行负利率
2020-05-25 10:39 中国经济 -
大洋两岸,特斯拉经历两重天
2020-05-23 13:34 大公司 -
CR929发动机2家潜在供应商相继宣布史诗级裁员
2020-05-22 18:23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