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论坛高端对话:在世界变局中,只有重建国际信任才能带来全球治理
最后更新: 2025-03-31 09:15:39郑永年:我们需要问自己并回答为何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如此低下,甚至不存在信任这个问题。过去十年中,全球化浪潮迫使我们进行改革,并积累了大量关于全球化的知识。虽然我们总在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但如今却出现了一种人为去全球化的现象,这是一种人为推动的举措。企业界普遍不希望看到这种脱钩和去全球化的趋势,但正如萨克斯教授所述,一些大国(例如特朗普总统所代表的美国)正采取措施反对全球化,强权政治正在卷土重来。
我是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因此我过去很难想象美国会出现某些极端言论。当特朗普宣称“加拿大将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时,我感到难以置信。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大量中产阶级,据萨克斯教授的说法,美国70%的人属于中产阶级,但如今美国的中产阶级数量正在急剧下降,这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挑战,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党政治所导致的问题。
此外,尽管很多政客,包括很多律师称美国为法治国家,但根据我的经验,它更应被描述为一个治理国家。我完全同意萨克斯教授的说法,美国或欧洲传统的逻辑现已不再奏效。我们知道大国可以将各方团结在一起,所以重建信任至关重要。
郑永年 博鳌亚洲论坛
中国政府已提出诸多倡议,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文明倡议。今天的对话会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获得安全感,而有了安全感,才能推动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言:“发展是硬道理”,而高质量发展则是我们的首要选择;李光耀也曾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拜登总统曾将中美关系概括为“中国的专制与美国的民主”,但如果我们有了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善;如果我们发展得不好,人们就不能过上好生活,这无关是否民主。因此,发展还是硬道理,我们的重点也放在发展上,这一点至关重要。
最后,我还想强调,中国是一种新型大国,与美国不同,也不等同于俄罗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自身发展。正如马哈蒂尔所言,我们与中国有着上百年的邻国历史,而中国从未试图殖民我们。这表明,中国的崛起及其在构建国际信任方面的作用将变得尤为重要。
张军:我们已经听到所有讨论嘉宾的真知灼见,并为大家分享了对今天讨论话题的想法。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会问一些具体的问题,希望我们的演讲嘉宾可以给一个简短的回应。
首先我想请问萨克斯教授,您刚才跟我们分享了您的担忧,您的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也产生了影响,成为目前世界所面临的深刻变化的一部分。
在我们之前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全球南方”国家崛起的现象,而且他们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我想请问您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世界将会继续发展?这一轮转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我们中国人经常说,机会往往和挑战是并存的。您认为在转型过程当中有哪些机会呢?
杰弗里·萨克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1980年至2020年期间,保持了每年约10%的GDP高速增长,其经济体量增长了30倍,同时在减贫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外,中国积极采用新技术,并在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大量投资。
事实上,这些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发展机会,尽管中国的模式可能无法完全复制,但其成功经验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例如,如果能够在数字技术、教育及儿童发展等领域加大投资,非洲等地区将获得显著的发展机遇,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改善,技术的应用将为这些地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以印度为例,其年均GDP增长率在6%至7%之间,且拥有14亿人口,所以重点是找到方法。只要我们在一个和平环境中,即使是贫困地区,只要保证那里的生态可持续性,就能实现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中国的能力投资于5000亿至1万亿的太阳能等环保、可持续的电气化项目推动经济发展。
无论从国际关系还是全球视角出发,人们都能清楚地看到谁在赢、谁在输。在实现全球可持续且快速的发展方面,我们已有非常明确的案例可供比较,比如把中国、美国、俄罗斯与非洲相对比,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当前,我们拥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减少乃至终结贫困。正如“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示的,如果这些机遇和积极的发展动态能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就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张军:谢谢萨克斯教授的回应。现在,我想向图尔克提出一个问题:在您的发言中,提到了“法治”这一概念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我们都知道,一个有效的国际秩序应当以“国际法”为基础,我们都知道“国际法”的内容,也知道各国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我们应当遵循的规则。
张军 博鳌亚洲论坛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多次讨论中,我们探讨了如何构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如今的“国际法”已经摇摇欲坠了。“国际法”是国际信任的基石,为了确保“国际法”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并保障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我们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维护“国际法”的权威以及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
图尔克:这个问题实际上应由政治领导人来回答。作为一位长期接触和研究“国际法”的人,我认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应有明确的理解和方法。不过,必须指出,政治领导人往往对法律,尤其是“国际法”,持怀疑的态度。
“国际法”经过数百年的缓慢演进,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国际准则,这些准则是许多战争和人类苦难的结果。我们必须认识到,放弃“国际法”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人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早些时候我谈到了孔子或者说儒家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虽然这可能会削弱“国际法”的权威或沦为空谈,但无论如何,法律依然是法律。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最基本的国际关系理念相结合,这正是我们工作的起点。
另一点,我们在这一节主要讨论世界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国际法持有健康的态度,并采取具体举措加以落实。例如,在核领域,我们应在负责任的框架下使用人工智能。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带来诸多积极效益,但若不加管制,也可能使核武器的使用决策时间大幅缩短,从而使核武器变得近乎半自动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最近的一份报告提到,五常中的一些专家已在认真讨论这一问题,并于最近形成了一份报告,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建议。
张军:谢谢图尔克先生。也感谢保罗·兰热尔部长,我会就您的发言,尤其是“多边主义的双边化”这一新概念,组织一些研讨会。我确实在思考如何将这一概念落到实处,我希望这并不意味着两个大国就可以代表全世界做出决定。同时,感谢图尔克先生的发言,我深信您所谈及的内容非常重要,即大核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共识与信任。我也相信,核战略稳定网络或者说核战略的稳定安排,正是大国间构建信任的基础。
接下来,我想向郑永年教授提一个问题:郑教授,在我看来,无论竞争还是合作,各国之间始终需要考虑利益与利润的问题。我们常听到一些国家抱怨,认为它们未能平等分享全球化的红利,即它们在全球化中所获得的份额过少,从而引发了反全球化的思潮,并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
我个人坚信全球化将继续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全球化发展的更加平衡、更加包容,更加惠及所有国家。您是否认为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能否请您进一步阐述,未来的全球化是否有可能使所有国家和人民都从中获益?
全球化在过去带来了两种负面后果,即两种不平等:一种是民族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比如在美国内部,尽管全球化为美国带来了大量财富,但财富分配极不均衡;另一种是不平等表现为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有些国家变得特别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则比过去更为贫困。这两种不平等进一步在国内激化了民粹主义情绪,并在国际层面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上升,这种现象极为危险。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郑永年:我特别喜欢引用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你要思考自己为什么穷,但当你富裕之后,你应当思考如何去帮助他人、帮助那些贫困的人。
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邓小平也持有类似观点,他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以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认为国家之间同样适用这一原则。
西式全球化和现代化存在一定问题:西方国家率先实现富裕,但他们并未助力全球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反而设置种种障碍,使得贫穷国家难以致富,往往还附加了各类苛刻条件。
我曾到访过一些极为贫穷的东南亚国家,他们特别穷,最基础的发展尚不达标,怎么可能去讨论西式的人权选举、民主自由?实际上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西方国家的人权状况也不怎么样,这正是各国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体现。
因此,我提倡一种“开源式现代化”模式:即当一个国家富裕起来之后,应当承担起帮助穷人、帮助穷国的责任,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共同现代化。
标签 国际安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中国政府首批援助物资将赴缅甸
2025-03-31 09:00 地震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2025-03-31 08:1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救出第二名幸存者:被埋压超60小时
2025-03-31 07:39 地震 -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缅甸内比都军用机场
2025-03-31 06:39 地震 -
-
已救出2名幸存者,被困60小时
2025-03-31 06:33 地震 -
特朗普又威胁:伊朗不达成协议就轰炸
2025-03-30 23:02 伊朗局势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2025-03-30 23:0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加征关税!“特朗普还嫌顾问们下手不够重”
2025-03-30 22: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2025-03-30 22:22 乌克兰之殇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2025-03-30 18:20 -
缅甸强震中受伤中国公民升至14人
2025-03-30 17:20 -
C909飞机再出国!首次交付老挝航空
2025-03-30 16:59 中国大飞机 -
特朗普还嘴硬:我根本不知道Signal是什么
2025-03-30 16:59 特朗普 -
加纳海域一艘渔船遇袭,三名中国人失踪
2025-03-30 16:59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2025-03-30 16:28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2025-03-30 16:20 中美关系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2025-03-30 15:3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
2025-03-30 14:45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2025-03-30 13:20
相关推荐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176“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23“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29“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101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