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杰振:苏联重工业体系国内循环的制度密码
最后更新: 2024-12-05 15:22:31二、资金的内循环制度:苏联重工业体系赖以循环的秘密
在推进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因固定资本的价值分批次实现货币回流带来的资金占用问题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快速起步的阶段,固定资产存量会逐渐增加,由此可能诱发再生产体系货币回流规模的萎缩。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论述了再生产体系中因固定资产折旧导致的货币回流问题,即以前期固定资产价值转移部分的累积量来实现固定资产的实物补偿,但这种补偿机制在急剧扩张的工业化进程中会面临挑战。如何弥补固定资产更新与固定资产折旧之间的差额,这是苏联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即如何筹措工业化进程中固定资产更新所需的资金。
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在国民经济计划体系中有了专门安排,即以强制储蓄为核心内容的金融制度安排。在苏联存续期间,金融制度几经改革,但是以强制储蓄为核心内容的特征从未改变过。
自苏联工业化正式启动后,苏联的信贷金融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些改革围绕财政、苏联国家银行的权责范围展开。
在这三次改革中:1930—1932年信贷改革的核心是把资金调度的所有权限集中到苏联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的财政部,苏联国家银行、工业电力银行、农业银行、商业建设银行、公用事业银行等分条块负责相应的短期信贷业务。
1954年后苏联金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分权,即国家银行直属苏联部长会议,负责制定货币与信贷计划,发放面向农业、林业消费合作社以及农村居民的短期贷款以及面向集体农庄的长期贷款,1959年起长期信贷业务归属苏联建设银行,1961年起对外结算及外汇业务划归苏联外贸银行,由此形成了以条块管理为核心的金融制度。
1986年起,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苏联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苏联国家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1990年货币信贷权下放到各加盟共和国,至此苏联为重工业化建立的金融制度彻底走向终结(见表6)。
前两次改革并没有改变苏联金融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信贷资金的归口管理与调度,本文以1954年后建立的金融与信贷制度为例分析苏联强制储蓄制度的主要内容。
1954年后的金融信贷制度确立了以苏联财政部、苏联国家银行为双核心的货币流通与信贷管理制度,其中财政部负责制定苏联国家预算(含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苏联国家银行则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货币流通计划、信贷计划以及现金出纳计划的制定。
由此,在全苏范围内就建立了以国家预算、货币流通计划、信贷计划和现金出纳计划为核心的货币流通机制,它建立起了全苏范围内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重工业体系的资金保障体系,使苏联工业化得以长期维持其国内循环体系。
在苏联的金融制度中,用于工业部门的长期投资资金共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苏联国家预算中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无偿拨款,通过财政部存在苏联国家银行的资金直接划转给苏联建设银行,并由苏联建设银行无偿划拨给国营企业和合作社,这部分资金属于计划内资金,有资产更新需要的企业提前以计划的形式上报给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汇总后上报苏联财政部报批,待通过后直接下拨,因此这部分资金是没有使用成本的。
另一部分则来自苏联建设银行的长期贷款,这部分资金是用来弥补企业收到的基建拨款与企业固定资产实际需求之间的差额部分,这部分资金是有使用成本的,即企业需要到期还款并偿付利息(见图1),但是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成本非常低。
总体来看,苏联用于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成本是非常低的,且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保证工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流通资金。除此以外,苏联的国营企业和合作社还可以向苏联国家银行申请短期贷款,以应对流动性资金不足的状况,这笔资金是用于保证工业部门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原材料等可变资本的购买结算。
由此可知,在苏联的制度设计下,苏联的工业企业总是可以通过国家设定的各种渠道获取用于再生产所需要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三、苏联强制储蓄制度的根基:三个计划
苏联这套金融体制安排行之有效的基本前提是它在货币流通领域的三个计划:信贷计划、货币流通计划以及现金出纳计划。
通过信贷计划,苏联可以提前获知全苏范围内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即计划内资金与实际需求资金之间的差额,差额部分可以通过苏联国家银行、苏联建设银行补足。但在补充差额资金方面,苏联建设银行缺乏足够的能动性,因为它可自由调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存放在苏联建设银行的折旧基金,在折旧率既定的情况下,苏联建设银行可以吸收的存款波动幅度很小。因而,苏联工业生产的计划外资金只能通过苏联国家银行筹措。
在计划外资金的筹措方面,苏联国家银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工具有赖于货币流通计划(见表7)和现金出纳计划(见表8)。苏联国家银行在计划制定之初,预先确定信贷计划,并根据信贷计划来制定货币流通计划和现金出纳计划。
在货币回流规律中,企业及居民持有的现金是核定货币流通最大的扰动项,而现金出纳计划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中的现金,以降低现金流通对国民经济再生产体系中货币回流的扰动,使货币以最快的流通速度回流到银行系统,以便增加用于国民经济生产的货币规模。现金出纳计划的本质是加快货币流通,但是它本身并不会创造货币,因而国民经济计划的短缺资金只能通过货币流通计划来实现(见表9)。
苏联国家银行增发贷款只能增加负债端余额,而在苏联国家银行负债端,最大的可变因素是吸入资金,即吸收的居民储蓄。所以,苏联货币流通计划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加居民的储蓄,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居民的货币支出可以创造出大量结余货币,而这些货币的大部分将通过储金局的各大网点最终汇总到苏联国家银行,形成苏联国家银行的资源(见图1)。从这个角度讲,降低居民的日常支出就成了苏联为筹措工业化所需资金的另一个重大来源。
在理解了压缩居民日常支出以换取增加全社会可贷货币之后,也就可以理解苏联的“剪刀差”是如何应用到居民身上的了。在斯大林设想的“剪刀差”积累体制下,苏联通过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压缩轻工业的产能及压低出厂价格等方式降低居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从而形成居民部门的“强制储蓄”。随着再生产体系的扩大,居民部门的“强制储蓄”额也会水涨船高,这部分节余的货币自然就成了苏联用于确保工业化生产的资金来源。
- 原标题:苏联重工业体系国内循环的制度密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彭宇萱 
-
中方宣布:对13家美国军工企业及6名高管采取反制措施
2024-12-05 15:09 中美关系 -
NASA局长定了,又是个亿万富翁
2024-12-05 14:45 美国政治 -
罕见!俄美总长通话
2024-12-05 14:09 -
俄舰艇编队抵达青岛开始友好访问
2024-12-05 13:45 中俄关系 -
近200名在菲从事离岸博彩中国公民被遣返
2024-12-05 13:32 中国外交 -
法国政府垮台!“整个欧元区都怕了”
2024-12-05 13:12 法国见闻 -
美国准防长也要凉?
2024-12-05 12:33 -
美方罕见表态:尹锡悦严重误判,问题严重
2024-12-05 11:52 三八线之南 -
尹锡悦弹劾案预计7日投票表决
2024-12-05 11:21 三八线之南 -
“如果尹锡悦夫人知情,问题不会升级到这个程度”
2024-12-05 11:11 三八线之南 -
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迟早能追上”
2024-12-05 10:14 -
美方被爆协训台海巡特勤队
2024-12-05 10:07 台湾 -
尹锡悦提名他继任防长,曾任职陆军首都防卫司令部
2024-12-05 10:05 三八线之南 -
“需求不断增长,俄罗斯将大幅增加直飞中国航班”
2024-12-05 10:05 俄罗斯之声 -
“为摆脱对华依赖”,欧盟补贴46亿欧元“试水”
2024-12-05 09:56 能源战略 -
坐牢4个月的纳瓦罗,又被请出山
2024-12-05 09:16 美国政治 -
日船非法进入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依法驱离
2024-12-05 08:49 钓鱼岛持久战 -
谢锋谈中美关系:交14亿朋友好,还是与14亿人为敌,答案不言自明
2024-12-05 08:46 中美关系 -
韩国戒严,英媒竟赖上中国
2024-12-05 08:42 三八线之南 -
韩执政党将否决尹锡悦弹劾案
2024-12-05 08:11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188“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1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16“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没客户!”获47亿补贴后,三星在美芯片厂推迟投产
-
约翰逊急着表决,民主党领袖连续讲了6小时,还没停…
-
“六代机机密会议,扎克伯格突然闯入”,白宫回应
-
8年后,默克尔吐槽特朗普:真装!
-
美军评估又变了,“不是几个月是两年”
-
“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政策也不会变,中日韩要合作”
-
“船到桥头自然直”,印外长回应美议员
-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
-
“在越南的中国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
他倒戈后就躲起来了,电话都不接,同僚评价:聪明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
“印军将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
-
美国和盟友闹掰?“本质没变,中国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声,英财相当场落泪,“哭崩”市场
-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
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