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警惕“颜色革命”的陷阱
关键字: 颜色革命西方民主雨伞革命非暴力哥们街头暴力街头政治第三波民主化社会矛盾二,“颜色革命”产生的根源
尽管“颜色革命”是西方国家对某些非西方国家实施的政治战略,但“颜色革命”能够得以发生,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一般说来,发生了“颜色革命”的国家大都存在以下四个现实问题: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对物质生活水平的期待出现巨大差距。通常,爆发“颜色革命”的国家并非是经济最落后、社会最贫穷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的期待和要求之间的却存在巨大矛盾。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不满自己的日常生活水平跟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老百姓也极端痛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巨大贫富分化。国家处于既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与民众的期待之间的矛盾,又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两极化的困境中。
第二,社会的主要矛盾被舆论指向现有政权和国家制度。通常,普通民众在经济生活中的不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当西方“颜色革命”的理念输入后,社会的现存问题和矛盾成了斗争点,民众普遍认为现政权和现行制度必须为所有的社会问题承担责任;“颜色革命”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目标,这就是推翻现政权,复制西方的制度,并以此争取得到富裕西方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国家的治理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遭遇困境是常事,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地治理,稳定社会,找到逐步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仍然可能避免“颜色革命”。但是,发生“颜色革命”国家的政府通常都是贪污腐败有方,治理国家无能,社会危机频频发生。
第四,社会意识形态空洞化。“颜色革命”爆发的国家大都处在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原有的意识形态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新的意识形态并未构建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颜色革命”倡导的政治理念则起着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作用,普通民众很容易随着“颜色革命”口号起舞。
由此可以看出,“颜色革命”的发生尽管有强大的外部因素,但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状态则决定了“颜色革命”能否找到合适的土壤和导火索。只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稳定,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政府拥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凝聚社会共识,那么外部输入的“颜色革命”很难得到社会响应。
三,“颜色革命”种下内乱的种子
由于“颜色革命”这个概念本身是实现西方国家政治目标和国家利益的一种工具,它的初衷并不是要真正解决所在国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相反,由于“颜色革命”是由外部政治势力所策划,是为了符合美国等国的全球利益,“颜色革命”的结果在发生国往往是灾难性的。
对于发生了“颜色革命”国家的现状,世人有目共睹。经济持续衰退、民众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社会秩序混乱,族裔冲突日趋严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民选总统被武力推翻,有的国家甚至呈现分裂状态等等,对此无需多言。但是,这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跟“颜色革命”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尽管“颜色革命”不是通过组织军事力量来夺取政权,但是,“颜色革命”采取的街头暴力政治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更为恶劣。“颜色革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危害是给街头暴力行动披上了“非暴力”的外衣,给违法的行动(公民抗命)披上了“合理”的外衣,从而在根本上瓦解了社会的基本法治,给社会种下了街头暴力政治的种子。
按照“颜色革命”理论的说辞,法治并非人人需要遵守的准绳,为了声张正义,人们可以使用街头暴力抗争的形式。在几乎所有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序都遭到严重破坏,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和派别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都可走上街头,强力占领公共空间。本来,不同的社会群体或派别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实属正常,这些政治主张之间的冲突应当按照民主与法治的程序来解决。但按照“颜色革命”的逻辑,街头暴力成了解决政治冲突的主要方式,“颜色革命”后的埃及把这种街头暴力政治表现得淋漓尽致。
“颜色革命”给社会的另一个恶劣示范是,政治程序和政府决议是可以通过街头暴力运动来抵制和推翻的。在发生过“颜色革命”的国家,凡事皆可通过街头暴力运动来抵制和否决,议会的决议被抵制,选举的结果被推翻是常见现象。“颜色革命”导致的一个怪圈是,一方面,“颜色革命”是把选举民主当做自己的口号,但在现实中几乎每次选举的落选者都会指责选举舞弊,结果是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服从选举,在这个问题上,“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个国家的法治与民主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制度基础,而“颜色革命”恰恰摧毁了这个制度基础,街头暴力政治成了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种丛林化的社会,经济衰败、政治混乱、族裔冲突、官民冲突、以致国家分裂,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对于“颜色革命”的暴力性质,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总结得很透彻:“颜色革命”根本不是非暴力,而是一种“战争”。
综上所述,“颜色革命”这个概念本身是美国等国家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个工具性概念,它的初衷是要输出西方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而不是要解决某一个国家具体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所以“颜色革命”这一概念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似是而非的说辞。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小心掉入“颜色革命”的陷阱,整个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于一个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来说,如何凭借自身的传统与社会机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如何抵制外部输入的“颜色革命”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对待的问题。
(本文部分内容刊载于2015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