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川科技评论:小米玄戒O1,五个争议问题与解释
问题三:手机SoC的研发难在哪?
在这件事上,小米曾经是失败者。
2014年10月,小米开始着手研发手机SoC,其产品澎湃S1在2015年7月完成硬件设计、首次流片,9月样品回片、首次点亮,2017年3月,小米5C搭载澎湃S1上市[2]。
澎湃S1定位中端,芯片设计中的核心部分来自大唐电信(与小米共同成立松果)旗下联芯科技的SDR1860平台技术。然而澎湃S1投入10亿元,耗时3年,只存活了6个月,继任者澎湃S2无疾而终。
手机SoC的研发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是对一家公司技术研发、组织治理、财务管理的全方位考验。
一般来说,旗舰机型需要在上市日期的一年之前拿到SoC,开始软硬件适配的开发,所以芯片设计部门的Deadline就是新机上市的一年前。
在这个时间之前,芯片设计部门需要完成架构设计与规划、验证仿真、IP集成、物理实现、流片等多个步骤,时间跨度在18-36个月[3],每个步骤都可能遇到反复修改、推倒重来的情况。整个流程就像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芯片设计环节,一旦某个环节超出预期,会形成连锁式反应。
同时,芯片规模越大、设计越复杂、制程越先进,容错率就越低。
一颗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是一块大芯片上集成了多个小芯片的系统。每颗小芯片相当于一个小组作业,整颗手机SoC则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不完可以延期毕业,但手机是个快速迭代的电子产品,哪怕一个季度的延期,对销量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芯片设计的另一个风险在于,芯片的研发过程中不产生任何现金流,很容易造成财务失控。
流片环节是成本的大头,也是最“不可控”的一环——所谓流片,可以理解为将设计好的方案交给台积电等代工厂,由后者生产出样品以芯片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一颗6nm ISP流片一次的价格是4000万美元,芯片越复杂,制程越先进,价格越高。同时,流片环节容错率为零,哪怕一个微小的环节出现错误导致流片失败,就得重新掏钱。
根据西门子EDA/Wilson研究小组出具的一组数据,2024年首次流片成功率仅在14%[4]。澎湃S1的后继者S2传闻就是多次流片失败最终流产。
手机SoC的竞争往往涉及最先进的工艺,为了提高流片成功的概率、降低流片失败的损失,往往需要与代工厂提前沟通,根据制程技术细节调整芯片设计结构。
这里又有优先级的问题,苹果可以在台积电3nm开发初期就知道晶体管密度、金属线间距、用的光刻机通光口径是多少,最大程度提高设计环节的容错率。显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这个待遇。
问题四:小米为什么要做SoC?
从苹果到三星,从华为到小米,每个手机品牌都有一颗自研SoC的心。
2007年,苹果内部造芯计划已箭在弦上,这一年的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引用了“个人计算之父”Alan Kay的一句话:真正在意软件的人,应该自己造硬件。
Alan Kay的“个人计算”概念指向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强调计算设备应该具备易用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高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是为体验买单的。iPhone 4的畅销不是因为苹果自研了芯片,而是它真的能玩愤怒的小鸟。芯片的性能再强,没有适配的软件和功能打配合,不过是给瞎子抛媚眼。
产业的分工让高通、联发科这一类第三方芯片供应商拔地而起,终端厂商依靠供应商的硬件方案找到了性价比高点,也给软件的开发设定好了结界。
第三方供应商的芯片讲究通用性,但这种通用性最大的问题在于,高通会按照所有客户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指引芯片设计,不可避免地会忽略特殊的需求。
特斯拉在转向自研FSD芯片前,采用Mobileye的自动驾驶芯片,但由于无法自定义或修改逻辑底层,想要优化算法还得等待Mobileye的通用更新,完全脱离了马斯克预期的软件快速迭代的节奏。
2016年官宣分道扬镳之际,马斯克在一封邮件中直言“同行太菜”[7]:“不幸的是,Mobileye必须支持数百款来自传统车企的车型,因此无法跟上特斯拉的步伐。”
手机品牌自研芯片与特斯拉最终转向FSD自研的理由是一致的:提升软件的适配性。
苹果通过移除ARM公版IP上冗余的NEON指令,减少了12%的晶体管浪费,同时定制AMX矩阵扩展单元,使得芯片的AI推理性能提升了8倍——这就是自行设计满足特殊需求的典型案例。
设计SoC是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情,十年前小米风头无两,但在线下渠道、IoT业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还有诸多欠账要补。
十年后二战SoC,背景是小米重回全球三巨头序列,第二大业务AIoT年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有钱了就会有冒险精神,干点长期主义的事,对公司来说也一样。
问题五:玄戒O1成功了吗?
如果成功的标尺是芯片量产,在终端设备上点亮,那么玄戒O1是成功的。
如果成功的标准是通过芯片实现了预期的技术目标,并得到市场的验证,那么玄戒O1还没有。
设计芯片的目的不是摆在展示柜里瞻仰,而是参与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产品体验的提升和正向的财务回报,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第一圈落后20米,第二圈只落后15米,直到齐头并进甚至超车领先。
苹果第一代A4还是“套壳三星”,第二代A5多核性能甚至落后英伟达Tegra 2,直到第三代A6凭借自研的Swift架构单核性能翻倍,开始与同代顶级SoC平起平坐,再到A7率先进入64位时代,将仍处在32位时代的高通、三星远远抛在身后。
当SoC开始稳定迭代,也代表着整体架构、研发思路的确定,而围绕SoC展开的软件开发、零部件创新也会有迹可循,硬件升级的方向走向明晰,最终的目标是从手机业务延伸到其他硬件——即平台化。
手机SoC的“三大天王”——苹果、三星、华为,共同点是拥有足以与手机业务媲美的硬件产品矩阵来分摊研发成本,比如手机和平板SoC之间大部分IP均可复用,高通此前诸多车载座舱芯片,都由同代的手机SoC魔改而来。
小米是世界一流的消费电子公司,但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新兵,他们面前有足够多的教材可以参考,但这些被当作教材的企业当年躬身入局时,也曾抱着前辈的教材栽过跟头。
集成电路产业的复杂性在于,定义这个产业的巨人建立起了密不透风的壁垒,足以让任何跃跃欲试的挑战者望而却步;而它的魅力也在于,它有足够长的技术空间和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容得下不止一家的伟大公司。
参考资料
[1] 三星电子与台积电3nm良率难稳,或将影响明年订单竞争,朝鲜日报
[2] 雷军说,小米做手机芯片是九死一生,我为什么还要做?steam在线
[3] 芯片工程师“保质期”有多久,路科验证
[4] 芯片首次流片成功率为何大幅下降,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5] 小米的“芯事”,AI蓝媒汇
[6] 对话雷军:小米10亿造芯背后,第一财经
[7] Mobileye Parts Ways with Tesla,Industry Week
[8] 苹果造芯:失败、蛰伏、蓄力,然后打赢所有人,饭统戴老板
[9] 为什么哲库没有成为海思,远川科技评论
[10] 危险的分工:从苹果陷阱,到特斯拉幻影,远川科技评论
- 原标题:小米玄戒O1,五个争议问题与解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玄戒是“魔戒”?别低估小米识别“战略陷阱”的能力
2025-05-21 13:46 心智观察所 -
“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这说法误解了一个现实
2025-05-21 07:38 解码俄罗斯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2025-05-20 20:46 航空航天 -
重要突破!鸿蒙电脑正式发布
2025-05-19 15:55 科技前沿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2025-05-18 22:45 航空航天 -
2025,中美AI缠斗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5-05-17 09:28 心智观察所 -
东南亚人群基因密码破译,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2025-05-15 06:48 科技前沿 -
超1000公里!全球首例,成功接通
2025-05-14 21:20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2025-05-14 20:18 航空航天 -
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
2025-05-14 15:01 心智观察所 -
国内推力最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验
2025-05-13 18:04 航空航天 -
独家对话|李治军: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的双向奔赴
2025-05-13 12:24 心智观察所 -
打破技术壁垒!我国自主研发机载大气探测设备
2025-05-12 21:27 -
教育部: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
2025-05-12 14:30 中西教育 -
车载通信为何是国产替代的薄弱环节
2025-05-11 09:04 心智观察所 -
我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2025-05-10 19:19 科技前沿 -
空投测试成功!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技术跨越
2025-05-10 15:01 -
我国自主研制!这一核心部件首次实现
2025-05-10 14:51 中国精造 -
水泥能发电还能储电?我国科学家最新成果公布
2025-05-10 14:51 科技前沿 -
相关推荐 -
美欧这事儿闹的,还扯上中国… 评论 0“美国失败了,不只黄仁勋这么想” 评论 34“美国给中国送大礼,共和党人这下该解释麻了” 评论 49特朗普胡诌:有学生2+2都不会,怎么进的哈佛? 评论 216“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评论 2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胡诌:有学生2+2都不会,怎么进的哈佛?
-
内蒙古一地突降大雪,多匹马被冻死
-
美议员跑加拿大求“复合”:咱有共同“敌人”,中国啊
-
“美国给中国送大礼,共和党人这下该解释麻了”
-
特朗普威胁三星:25%
-
波音被美司法部“豁免”
-
万斯炒作:美国绝对主导时代结束了,中俄想各个击破
-
特朗普AI顾问叫嚣:荷兰继续对中国限制出口
-
港科大:无条件录取哈佛转学生
-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
数十人突然被裁!“特朗普想强化总统特权”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
欧盟拒绝回应,贝森特补刀
-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
美方直说了:中国太强,“金穹”是为了做准备…
-
“谈判毫无进展!建议6月1日起对欧盟征50%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