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姆扎·萨法维:“影子战争”终结,伊朗结束对以色列的“战略忍耐”
美国不明智的对伊朗政策:除了决定不谴责以色列对伊朗领事馆大楼的空袭外,事实上,美国过去数年来失败的对伊朗政策也助长了当前的紧张局势。30年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拒绝同伊朗接触。他们甚至无视伊朗的提议,退出了由世界主要大国支持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即《伊核协议》)。
美国针对伊朗发起了一系列行动,包括支持反对派势力、煽动国内动乱、冻结伊朗在美国的金融资产、直接暗杀苏莱曼尼将军,以及对伊朗施加被称为“极限施压”战略的广泛制裁。亨特认为:“以色列以及美国的部分阿拉伯国家盟友在背后鼓励华盛顿采取这一系列政策。”
总体上说,这些政策加剧了伊美关系中的危机,并鼓励德黑兰通过采取“狼爪战略”来直接攻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所在,以及华盛顿的盟友,特别是以色列政权。在这种背景下,面对近期的危机,华盛顿别无选择。
以色列的回应:以色列空袭伊朗领事馆事件发生还没过几分钟,其领导人就在讨论引爆一场毁灭性战争的可能性。一位消息人士告诉以色列新闻媒体Ynet,如果在袭击发生前公开政府内部温和派与反对党之间的交流内容,“400万(以色列)人可能已经在想方设法逃离祖国了。”
事实上,在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反击期间,以色列的政府、国家安全机构与媒体对于要如何回应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袭击,并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政府内阁成员呼吁对伊朗采取类似的报复行动,他们给出的主要理由是必须维持以色列的威慑力。其中一些人在伊朗发动这次广受关注的袭击前就承诺采取类似措施,并不打算就此作罢。
另一些人则认为,以色列防空拦截作战的战果令人印象深刻,特拉维夫大可炫耀其成功,改日再找机会同德黑兰算账,而不是卷入一场打击与还击的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这些事件令摆在以色列面前的棘手议题进一步复杂化,如结束在加沙的战争(哪怕是名义上宣告胜利),解决人质危机,阻止在以色列-黎巴嫩边境的拉锯战,让超过15万流离失所的定居者返回在北部和南部的家园,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直面伊朗发起的全方位挑战。
无论如何,在4月19日晚,以色列决定对伊斯法罕的伊朗目标发动攻击,除了规模有限外,这次行动进一步暴露了以方避免局势升级的决心。以色列政府决心发起这次行动,却导致了内部党派间矛盾的升级,有些人却将这次行动视作一次微不足道的尝试。
伊拉克的平衡:在伊朗向以色列发动还击期间,许多中东地区国家均表明,他们不愿意牺牲同美国的关系。事实上,尽管大部分的分析都聚焦海湾国家与约旦,伊拉克在事件中的立场同样引人注目。伊拉克安全部队并没有击落任何伊朗发射的无人机,但也没有阻止美军在伊拉克开展行动。
这体现出穆罕默德·希亚·苏丹尼领导的伊拉克政府为应对伊朗和美国在其领土上从事竞争所做出的平衡策略。当苏丹尼在4月15日访问美国时,关于驻伊美军去留的重要讨论也被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2023年秋冬季,伊拉克“人民解放阵线”民兵组织对美国在伊拉克的基地和其它利益发动大规模攻击。为了维持在伊拉克的驻军,华盛顿也许会考虑放松对伊拉克抵抗组织或什叶派政客的制裁。而驻伊美军的存在对于美国在叙利亚持续部署特种部队也至关重要。维持在库尔德人聚居区的军事基地对美国收集伊朗情报也很重要。
美以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以色列为空袭行动计划两个月,但“严重低估”伊朗的回应 图自:以色列媒体
非对称战争的扩大:通过向以色列发射一轮导弹,伊朗改写了中东地区不成文的规则,将由抵抗组织参与的冲突演变成伊以之间的公开对抗。但是,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增加让局势重回不对称战略的可能性。
首先,如果无法准确评估直接军事行动的后果,事态可能演变成一场长期、全面性战争。对任何一个中东地区的主要势力来说,这样的结局并不值得追求。此外,直接军事行动带来的经济成本,比如引发市场动荡、通货膨胀或其它问题(后文会详细讨论),可能对采取直接军事行动起到劝阻作用。
通过发动大规模的直接军事行动,伊朗得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近年来已被严重削弱的威慑影响力。因此,继续采取直接对抗的姿态并不能服务德黑兰的利益。
接下来的问题涉及到全球和中东区域行为体在击落伊朗导弹方面开展的广泛合作。事实上,以色列政府并没有仅凭自身就成功阻止伊朗的还击,这暴露了以色列的弱点。
华盛顿加强对特拉维夫的援助:伊朗史无前例的袭击可能会令美国国会决定加大援助以色列的力度。美国参议院已经批准了一项价值950亿美元的法案,其中包括对乌克兰、以色列、中国台湾地区和加沙地带的援助。但这一法案已经被压在美国众议院好几个月,而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迟迟不愿采取行动。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
首先,(假如)以色列同伊朗之间爆发激烈的交战,这将可能说服约翰逊顶住跨党派或国际上的压力,推动并完成参议院法案。伊朗的攻击将为约翰逊批准援以法案提供足够的政治理由。接下来乔·拜登总统会签署法案,使其生效。但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击是否足以说服众议院恢复帮助以色列政权的政策呢?这一点还不能确定。除了共和党占多数的众议院的态度外,美国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也可能遭到民主党内部的激烈反对。
事实上,参众两院的一些重要民主党议员警告,此举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中东危机升级。来自纽约的民主党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称:“自伊朗对以色列轰炸该国领事馆发出前所未有的回应后,共和党主流显然已将一系列计划提上日程,试图进一步升级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但很显然,这是他们为了掩盖自身的无能而试图转移视线。”
其次,如果约翰逊无法弥合众议院的分歧,他可能进一步利用这场危机来为共和党争取优势,因为几乎所有民主党人都反对这一提案。但共和党人可以通过指责拜登与民主党来为自己邀功。
经济层面的后果:经济是由人们(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驱动的。任何破坏消费者信心或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口中“动物本能”(animal spirits)的行为都会导致增加支出、减少投资。中东紧张局势的升级,尤其是伴随着乌克兰面对俄罗斯节节败退的消息,会令各界都更加谨慎。如果所有人同时变得谨慎,经济就会崩溃。
全球经济的一贯特点之一是,当局势看起来很危险时,全球投资者就会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外债。因此,正如我们所见,对中东局势的担忧可能会遏制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的势头,甚至可能会拉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而这对全球主要借款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来说是个利好。
伊朗和以色列紧张局势升级带来的经济层面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紧张局势是会缓和还是继续升级。无论结果如何,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经济层面的后果十分模糊。如果紧张局势缓和,那么这次事件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可能微乎其微。相反,如果后续造成局势升级,这将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对中东地区那些经济上本就不稳定的国家来说,这次事件的影响将十分严重,且会恶化那里已十分糟糕的经济形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涉及中国,“拜登帮了特朗普”
2025-01-17 16:0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情报机构对华网攻窃密,中方回应
2025-01-17 16:06 网络安全 -
丁薛祥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并访问瑞士、荷兰
2025-01-17 15:35 -
特朗普请了中方没请他,“谁还会在南海站马科斯一边?”
2025-01-17 15: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2030年中国这一领域将超过欧美”
2025-01-17 14:55 能源战略 -
“相比去年同期,学中文的美国用户激增216%”
2025-01-17 14:39 -
“布林肯你是罪犯!你为什么不在海牙?”
2025-01-17 14:18 巴以恩仇录 -
“如果中国真向俄提供军事补给,战场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2025-01-17 14:11 乌克兰之殇 -
“中国首超美国,走势截然相反”
2025-01-17 13:23 观察者头条 -
公安部硬核发声:对跨境电诈犯罪“紧盯不放、穷追不舍”
2025-01-17 11:54 -
“星舰”第七次试飞:助推器成功回收,飞船空中解体
2025-01-17 11:34 航空航天 -
针对中俄,拜登作出“最后一击”
2025-01-17 11:00 中美关系 -
美发布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报告,商务部:强烈不满
2025-01-17 10:59 中美关系 -
普京签署命令,征召集训
2025-01-17 10:58 俄罗斯之声 -
“光会灭风会停,不烧化石燃料,美必输中必赢”
2025-01-17 10:33 中美关系 -
“英法密谈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
2025-01-17 10:32 乌克兰之殇 -
土耳其多次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商务部介绍最新起诉情况
2025-01-17 09:45 -
特朗普准国安顾问:TikTok能活,有个条件...
2025-01-17 09:34 -
以色列推迟投票,拜登“震惊”
2025-01-17 09:18 巴以恩仇录 -
“中国不公平贸易”?他扬言关税、制裁、审查一起上
2025-01-17 08:37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