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晓明:怎样不被“全球变暖”忽悠,还发展了经济
关键字: 产业绿色产业绿色投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南水北调三、气候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剧变
气候变化改变各国资源禀赋,造成全球大规模人口流动,冲击国际政治格局。
宋朝时期,气候变冷。宋初北方已经没有梅树,公元1111年太湖封冻,洞庭湖柑橘冻死。宋朝的气候变冷,造成人类发展格局大反转。春秋时期陕西的江南气候早已消失,宋朝沧州有林冲雪夜烧料场的故事,厚雪压塌了料场的黄土墙草房。中原变冷,蒙古草原更冷。蒙古天寒阻碍了草场恢复速度,造成蒙古经济危机,蒙古人只能对外扩张谋求生路。蒙古人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扩张只能被冻死。成吉思汗征伐亚欧大陆,蒙古人入主中原,阻断了华夏文明四千年发展势头,华夏文明领先人类文明发展的地位被蒙古入主中原打掉。而蒙古人扩张到欧洲,打击了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制度,消弱了欧洲神权,为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造成了后来欧洲文明超越华夏文明的世界格局大反转。可以说,宋朝地球气候变冷,导致蒙古人南下西进,导致中西方文明进步秩序的互换,是气候变化改变了世界格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密集城市持续高温天气将延长,干旱高温造成西亚北非的农作物失收,高温还容易导致瘟疫流行。叙利亚战乱的欧洲难民危机,竟然连带了北非难民也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欧洲,这不排除有北非气候变暖的因素。中美州热带地区近年来也发生过大规模途径墨西哥偷渡美国的难民潮,加上近年来墨西哥出现的猪流感和寨卡流感,都隐隐约约有气候变暖的身影。2015年,俄罗斯看准欧洲难民危机,顺理成章地出兵叙利亚,扭转了中东政治格局,不能不说是借助了西亚北非气候变暖的契机。
所以,绿色金融要做为国策来认真对待,是保障国家抵御未知危机的国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国际政治格局剧变。绿色投资因此要以强国为目的。绿色投资项目的选取关乎国运。中亚干旱会加剧极端势力的躁动,南水北调工程大西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中亚气候条件,是稳固中国西部主权安全的绿色投资。
四、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宜导不宜堵
全球气候变暖话语中聚焦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缓解大气二氧化碳增加速度有两种方式:一是减少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是植树造林光合作用固化大气二氧化氮。把气候变化问题偏执于限制化石燃料燃烧,有国际地缘政治工具之嫌。
大禹治水,顺势而为。对于碳排放也一样,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然会增加碳排放,压制经济发展减少碳排放就是筑坝堵水治洪模式。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度升高加速了植物光合作用,因此,今天全球变暖正是绿化地球的良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导水治洪模式就是绿化。所以,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是中国格守巴黎协议减排的最好措施,把中国大西北植被增加,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被增加固化为树木庄稼。南水北调大西线工程,把水资源导入亚欧大陆腹地,降低亚欧大陆气温,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壮举,是解决中国淡水资源瓶颈的千秋伟业。绿色金融,就应该投资这种有大禹治水智慧的项目。
绿色金融,是投资限制经济发展?还是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是问题所在。是投资降低了经济效益,还是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利弊权衡,自然是上马南水北调大西线,绿化大西北效果最深远。
五、大气工程
如果说人类活动影响了气候,那么,与其被动影响气候,不如主动去影响气候;与其限制人类活动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如人类主动影响气候让气候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如果说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影响了气候,那么,云和水汽的温室效益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更强。与其专注二氧化碳,不如大气工程管理云雨,自造人工小天气,比起钻二氧化碳的牛角尖更加见效。
近年来,城市高温年年破高温纪录和持续时间纪录,既消耗大量电能,又恶化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已经成为严峻的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之一。空调可以改变室内外温度分布,但其总效果是耗散电能,普遍提高城市温度。而且空调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城市气温越高,空调耗电量越高,耗电量越多,城市温度也越高。
众所周知,地球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阻碍了地球的红外辐射,将热量保留在地面。同样的道理,夜晚的云层将热量保留在地面的效益比二氧化碳更强。如果城市傍晚降雨,就有清除云层的作用,使得夜晚地表更多的红外能辐射出去。所以,夏天人工降雨不但要降,而且要选择傍晚入夜降雨,以保持夜晚晴朗天空为第一目标,用降雨除云并清洁空气中的浮尘,加速城市夜间降温。
反之,夏天每天早上应该在城市上空布云,将太阳辐射尽可能反射回太空,降低城市升温速度。城市人工局部气候控制,可以节约电能,减少空调制冷造成的城市升温正反馈。这是很好的节能减排措施。
冬天则相反,冬天可以早上人工降雪清空云层,让太阳辐射无云层遮挡直射地面,降低供暖能耗;冬天傍晚布云增加温室效应阻挡远红外辐射太空,降低供暖能耗。节能减排,莫过于此。
以上只是举例说明。人工降雨技术已经有农业运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是一个低成本路径。这个举例说明,在于解释云层调节太阳能辐照和地球远红外辐射的原理,做为大气工程的基础认识。是否真的可行,还有待绿色金融投资研发。
化灾为利,是最经济的进步方式。远古山火为灾,山顶洞人把山火保留洞内,就是化灾为利的经济进步。台风山洪之类就是大气中蕴藏的能量没有被人类掌控的灾害。今天的风电就是从大气获取能量的技术,是大气工程之一种。人工降雨,让大气中的水分在人类控制的地点降落,使得地面可以均匀集雨蓄水,可以减少洪涝干旱灾害。应对气候变化,与其关注限制旧技术,不如关注开发新技术。技术开发,应该着眼没有被利用的能量,应该着眼控制形成自然灾害的能量。大气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的一大部分是水汽运动形式。如何利用和管理这些能量,构成巨大的大气工程技术的发展空间。
绿色投资,投资大气工程技术,既可以消灾,又可以获取能量,是人类技术发展的一个理性方向。
作者简介:郭晓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曾任汇丰证券信息安全副官、贵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劳里尔大学商学院和物理计算机系兼职教授,微博账号@西西河氏唵啊吽 。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博士(微博@中科大胡不归 )和会员简练等人提供的宝贵意见。
[1]http://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14/04/will-happen-earths-magnetic-field-switches-collapses-2/
[2]http://www.iceagenow.com/Magnetic_Reversal_Chart.htm
迷解读:
这个决策是很好,不过工程量很大,可能时间跨度很长时间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70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4“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0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56最新闻 Hot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