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二)
关键字: 淮海战役陈邓兵团毛泽东杜聿明中野华东局中原局以当时淮海战役的总体而言,中野以劣势在徐州以西做牵制性作战,如果敌军集中徐州重兵向西攻击中野,则反而无力东援被华野包围的黄百韬兵团,这恰恰就使得中野的牵制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可极大地减轻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阻援压力,进而加快歼灭黄百韬兵团的进程;另一方面,华野如果迅速歼灭黄百韬兵团,就可乘势从东面进逼徐州,迫使攻击中野的敌军重兵回援,这就又对中野的作战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援。
也正是由于中野与华野之间,有着这种相互配合的作用,就使得刘峙等人不能同意杜聿明先集中兵力攻击中野的计划。由此可见,毛泽东和刘陈邓之所以敢于对中野做出这种貌似危险的战役部署,就在于他们作为战役的指挥者,已经看到了华野中野两大战略集团,在此次战役中完全能够达成紧密的相互配合,而敌军则是顾此失彼,想攻击中野,则黄百韬兵团必然危在旦夕;想救援黄百韬兵团,则不得不坐视战役中枢徐蚌线被中野切断。全战役的主动权,从一开始就被我军牢牢掌握了。
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
第二个问题,是有人提出黄百韬兵团撤退时,有无可能不在碾庄地区略作停留,迅速通过曹八集想徐州靠拢,从而逃脱被华野包围的命运?某些读史的人不知是出于何种心态,将黄百韬兵团被包围的情况,归咎于国民党军自己犯了某个错误,暗示华野能包围黄百韬仅是一种偶然或侥幸。类似的提问不但对黄百韬兵团被消灭这一段战史提出,对华野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同样也有提出。在此,我仅就黄百韬兵团的情况做一论述,对整编74师的被歼灭,当另撰文论述。
认为黄百韬兵团可不在碾庄停留、避免被华野包围的猜测,其实是出于对战术知识缺乏专业性的了解所致。如果能仔细看看黄百韬兵团撤退时5个军的位置变化,就可以看出黄百韬兵团实际的运动轨迹,从而就知道为什么黄百韬兵团会在碾庄这个特定地点被包围了。
古德里安说过,一支部队的运动速度,是由该部队中运动速度最慢的部分所决定的。这就是说,一支部队中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这支部队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黄百韬兵团辖有5个军,撤退时不能是5个军各走各路,而是要作为一个整体的兵团统一运动。事实上,由于黄百韬兵团自东向西撤退,华野主力自北向南进攻,所以黄百韬兵团的撤退路线,是危险的侧敌运动态势。所以,他就不可能采用旅次行军那样的一路纵队直线运动,必须是各军交替掩护的撤退部署。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黄百韬兵团这一路是怎么进行交替掩护的,也就清楚他为什么要在碾庄停留了。
11月5日,黄百韬从徐州回到新安镇的兵团指挥部,原于2日开往海州划归九绥区指挥的100军重新划归黄百韬指挥,于当日回到新安镇;6日原归九绥区序列的44军从海州到达新安镇,当日夜间华野占领新安镇北面的鄢城;7日凌晨3时,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开始撤退, 63军向南单独去窑湾渡河,其他4个军都要通过运河铁桥。走在最前面的,是64军和兵团部,25军和100军在左右两侧后担任掩护,44军在兵团部和64军后面,25军完成掩护后,在44军后面跟进,100军跟在25军后面。
8日上午,64军和兵团部最先通过运河铁桥,44军通过25军和100军的掩护地段,随后通过运河铁桥,然后担负掩护任务的25军和100军才相继撤退。这一段路程,新安镇到运河铁桥就是第一个交替点,原本在最后面的44军走到了25军和100军的前面,100军则变成了在最后的部队,其中100军的44师于8日夜间最后通过运河铁桥。64军和兵团部到达碾庄后,就需要为后面的3个军提供掩护,而不能单独继续前行,否则后面那3个军就将被华野追击和侧击的部队切断。所以,碾庄就是黄百韬兵团交替掩护撤退的第二个交替点!
正因为碾庄是第二个交替点,所以黄百韬兵团就必须在此停留,才能调整已呈混乱的行军序列,继续进行交替掩护撤退。这一必然性,从各个军到达碾庄转为环形防御的不同位置就可以看出来:走在最前面、最先到达碾庄的64军,防区是碾庄以东,而过河后走在最后面的100军,防区却在碾庄西面,走在全兵团最后的100军,此时已经变成了走在全兵团最前面的部队了!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截图
黄百韬兵团到达碾庄后,原走在最后面的100军44师8日夜间在碾庄以东、赵墩以西宿营,9日晨没有在碾庄停留,穿过碾庄直奔徐州(该师的任务是回徐州整补),成为全兵团走在最前面的部队。而44师当日中午时就在八义集遭到华野13纵的阻击和包围,这时黄百韬兵团的主力还都在碾庄地区。参照以上的行军序列和时间就可以看出,黄百韬兵团的主力,不可能早于9日下午到达八义集,自然也就没有逃脱被华野包围的任何机会了。
八义集原是李弥兵团的防区,在后来总结“徐蚌会战”的资料中,国民党方面有人认为刘峙不应于11月8日令李弥兵团撤退徐州,这样黄百韬兵团就不至于被华野包围。这种说法,也是脱离了当时历史事实的。8日贾汪3绥区何基沣、张克侠率59军、77军起义后,徐州东北面完全暴露,而这时邱清泉兵团还在徐州以西的砀山、黄口,整个徐州就只有一个军的守备力量!
所以,刘峙才不得不紧急调用徐州最近的李弥兵团回援徐州。同时,贾汪起义让开的通道,也令我军得以迅速南下,及时渡过八义集、碾庄以北地区的运河与不老河,截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八义集的李弥兵团不退徐州,则很有可能被华野的运西部队截断和包围(粟陈张7日电报中对这种情况已有预案),不但接应不了黄百韬兵团,甚至会陷入自身难保的境地。
从上述实际战况可知,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已经陷入了绝对的全线被动之中,空有兵力庞大的野战兵团,却始终无法形成合力,顾此失彼穷于应付,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局面无法摆脱。11日杜聿明到任接手全战役指挥后,虽然穷思极虑一再企图摆脱被动,但仍旧处处受制无力回天。这也验证了克劳塞维茨阐述过的另一条作战规律:在展开阶段所犯的错误,是最难弥补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12-12 10:02:53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开40周年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天下讲坛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开40周年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260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37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3“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4最新闻 Hot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