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美打压中国,欧洲要付出哪些代价?
技术匮乏使得中国发展受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旦中国引领了某个领域,风水就会轮流转。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觉得“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么吓人。[全文]
-
TikTok会泄露美国洲际导弹发射密码?别逗了
把这些信息混在一起,再加上点“中国人工智能”,就可以直接得出洲际核弹道导弹的发射密码,这显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要么就是因为TikTok上的唱歌跳舞斗表情变魔术,议员们看了会绷不住,难以保持正经?[全文]
-
中国为何让欧盟“担惊受怕”?
“制度性对手”,这才是整个战略的核心,但官方文件恰恰对此着墨最少;欧盟大使也把话说得很圆滑,尽管很中听但没什么实质意义。我不是外交官,我有权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全文]
-
在美国一顿“神”操作下,德国人竟也开始欣赏中国了…
美国拿枪顶着你胸口一般,说:“你要么跟我一队,要么跟我作对,你必须选一边。”站在德国、法国或欧盟的立场上,这是个迫在眉睫的话题——美国的行为越来越不端,却要人为它效忠;另一位朋友是中国,交往没那么久,但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全文]
-
如果美国赖掉中国的万亿美债,会有什么后果?
新冠疫情以及美国的应对措施似乎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日子正走向倒计时。其实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说,美元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全文]
-
德国人看美国骚乱:再继续下去恐将选出“希特勒”?
我们处于非常非常政治化的环境中。我挺害怕事态不断演化,由新冠疫情这个医疗卫生问题产生经济后果,再从经济问题中发展出更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因为一般而言事情就是这么发展的。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德国人特别了解这一点……[全文]
-
“欧洲正在输掉一场关乎声誉的战争”
意大利人此前已经因欧洲缺乏团结而颇有些不满了。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意大利在2月底就向欧盟发出了希望援助口罩的请求,欧盟随即向各成员国发出了呼吁。但没有一个欧盟国家给予回应,只有中国做出了反应。[全文]
-
德国人是时候重学纪律了
我们德国全社会都缺乏一种纪律性,我们过于自我感觉良好,我们的决策程序过于拖沓,而且我们过于贪婪了,什么都放不下。所有这些问题广泛存在于德国派系林立的政府领导层、媒体行业和每一个德国普通公民的身上。[全文]
-
德国疫情:比病毒扩散更可怕的是媒体
中国在武汉火速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给许多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我们首都柏林的新机场始建于2006年,交付日期一延再延,至今我们都不知道2020年底它能否投入使用。[全文]
-
英国仍无法摆脱“无尽的谈判与撕裂”,空耗下去……
“爱到失望尤生恨” 。英国想离开欧盟,又恨无法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看着这样的英国,欧洲大陆的情感由同情不可逆地转为淡漠,也是在情理之中吧。[全文]
-
是否禁华为5G,德国人有几点想法很荒谬
德国人和欧洲人希望能独立自主作出决定,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独立自主的。看到人们这么容易就被人为制造出的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所控制,我非常难过。然而,我们德国人却忘了,制造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的国家就在几年前还滥用了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全文]
-
一谈中国问题,德国人就暴露了自己思维的简单和双标
极少有德国人研究过亚洲的历史,在我们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教育体系里,东方的历史文化几乎没有位置。有太多德国人坚持一种非常简单的看法:因为中国不实行我们的民主制度,所以中国是一个邪恶的国家;任何与中国对抗的人都是正义的,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支持。[全文]
-
“黄背心”不比“黑衫”弱,港府能从法国学到什么?
人类一旦享有过某种特权或特殊地位,就会无法接受那种特权或特殊地位的丧失,若是这种丧失还与他者有关,那么喷向他者的怒火也就不可避免了。中国其他省市不可能为了让一些香港人内心舒服一点,就主动放弃自己的发展。[全文]
-
英国新首相,欧盟的“恐怖片大师”
在布鲁塞尔,没人质疑鲍里斯·约翰逊拥有强烈的“我们一定能行”气质,事实上,他的这种气质有些过犹不及了。那些民粹主义者经常在十分复杂的问题上给出太过简单的解决方案,选民们又太愿意相信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全文]
-
特雷莎·梅或以一种特殊方式青史留名,而其可能继任者…一言难尽
约翰逊和特朗普一样,都不太正经,但这反而有助于博取普通民众和媒体的关注。他那标志性的发型完美体现着他独特的娱乐价值,你觉得他脑袋可能刚被割草机刮过。[全文]
-
中美打贸易战 德国人在一旁瑟瑟发抖
在德国有一句玩笑话:即便美国人把车卖得再便宜,美国车在德国的销量也不会有变化。因为美国车并不符合德国人的用车需求,德国人也不欣赏美国人的造车品味。很多德国人都把自己想象成舒马赫一样的人物,认为自己需要一部能够在赛道上狂飙的座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