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感染者自述:来得猛,去得快,无需焦虑
最后更新: 2022-12-13 10:48:39医生当时给我开了止腹泻的药、连花清瘟胶囊、消炎药和一些汤汤水水的中药,吃其他药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喝了一天半中药之后,脸上和脖子上起了很多疹子,给我开药的中医让我继续吃,我没有再吃过。
饮食方面我和家人比较注意,当时和医院的食堂“申请”了很多鸡蛋,医院的条件肯定比较有限,但是鸡蛋还是能满足的。我其实不太懂怎么做才能提高免疫力,只能调动一下自己有限的知识,多吃点鸡蛋。还有一点我觉得比较重要,我在肺部感染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点心急,有时候做做俯卧撑、下蹲运动,但是每次做完就感觉身体特别累,咳嗽更多。
隔离中有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每次做胸透我都要离开隔离病房去检查室,一出电梯两个护士就全身武装,跟在我后面喷药,就是拿着那种喷农药的大桶,一路走一路喷。走廊上还有很多其他病人等着检查,一听到他们说“让开让开”马上心领神会,离我远远的,但是又很好奇地看我。
做完检查我又被护送回病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特权,当然是加引号的“特权”。其实这让我有些不舒服,那个时候我突然理解了很多乙肝患者、艾滋病人还有特殊群体遭受到的歧视。
我在一年多以后复查过,肺部基本没问题,现在在跑步和打篮球的时候感觉都很正常,实际上当时出院之后就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了,现在大家都在说“长新冠”和后遗症,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但是我自己并没有感受到,也没有再感染或者复阳过。
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我本身并没有因为感染感到特别恐惧,因为表现出来的身体症状让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判断,甚至没有一些流行性感冒更严重,而且我感染的时间更早,那时候病毒的载量和危害性应该比今天更大。反而是心理的创伤更明显,或者说是无形的眼光、特意的安排和周遭环境营造的反馈和认知,让我和其他人都觉得这个病很厉害。
我到现在还有这种感觉,因为当时在医院结束两周隔离后,我又被拉去酒店隔离了两周。现在已经2022年12月了,疫情防控已经逐步放开,但是我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我甚至能够理解很多人被拉去方舱的不满情绪,这是两个甚至很多群体之间相互不能理解所产生的鸿沟,大家在认知层面有很大的差异,差异来源于我们对病毒仍然缺乏科学的认识。
新闻媒体中看似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是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还是比较少,很多专家解读可能会放大某个局部,我不知道在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层面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病毒。所以我想是不是很多人也同样处于无知状态,我说的“无知”并不是贬义词,就是说大家其实对于新冠的了解还是很缺失。
尹先生:90后,坐标日本
我今年在日本感染了新冠。一天晚上,我出现了喉咙痒的症状,还发起了低烧,担心自己中招,于是去做了核酸。日本的核酸检测很慢,一般要等三四天才能出结果。三天后核酸结果显示我确实感染了,市医疗中心告诉我可以视情况决定要不要去附近诊所就医,不过那时候我都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就没有去。
核酸检测报告:阳性(尹先生本人供图)
我至今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中招的。感染前一周内,我除了去过高铁站外,没有去过任何人流密集、复杂的地方,所以我推测应该是在高铁站被感染的——但奇怪的是,我在高铁站明明正常戴了口罩。只能说奥密克戎确实传染性特别强,很难防备。我身边的在日中国人和日本人中,大概有半数都感染过新冠,和我同期来日本的朋友当时幸运地躲过了,但一个月后还是阳了。我的父母、爱人和丈人住在北京,他们这星期也感染了。不过,就我个人以及身边人的经历来看,奥密克戎虽然传染性强,但一般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症状,就算感染也不用过于紧张。
我当时的病程持续了五天。第一天晚上嗓子痒、发低烧,吃了点退烧药,恢复了正常。第二天我继续上班工作了,可能是因为比较疲惫吧,晚上回家后又发起烧来。事后回想,我怀疑当时坚持工作导致的疲惫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的病情,所以也用我的经验提醒大家一句,万一感染新冠,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
第三天症状加重,我请假没去上班,当天发烧到三十八九度,咳嗽,喉咙剧痛,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第四天上午,还是挺难受的。我又吃了些退烧药,多喝水,喝牛奶来补充蛋白质,建议大家也都准备些水和应急药物。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实用的经验是,吃些葡萄之类水分多的水果可以缓和喉咙的疼痛。
第四天下午起,我开始有所好转,喉咙还是剧痛,但体温下降到了三十七度左右。到第五天晚上,体温已经恢复正常,喉咙的疼痛也缓解了不少。第五天晚上我感觉自己好得差不多了,就去测了个核酸,之后核酸结果显示已经转阴痊愈了。我认识的其他感染新冠的家人、朋友,症状也都和我差不多,以发烧、咳嗽、嗓子疼为主,具体病情可能会因个人体质差异或者病毒毒株差异而略有不同。
至于大家担心的“复阳”和“长新冠”问题,我个人没有遇到过。我在转阴后仍然时有咳嗽,感觉喉咙里有痰,并且容易疲惫,这些症状在大约持续了一个月。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短期后遗症状是我一度失去了嗅觉,当时我也觉得比较恐惧,不过这个症状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是永久性的,不到一周就消失了,身边大部分朋友的情况也都和我类似。我认识一个感染了两次的朋友,他第二次感染时的症状反倒比第一次减弱了,没有出现传闻中那种“多次感染击溃免疫系统”的情况。
从2020年到现在,我明显感觉到大家对防疫政策的观点在发生变化。三年前疫情刚爆发时,由于当时的病毒毒株致死率比较高,我认识的大部分中国人和很多日本人都赞成严格的管控措施。不过,随着致死率、重症率的下降和感染率的上升,日本的主流舆论逐渐偏向于放开,对不幸中招的人也都持包容、理解的态度,基本不存在对新冠患者的社会歧视。这段时间,我认识的中国人也大都赞成逐步放宽,毕竟之前那种封控措施的成本确实太高了。
当然,逐步放开的同时,确实应该更注意保护老人和孩子,不过目前我接触到的老人中,没有一个人是重症患者。我父亲和我丈人都是中老年人,在北京感染的,毒株应该是BF.7。我父亲有基础疾病,发了两天的烧,症状和我差不多,不过程度比我稍微轻些,也是五天左右恢复。我丈人的身体基础比较好,没有发烧,主要症状就是咳嗽、流鼻涕,基本没怎么受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挺乐观的,觉得没必要去医院,打算像我当时一样居家自愈。我认识的其他六十岁以上老人病情也都不严重。最夸张的是我在日本的剑道老师,他全家都阳性了,唯有79岁高龄的他和他夫人是无症状患者。
另外,逐步放开之后,基层管理情况现在似乎不是太好。我家人所在的小区周一发布通知,让接到“十混一阳性”通知的居民尽可能居家隔离、“按规定到指定场所做核酸复查或等待上门做核酸”,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安排上核酸检测。社区工作者也没有告知我们,如果症状加重,应怎样就医。我猜测可能是因为社区人手不够、工作太多,实在管不过来。这方面的工作似乎还是需要提高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孙甜甜 
-
富力联席董事长张力在英国被逮捕,公司回应
2022-12-13 08:41 -
11月M2增12.4%创6年半新高,M2与M1增速为何明显背离?
2022-12-13 08:04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起诉美方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商务部回应
2022-12-13 07:31 -
华尔街蜂拥唱多中国股票:加仓!
2022-12-12 19:22 -
中国船厂获得创纪录的LNG油轮订单
2022-12-12 18:15 观网财经-科创 -
马云、史玉柱巨亏85%清仓华数传媒,浙江国资接手
2022-12-12 16: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本月前10天韩国出口额降20.8%,半导体下滑27.6%
2022-12-12 12:59 三八线之南 -
美国科技股下跌背后,是否潜藏又一次世纪大危机?
2022-12-12 10:16 观网财经-海外 -
精子数下降62%?男人怎么办
2022-12-12 08:01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7500亿特别国债为到期国债等额滚动发行,不增加赤字
2022-12-11 15:53 观网财经-宏观 -
投400亿美元赴美建厂,台积电美国噩梦会重现吗?
2022-12-11 15:06 观网财经-科创 -
北京两机场航班量回升,近期将达2019年同期70%
2022-12-11 13:08 -
为什么监狱会推出“艺术矫治”?
2022-12-10 08:50 -
杨国福反向抹零?实则被自己加盟商坑了
2022-12-09 21:48 观网财经-消费 -
世界杯“4K直播”涉嫌侵权?抖音回应
2022-12-09 21:1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政部决定发行面值7500亿元的2022年特别国债
2022-12-09 18:18 观网财经-宏观 -
沙特阿美和山东能源集团将就中国下游项目展开合作
2022-12-09 17:59 -
C919将开展100小时以上空机验证试飞
2022-12-09 17:02 中国大飞机 -
成立专门事业部,淘宝这个朋友罗永浩交定了
2022-12-09 16:5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北京银保监局: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建筑企业信贷投放
2022-12-09 16:38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