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裔:“特朗普变法”与美国的“软实力”问题
关键字: 特朗普总统令特朗普穆斯林政策特朗普禁穆令约瑟夫奈软实力美国巧实力政策特朗普约瑟夫·奈特朗普改革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特朗普提名的内阁中充斥着商界巨头与军人,而且几乎都是欧裔白人。过去的总统往往还会在内阁里放一两个貌似白手起家的励志人物,以体现“美国梦”,再多配几个少数族裔官员,以体现多元开放,但特朗普不屑于这么干。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特朗普的“美国人”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差序格局,并不是所有拿美国护照的人都能同等亲近他的政府。特朗普就职之后,很快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七个穆斯林国家人员的入境禁令,被媒体广泛称为“禁穆令”(Muslim ban),禁令甚至影响那些拥有美国绿卡或双重国籍的人,这在整个西方世界引发轩然大波,批评者视之为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司法系统很快对特朗普的“禁穆令”提出了挑战,华盛顿州司法部起诉要求冻结“禁穆令”,联邦地区法院支持了其要求。联邦政府司法部上诉至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维持原判。特朗普非常愤怒,毫不客气地在推特和新闻发布会上谴责反对他的法官。总统与法官的斗争在美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像特朗普这样搞得满城风雨,无疑也给全世界留下了“不尊重司法”的印象。
为了振兴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特朗普决定放松对企业的环保监管。他提名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普鲁伊特(Scott Pruitt)担任联邦环保署署长,这位候选人是奥巴马气候议程的强烈反对者,让他来管环保署,不啻是让黄鼠狼守鸡窝。这又违反了主流媒体和前几届政府大力推广的价值:环境保护。
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频频遭到主流媒体的围攻,这加固了他的一个基本判断:主流媒体是压制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就职之后,特朗普持续在推特和新闻发布会上攻击主流媒体,不断指控他们制造假新闻,甚至指控CNN、《纽约时报》、NBC等几家媒体为全民公敌。而其坚持推特治国,目的也在于能够将自己的声音准确地传达给大众,防止遭到媒体的扭曲。而反特朗普的主流媒体认为自己既捍卫美国价值,也捍卫美国利益,特朗普则同时背离了二者。两边都觉得自己很对。于是,美国形成一幅奇特的景象,白宫里的总统天天和主流媒体对骂。这既损害了总统在国际上的权威,也使得美国主流媒体很难在全世界面前继续标榜自己是“客观中立”和“专业”的典范。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具有很强的“敲诈式”特征。他在竞选阶段将中国视为阻碍美国伟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在就职之前就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许多人预期他上台之后会首先对中国下狠手。但中国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特朗普在碰了钉子之后,声明尊重“一个中国”。
但美国的许多盟友们缺乏中国这样的力量,特朗普挤压它们更加肆无忌惮:他坚持在美墨边境修墙,并将通过税收政策让墨西哥人实际上出修墙的钱;他跟澳大利亚总理在难民问题上话不投机,毫不客气地挂断电话;他前脚跟日本首相安倍谈笑风生,后脚就宣布退出TPP,在美日同盟走向问题上迟迟不作表态,迫使安倍再次访美送上投资大礼包;他要求欧盟国家在北约体系里多出钱,以节省美国的军事费用,同时对欧盟的一体化冷嘲热讽,挑拨德国与其他欧盟国家的关系,试图压迫德国在经济上对美国作出让步。而欧盟各国的疑欧右翼势力也从特朗普的当选中获得了极大的激励,有的组织甚至已经开始模仿特朗普的竞选口号与策略,这也令欧盟的领导人头疼不已。
特朗普牛仔风格的“变法”,使得美国内部的社会分裂和政治制度的危机,大白于天下。内政的分裂当然直接损害到美国的对外感召力,而敲诈式的外交手段,对于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构成更大的冲击。一个“群主”不发红包,却天天以“退群”为威胁要求群友给他发红包,各位群友会怎么看呢?还会死心塌地跟着“群主”走吗?
烧钱,还是赚钱?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强调,“霸权红利”的维持需要美国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向心力。但美国为什么走向自损“软实力”的方向呢?特朗普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当然也存在执政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他并不是美国社会与政治分裂的源头,他只是继承了一个分裂的局面,并且拒绝继续粉饰太平。他所强调的是一个相反的见解:世人熟悉的“美国价值”并非天然有利于“美国利益”,它常常是非常烧钱的。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自信心爆棚,相信经济全球化进程能够帮助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世界。基于这种自信,美国政府接受新的产业国际分工,坐视大量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洼地”,许多跨国企业只在美国本土保留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环节,利用对产业链的组织和支配能力来赚取超额利润。而克林顿执政时期对于金融资本的松绑,让从事中低端制造业的利润更缺乏吸引力,而且逐渐形成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配。
新的国际分工确实降低了商品的生产成本,使得美国中下层人民能够享受到更为便宜的进口商品。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取得成就之后,并不会安于既有的国际分工角色,而是已经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挺进(如对半导体产业的布局)。美国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具有压倒性优势,但其产业界精英已经产生了极强的危机意识。
中低端制造业的外流,也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而金融服务业、IT等兴盛产业需要较高的技能,许多缺乏技能或技能过期的劳动者就陷入“就业难”的局面。不仅如此,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雇佣墨西哥非法移民来从事生产,这当然也加剧了本国公民“就业难”的问题。体现在近年的统计数据上,第一是劳动参与率长期在低位徘徊,第二是2015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甚至比1999年的水平还低。
更麻烦的是,美国所遭遇的不仅是蛋糕没有分好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从低谷恢复,但增长缓慢。而这一切都是在“自由”“开放”“多样性”等主流价值旗帜下发生的。
- 原标题:强硬的特朗普 “柔软”的美利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120“特朗普最大的中东外交豪赌” 评论 47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89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485“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4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