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化桥:中国信贷已走过头,继续搞信贷膨胀会恶化贫富差距
最后更新: 2020-06-30 09:45:59催收行业需要变革
我感觉,民间借贷和非持牌金融机构(含p2p)的催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鼓励了违约,因此违约率可能超过一半。少数勇敢的投资者购买了一些此类不良资产包,但是不敢大举进入。银行及其他持牌机构的消费信贷不良,现在基本上也只能靠催收和祷告。多数机构有自己的催收团队,也有外包。你可能不敢相信,大银行的催收外包服务商动辄几百家。总行和各分行业各有势力范围,都不想让出地盘,而催收行业又无法整合。难道银行的行长们愿意跟几百个催收外包商打交道吗?
在欧美,一个国家的催收外包业务一般都集中在3-5家公司。银行有合规的担忧,也希望只跟入围的三、五家外包商合作,以保护自己的名誉。在这个行业,大家靠的是信任,而不像我们靠的是牌照和关系。美国的银行通常把消费信贷的逾期打包卖给PRA和Encore Capital 等,并且贷款给这种机构,让他们购买不良资产。
中国的催收机构对社会有巨大贡献:它们帮助放贷机构收回应该收回的资金,维持社会秩序,但是大家不敢做大,也不愿做大,因为大家齐声骂催收机构。中国有没有坏的催收机构、坏的催收人员呢?当然有。政府应该有理有节地处理。可是,我们会不会因为银行违规就关闭银行,逮捕全行员工?会不会因为某人喝酒醉死,而关闭茅台集团,或者因为出了车祸,而关闭上汽集团?现在零零星星上千个催收公司的状况,既不利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效率,也不利于合规管理。
如何评价最近发布的“银保监会就单户对公、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征求意见”?我认为,第一虽然这个文件晚了二十年,但总比永远不来为好;第二,不需要试点;第三,对契约文化的长期破坏,以及对老赖的纵容必须检讨、改变。
目前,司法系统对此类案件兴趣缺缺,这极大地打击了金融业。这两个问题如果不根本解决,任何改革都是避重就轻。而投资者也不会大举进入这个行业。
在这里,我提几点谬论是:
(1)中国信贷早已严重过剩,继续搞信贷膨胀只能恶化贫富差距,并不能创造财富。
(2)多数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存在的价值,需要关停并转、提高效率、改善资产质量。
(3)聪明的中小金融机构应该认清潮流,停止放款,停止不良资产的再生产,转型为不良资产处置机构,而且从自己的不良资产做起,然后为其它机构服务。我们需要一个消费金融思维革命,改变放款光荣,贷后管理没有地位的想法。
大工业化才是社会脱贫之路
有人问,如果我们大幅度地减少中小企业信贷和消费信贷会不会导致经济衰退?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是,50多岁的中年男子通过减肥而略变清瘦,开始的时候可能有点不习惯,难受,但绝对是好事。
中小企业和消费者通过减少对信贷的依赖,减少与金融机构的相互伤害,提高运营效率,好处多于坏处。
我曾多次公开反对国内有些地产公司在香港为了发债而发债,比如用12-15%的年利率发债,承担各种费用,换汇回到大陆,还有时间的耽误。也许你会说,未来的发债成本会越来越低。也许。有些企业是这种情况,但是很多不是。虽然这些地产公司可能很赚钱,但是这个发债行为究竟是增加了还是抵销了它们的利润水平,很难说。
这次新冠危机,很多人被迫呆在家中,弹尽粮绝,焦虑不堪。这当然首先是贫穷的罪过。但它也显示了一个道理:积蓄很重要。我苦大仇深,让我说句也许残酷无情的话:越穷的人越需要储蓄,因为他们更容易遇到不测风云,而消费信贷也更容易把他们陷在危险之中。
同样,小型企业本来就很难生存,而信贷只是加大了它们死亡的概率。虽然它们有可能因为信贷而如虎添翼,但是只有极少数小型企业是老虎,而绝大多数小型企业只是狗和猫而已。减少信贷,就是减少相互的伤害。
从理论上讲,个人破产法的实施会大大提高社会的诚信度、打击老赖,但是如果政府和司法系统不配合,有了立法也没用。况且,从房地产税的立法之艰难,我理解了很多事情着急也没用。
社会要进步,人民要脱贫,就必须大搞工业、大工业。孟加拉国、印度和不少穷国的小微金融固化了贫困、固化了小微经营,这是政府的失败、社会的失败、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这是没有前途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上文提到的Hugh Sinclair 在书中说,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是打工,而不是蚂蚁般的重复性创业。大工业化是社会脱贫之路。这个结论我很认同。
Sinclair 举了几个例子,第一,某贫困山区的村妇借了小微贷款,在镇上卖菠萝切片,很赚钱。但当26个村妇都从不同的小贷机构获得微型贷款,到镇上一字型排开,卖菠萝切片时,不仅这些微贷都变成了坏帐,而且这些村妇们的家庭也被毁了:她们循环借钱、付高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只能起义或者自杀。
第二,巴西的穷人不断涌入大城市打工,在郊区搭建很多(临时)窝棚 favela 。他们本来的计划是迅速挣钱,然后买正式的房子,并把妻小接过来。遗憾的是,这些窝棚成了他们永久的家。每年、每月、每天,新人们带着同样的希望搬进这样的窝棚,或者在附近搭建这样的窝棚。
Sinclair称,小微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就是这样的窝棚。一旦进去,别想出来。
而美国的次贷就是这样的窝棚。
- 原标题:消费信贷膨胀,坏账堆积,会成为困住次贷人群的窝棚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波音首次试飞获批大涨14%,道指涨近600点
2020-06-30 07:41 美国经济 -
激烈内斗后,Arm中国董事长首度公开亮相
2020-06-29 15:00 上市公司 -
与陈薇团队合作,康希诺新冠疫苗获批军队内部使用
2020-06-29 10:19 上市公司 -
中石化出资成立风险管理公司,目标“大宗商品投行”
2020-06-28 16:55 上市公司 -
加码智慧城市,科大讯飞5000万在芜湖成立子公司
2020-06-28 16:24 上市公司 -
耐克巨亏56亿后宣布裁员,分析师:在华销售仍然强劲
2020-06-28 12:34 上市公司 -
疫情下的成绩单:销售回款近3000亿,回购1.88亿股
2020-06-24 18:12 上市公司 -
超算500强日本登顶,中国最高仅排第4,怎么回事?
2020-06-24 15:23 上市公司 -
“芯片乌龙”致股价飙升后,中兴通讯遭大股东减持
2020-06-23 17:09 上市公司 -
央行在港发100亿央票,利率2.21%认购超发行量3.4倍
2020-06-23 15:48 金融圈 -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二期开工,规划月产能20万片
2020-06-22 16:11 上市公司 -
中芯国际19天极速过会,再创科创板纪录
2020-06-22 10:39 上市公司 -
-
中兴公布5纳米芯片进度,港股市值暴涨三成
2020-06-19 16:51 上市公司 -
一季度亏掉去年利润,东航祭出“无限次任意飞”挤爆APP
2020-06-19 16:33 上市公司 -
疫情催生美债低利率窗口,蒙牛2日发债9亿美元
2020-06-19 13:02 上市公司 -
中国重回美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媒的嘴上“抹了蜜”
2020-06-18 14:52 宏观经济 -
中国太保赴英募资128亿,系中企在欧最大发行
2020-06-17 15:31 上市公司 -
-
中兴通讯宣布倪飞出任终端总经理,兼任努比亚总裁
2020-06-16 17:09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
美国盟友都三缄其口,“五眼联盟”里有人跳出来了
-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
阻止中国采矿,美议员张嘴就来…
-
荷兰大臣劝民众“买中国货前三思”,结果…
-
西方媒体急跳脚:埃尔多安拿捏欧美软肋,没人管得住他
-
无罪!李在明可以竞选韩国总统了
-
华尔兹急眼:我全责,但他是败类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
又打压!美方扬言就是要“遏华”
-
这也能扯上中国?
-
“本国优先”?印尼前外长:各国政府要说服自己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