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二)
关键字: 淮海战役陈邓兵团毛泽东杜聿明中野华东局中原局【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观潮】
在继续阐述分析我军淮海战役指挥决策过程之前,有必要在此阐述一下淮海战役开始时,有关中野和华野某些作战情况,回答一些人对战役进程的两个猜测性问题。一是战役发起时中野的部署是否得当的问题;二是敌军黄百韬兵团有无可能不在碾庄被包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陈邓指挥的中野四个纵队,在战役开始时是否部署不当?根据电报文献可知,陈邓指挥的中野四个纵队,在战役开始时的首歼目标,是敌刘汝明四绥区的两个军,计划歼敌地点是在陇海线上的商丘以东地区。
而实际上,刘汝明所部在此之前,已经乘火车沿陇海线到徐州,再转津浦线南下到了蚌埠以北地区。对于刘汝明部的车运南下,无论是军委还是华野和中野,都没有获得有关的情报,因此中野对刘汝明部位置的判断有误。但是,打刘汝明并不是中野战役开始时的唯一目标。根据前面所述,中野此时担负的任务有多重性,要牵制邱清泉兵团、要攻歼刘汝明四绥区、要攻取宿县斩断徐蚌、要攻歼孙元良兵团……
而与此同时,中野的态势则不是很有利,四个纵队中的三个正在向永城地区集结的行军之中,九纵正在不顾疲劳,沿陇海线急行军赶往战场。任务的多重性和部队的分散,增加了部署的难度,使指挥员的决心很不容易下。
陇海线
陈邓最后是采用了一个很有弹性的部署,三个纵队在行进间面向东北做扇形展开,扇形的北侧是中野一纵向陇海线上的商丘地区进击,既能向北在陇海线上攻歼可能在那里的刘汝明部(实际歼灭了米文和的181师),也能迅速转向东面沿陇海线追击正在向徐州收缩的邱清泉兵团;扇形的东北侧是中野四纵,用以切断可能沿陇海线西撤的敌四绥区部队(实际上就是米文和的181师)与砀山、黄口一带准备收缩徐州的邱清泉兵团之间的联系,并争取追歼撤退的邱清泉兵团(实际上歼灭邱清泉兵团后尾的部队)。
扇形的南侧,则是处于机动位置向东展开的中野三纵,可根据北侧战况的变化,或北向加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斗(攻歼邱清泉兵团),或向东南斩断徐蚌线、攻克宿县并迎击可能沿徐蚌线北援的孙元良兵团(实际上攻克宿县斩断了徐蚌线,因孙元良兵团车运徐州,只歼灭了孙兵团的后卫部队),从开封方向赶来的中野九纵,则是具体战况或在商丘地区加入歼击陇海线之敌的战斗,或越过商丘地区与三纵一同直扑徐蚌线,斩断徐蚌线并阻击、围歼想徐州增援的孙元良兵团(实际上斩断了徐蚌线,截击歼灭了孙元良兵团的一部分)。
战役一开始,中野这样的一个战果,令现在读史的某些人,认为中野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很不成功,甚至用华野追击包围黄百韬兵团的成功加以对比,贬低中野没有对华野的作战起到足够的配合作用,比如研究粟裕的某个专家就持这个看法。
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完全脱离了整体战役的大局。事实上,华野包围黄百韬兵团,虽然是淮海战役开始时的一大重点目标,但并不能代表战役第一阶段的最高目标。因为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所面对的,是敌军整个的徐州重兵集团。
而中野在第一阶段斩断徐蚌线,则正是在整体上完成了中野和华野直接的战役配合,使得孤立进而歼灭敌军整个徐州集团这一整体战役布局,得以完整地实现。
如果中野真如某些人所臆想的那样,直接从陇海线东进攻击邱清泉兵团甚至攻击徐州,虽然可以牵制邱清泉兵团的东援黄百韬兵团,使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更为顺利,但那样也仅是斩断了敌军徐州重兵集团的一翼,不能在战略上达成孤立进而包围整个敌徐州集团的目标。那么,整个淮海战役甚至有可能会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电影《大决战》截图
还有一个客观情况的存在,是很少为人所注意到的。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和发起的那个时间时段,徐州以西的陇海线和徐州以南的徐蚌线,不但都掌握在国民党军手中,而且都是可通车的。所以,当时国民党军队利用这两段可通车的优势,加快了部队的运动。如刘汝明4绥区撤往蚌埠、邱清泉兵团回撤徐州、孙元良兵团北上徐州等等大兵团运动,都是主要是通过火车的车运进行的。
而依靠徒步长途行军赶赴战场的中野,在运动速度上就有很大的劣势,中野未能在陇海线上截住刘汝明和邱清泉、未能在徐蚌线上阻住元良的主力北上徐州,都与这个运动速度的劣势有关。
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如果中野只沿陇海线去攻击徐州而没有斩断徐蚌线,则敌徐州重兵集团在东援黄百韬不成、而要实施总退却时,就有极大可能舍弃被围的黄百韬兵团,利用徐蚌线可通车的优势,将徐州主力迅速撤退到蚌埠,逃出中野和华野的战略包围。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也可看出中野在淮海战役开始时的几个作战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还是斩断徐蚌线,攻歼刘汝明、邱清泉和孙元良这几个目标,虽然都能够牵制敌军增援黄百韬兵团,对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更为有利,但从全战役的整体态势布局上,都远不如斩断徐蚌线的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此时中野在徐州以西和徐蚌线上4个纵队的总兵力(另有3个纵队在牵制黄维兵团,尚未进入淮海战场),对比当面之敌处于相对劣势,敌军有集中三四个兵团攻击中野的可能。杜聿明到徐州后,也的确提出过集中徐州优势兵力先驱逐中野,然后再东援黄百韬兵团的方案。杜提出这一方案的主要依据,就是徐州各兵团兵力相对集中,不需做出较大调整就可投入对中野的攻击。由此可见,当时的中野为完成在徐州以西的牵制作战,已经不惜将自身放在一个相对危险的境地了。
然而,毛泽东和刘陈邓为何敢于将中野摆在这样一个相对危险的境地呢?这就涉及到在战争中对敌我强弱优劣如何具体认识的问题了。战争中的强弱优劣,都是相对而言并在具体条件下可产生转化的,能够从总体上洞悉这种相对性和转化的指挥者,才能够摆脱教条性的认知,真正把握战争的内在规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12-12 10:02:53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开40周年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天下讲坛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开40周年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18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