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作曲家龚天鹏:《启航》就是我想讲的“中国故事”
关键字: 龚天鹏启航启航上海艺术节龚天鹏上海爱乐乐团观察者网:他等于是在为你的作品义务服务。
龚天鹏:可是你没有抓住唯一的一个让他上台的机会。这是作品的世界首演,是他作为一名创作者最起码的一种尊严。而且这完完全全是我个人的责任。因为那时我只要有一秒钟想到这件事情,给他一个手势,他完全就可以很自然地上台,跟大家见面谢幕。
所以我只能先在朋友圈郑重地发一个声明,说明因为后台凌乱,自己一下子忘了这个很重要的事情。
而且从这件事情上,我意识到,自己是被一系列的光环冲昏头脑,作品演出之后又骤然松懈。所以那时什么都没想,也不想想是多少人的心血帮你完成了这部作品,而你得到了光环,就把那些和你共同创作的人丢到了一边。
所以首演当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毛老师肯定不会计较,但是巨大的荣誉本来是属于他的,所以这不是一件小事情。所以我也很期盼这个作品能再演,当再演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事情说清楚。
其实这也算坏事变好事。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让我以后肯定不会忘记。虽然真的只是一个形式,但是这个形式代表一种态度。
观察者网:能够保持自我反省到这个程度的人真的不多。
龚天鹏:这是应该的,特别是在我们国家。
我们的传统和西方不同。西方的作品多以作曲家个人命名,连编剧都不会放在节目单上,因为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但我们国家强调奉献,所以就更应当对奉献的人进行表彰。
比如,《启航》本来叫“龚天鹏第九交响曲”,但这是很西方的做法,等于所有东西都属于你,大家都是在为你服务。但我们不可能在票面、海报上写满“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龚天鹏第九交响曲首演”。而且这是不健康的。应该突出作品本身,而我们所有主创人员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所以这是一件很难忘的事情,而且我觉得很值得反思。我们中国人讲究集体奉献精神,任何以作品去追求个人名誉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包括两年前习总书记开文艺座谈会,强调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艺作品要时刻注意社会效益。如果把作品当成自己的摇钱树或用它追求名利,本身就不值得尊重。这一点其实我觉得很对。
观察者网:说到这里我想到,您在读大学时写过一篇文章,指出有一些中国艺考学生的家长是在逼迫孩子学习艺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功利主义思潮,如炒作阶级固化、利益至上。所以有的人可能最原本的动机,就是想藉由艺术达成某种自我成就的目的,而不是尊重艺术本身。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龚天鹏: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看到的只是媒体报道中的几位巨星,如郎朗、李云迪,因为他们是现象级人物。但是大众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艺术家,虽然水平不亚于他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得到这种光环。很多人只是出于爱音乐这种虔诚的信念去学习而已。
尤其是古典音乐这个行业,在大众看来,如果不大红大紫地出名就是失败。可是这个市场怎么容得下那么多明星?而且很多的文艺工作者其实相当成功,我们职业艺术家也把他们视为神话,只不过他们没有走商业包装道路而已。
所以很多人根本对这个领域一知半解,只是觉得像郎朗、李云迪那样努力,就一定能名利加身。其实80%以上的人都是倾家荡产培养孩子,结果孩子到了国外大学无所适从,最后有的人改行,有的人毕业就失业。
其实他们的水平一点都不差,但问题在于,市场本身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茱莉亚学院上周一开学典礼,院长致辞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每个人都成了著名音乐家,那么谁去当听众?
观察者网:而且我觉得,似乎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已经“沉醉”于这种努力当中了。
龚天鹏:是的,很多家长自己都分不清,究竟是为了小孩还是为了自己。我父母在这一点上非常伟大。他们可能曾经有过短暂的望子成龙,因为当时我确实已经走得很远了,如果我自己没有作出这种精神上的选择,而是再向着职业演奏家的方向迈一步,很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了。
当我把这十几年的努力全部推翻,到一个陌生的领域重新开始时,我父母一度崩溃,完全无法接受。但是事情两三个月就过去了,学校派人来劝解,提出给我开一间宿舍,因为当时一见面就吵,所以让我们先分开来住,想一想各自要什么。平静下来以后,我爸妈慢慢觉得,无论怎么样,你还是你,你自己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这真的是很伟大的心态,因为还有现实上的原因。我当时演出费是不小的一笔收入,虽然学校有全奖可以免学费,我们在纽约租住的地段也很一般,家门口就发生过两起枪击案,但房租依然很贵。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始商业演出,首先完全可以拿到工作签证,而且就算在二三线小城市,一个月两场独奏,就完全可以保证生活费的开销。
但是问题在于,别人是买票来听你演奏大师的作品的。说得好听些,如果自己为了挣钱,用很差的状态面对观众,那就对不起他们花的钱。
说得不好听些,为什么国外的艺术家往往艺术生命那么长久?因为他们的饭碗是直接由评论决定的。国外的经纪公司对演出质量有明确要求,有些经纪公司直接规定,超过十篇负面评论立刻与艺术家解约,因为他们靠艺术家的口碑生存。所以哪怕从现实角度来讲,你也不希望这么早就把自己透支掉。
观察者网:这么看,艺术家也不过是商业化链条上的一环?
龚天鹏:没办法,古典音乐已经被迫商业化了。《启航》演出的第二天,我看到一份报纸,美国一个歌剧院曝出丑闻,如果演员裸体出演,报酬翻一番。商业化的社会里,对人的物化还是非常严重的。
观察者网:那你怎么看待把艺术商业化,甚至作为一种手段的做法?
龚天鹏:我一直坚持认为,“商业”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健康、有良知、有道德的商业理念与艺术的结合是珠联璧合,可以创造很多奇迹。而那些低俗、扭曲的现象是人的心术本身的短缺,只顾眼前的利益,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关键要看你的立心正不正。职业钢琴家靠弹琴获得收入,而有人把艺术当作一种追求,都很正常。虽然热爱艺术的人可能为他们有点遗憾,因为他们错过了很好的风景。但你没有资格去道德绑架别人。
而文艺界的一些乱象,如有的明星拍戏,自己一天都不拍,全用替身,却可以得到几个亿的收入,这是完全要整治的。
就我自己的角度而言,我现在没有经纪人和助理,主要因为我喜欢与人直接交流。以前签合同,我可能会不好意思谈钱,但现在我也会先谈好价格。该争取的东西要去争取,这本身就是正常的工作。但你必须要问心无愧,不能电脑随便随便复印拼凑一下,然后开口就要天价。关键还是要有“度”。
观察者网:问一个稍微轻松一点的问题,这个还是我来之前“做功课”的时候在网上看到的。
龚天鹏:天哪,你竟然能找到这个。刚刚决定推翻演出事业的时候,我暂时离开家独自住在宿舍里,这是在那个迷茫的时期写的。因为那时虽然摆脱了演奏,精神上有些松懈,但也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新大陆。所以每天写一部天马行空的作品,然后删掉,第二天再写一个,处在这样的瓶颈期。另外一点也是因为刚谈了恋爱,17岁。
观察者网:所以“少年情怀总是诗”吗?
龚天鹏:确实是经历过一段“愤怒”的时光。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东西,凑格式的动机居多。
观察者网:最后想请问一下,之前有看过观察者网吗?
龚天鹏:之前可能看过你们的报道但没太在意。最近关于《启航》的报道我看到了,是所有媒体中最令我感动的。因为大多数报道都以通讯方式来写,但这篇文章记录了观众的真实反响。
每次演出结束后,我都会去百度、微博搜自己的关键词,但很少看到报道能真正关心最普通、跟我毫不相干的观众。我特别关注这种真实的反馈,这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认知,我希望哪怕音乐素养不是很高的人也能听懂。
观察者网:采访的内容就是这些了,感谢您对观察者网的支持!
以下是上海爱乐乐团发布的《启航》演出视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0“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