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论坛高端对话:在世界变局中,只有重建国际信任才能带来全球治理
最后更新: 2025-03-31 09:15:39保罗·兰热尔:首先,感谢各位邀请我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我非常荣幸能够出席此次会议,并代表我国参与这一重要讨论。我国对此次讨论充满热情,也十分重视。旧有秩序正逐渐消失,当前我们没有一个全新的秩序。我们在设计新秩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讨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们必须在这样的风暴之中去建设信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可预测、不确定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以某种方式在事件发生前做出预测,就可以决定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其实大家也已经意识到了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从传统的跨国外交逐步向交易性外交过渡。这意味着,我们正在从多边外交框架转向各种双边设计和框架。对于中等规模和小型国家来说,这一转变尤为困难,因为双边关系往往存在非对称性问题;如果在双边框架之外缺乏多边机制的支撑,中小国家面临的困难将会增大。
兰热尔 博鳌亚洲论坛
我在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试着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我们在逐步建立起更坚实的国际关系体系前应对这种不确定的时代。我的建议是:推动“多边主义的双边化”。目前,有观点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依托联合国及其他区域组织(如欧盟、东盟等)来解决;然而,我们也需要加强双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我认为我们正面临一种妥协局面:在做交易的方式和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之间的某种妥协。我们需要加强双边外交,这并非以削弱多边主义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多边关系在全球治理中继续生存和发挥作用。此刻,我建议各方真正投入精力,发展各种双边关系,从而更好地维护多边主义的价值。
我在这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贸易领域,如果某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那么其他国家应该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来构建一种新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下,这些国家相比于坚持保护主义的国家会具有竞争优势。例如,拉美与欧盟之间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也许这就是对保护主义思潮的一种很好回应。同样,中国与印度之间,或中国与非洲区域组织之间也可以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我认为这可以成为未来多边主义双边化的努力方向。
杰弗里·萨克斯:非常感谢博鳌亚洲论坛。我想我们正在国际层面上试着创造出一套不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原则和法律。至今为止,国际社会还未有过一套国际原则和法律系统。然而,现在我们非常紧迫地需要建立这样一套制度,因为我们面临的威胁十分明显——核大战、环境灾难以及其他多种危机都离我们很近,我们就生活在其中。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摆脱依靠实力而非法治的世界。美国政府不相信国际法,美国总统曾认真地表示,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并非玩笑,而是基于其实力的一种粗暴表达。本周,美国将会在违背格陵兰岛政府意愿的情况下,把美国的高官派到格陵兰去。虽然格陵兰岛政府明确表达了反对,实际上也是美国在粗暴地表达他自己的实力。我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内,美国很可能会入侵或接管格陵兰岛。格陵兰岛仅有约5万人口,美国只需声索便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一个强国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表现。
我不得不说,这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列强的表现,也是20世纪美国的国家表现。欧洲大国几百年来尽其所能对全球实行帝国式管理,殖民全世界;而美国参与较晚,它一直试图弥补其“晚到”的劣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300年中,北大西洋地区作为全世界帝国中心,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10%。美国人口约3.5亿,欧盟约4.5亿,两者合计大约8亿,而我们全球人口总数约80亿。绝大多数国家都渴望实现和平秩序与法治,而美国并不关心人类能多大程度实现这些价值。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临界点,我希望全球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欧盟、非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成员国——能够共同发声,拒绝接受美国的全球霸主身份。
杰弗里·萨克斯 博鳌亚洲论坛
美国这种缺乏法治的做法导致了美国这三十多年来的侵略战争,也包括最近的乌克兰战争。美国不愿公开讨论这些战争背后的来龙去脉,只是打破此前形成的条约,放弃核裁军协议,并破坏与俄罗斯达成的各项协定。就在两周前,我们还无法在美国公开讨论这些问题;当我试图提出这些观点时,总有人试图阻止我。因此,关键在于,我们不仅要讨论这些事情,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采取实际措施,因为如今的联合国已经形同空壳。
我花费了25年的时间研究联合国,但很明显,该组织目前无法正常运转,也无法有效执法。安理会的决议常常被忽视,无法得到执行。而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也不作数,所以联合国没有发挥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使联合国真正发挥作用。
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接近这一目标,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大规模流氓国家。我们需要全球共同指出,美国总统不能再宣称加拿大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种威胁性言论直接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美国也不应派遣代表团进入那些明确不欢迎其存在的国家。
我曾阅读过一份由米尔斯海默的学生撰写的学术报告,报告记录了美国64次改变他国政权的行动。如果一个国家不断推翻他国政府,国际法治就不存在。事实上,我认为我们离这样一个法治缺失的世界并不遥远,我们绝不能允许美国继续其现行做法。美国的行为极其危险和鲁莽,可能使美国陷入外交孤立。我相信,我们正接近形成一种全新的国际共识。
最后,我想指出,中国的治国理念与欧洲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点在过去50年的比较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在欧洲,这是一种想当然的事情,因为欧洲各国千年来都在互相打仗。
中国历来重视战争带来的后果,但在1768至1839年即英国入侵中国之前,中国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与其他国家打过仗。
中国既未侵略日本,也未侵略朝鲜或韩国。虽然在600多年前,中国和越南打了17年的仗,但整个地区都是和平的。当中国处于主导地位时,并未进行大规模侵略。部分历史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儒家的和平”。在当今西方,我们或许需要更多借鉴儒家理念。
标签 国际安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中国政府首批援助物资将赴缅甸
2025-03-31 09:00 地震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2025-03-31 08:1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救出第二名幸存者:被埋压超60小时
2025-03-31 07:39 地震 -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缅甸内比都军用机场
2025-03-31 06:39 地震 -
-
已救出2名幸存者,被困60小时
2025-03-31 06:33 地震 -
特朗普又威胁:伊朗不达成协议就轰炸
2025-03-30 23:02 伊朗局势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2025-03-30 23:0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加征关税!“特朗普还嫌顾问们下手不够重”
2025-03-30 22: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2025-03-30 22:22 乌克兰之殇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2025-03-30 18:20 -
缅甸强震中受伤中国公民升至14人
2025-03-30 17:20 -
C909飞机再出国!首次交付老挝航空
2025-03-30 16:59 中国大飞机 -
特朗普还嘴硬:我根本不知道Signal是什么
2025-03-30 16:59 特朗普 -
加纳海域一艘渔船遇袭,三名中国人失踪
2025-03-30 16:59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2025-03-30 16:28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2025-03-30 16:20 中美关系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2025-03-30 15:3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
2025-03-30 14:45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2025-03-30 13:20
相关推荐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176“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23“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29“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101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