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大隧道惨案”80周年祭:没人能慷他人之慨原谅侵略者和反动派
“102号作战”
1941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尽快解决“支那事变”,以加紧“南进政策”,对重庆发动了新一轮的战略大轰炸,即“102号作战”。
为了保证作战计划的实施,日军还调来了驻扎在东北准备对付苏联的第12、第89重型轰炸机大队,与驻扎在太平洋海域严防美国的第11、第22航空部队,并使用了新式燃烧弹和重达800公斤的重型炸弹,以保证有条件对重庆进行不间断轰炸。
据说1956年2月,何应钦跟冈村宁次有过一场关于1941年重庆大轰炸的对话——
冈村宁次问何应钦:您在重庆的时候,常常受到厉害的轰炸吧?
何应钦答道:时常有轰炸。就是日本的“疲劳轰炸”较为讨厌。你们叫什么?
冈村:日本叫做“神经轰炸”。
何:一连轰炸一整天,叫人无法工作。
冈村:都是我的部属干的。
何:多谢多谢!
冈村:可是那里的气候很坏,真使飞机师吃不消。
何:冬天一直看不到太阳,有“蜀犬吠日”之说。
冈村:府上受过炸么?
何:我住的地方炸中了两三次。
冈村:不是有防空洞么?
何:但若中了一个一千磅重的炸弹,就是避在防空洞,人也会晃动。这种情形前后有过三次。
我在李金荣、杨筱撰写的《烽火岁月》一书中看到了这则对话,没有查验过真伪。不过可以肯定,能让何应钦这种军政要员晃动几下的重型炸弹,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就是灭顶之灾。何应钦当然有条件跟冈村宁次谈笑风生,但其谈资却是无辜中国群众用血肉堆积起来的。
重庆是中国雾都,平均每年有将近三分之一时间笼罩在云雾之中,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一年之中适合大规模轰炸的时间并不算多。但即便如此,日本人也能战果累累,令人叹息!
我们看一下1941年5、6月间,日军飞机轰炸重庆的数量和频次。据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重庆市档案馆的联合统计,5月份,日机总共出动四次,抵达时间段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分别是3日,63架,投弹147枚;9日,80架,投弹180枚;10日,54架,投弹179枚;16日,63架,投弹172枚。
6月份,日机空袭频率增高,共出动十次,抵达时间段扩大为上午11时至晚10时,分别是1日,27架,投弹169枚;2日,27架,投弹278枚;5日,24架,投弹82枚(这次会专门讨论);7日,31架,投弹82枚;11日,72架,投弹154枚;14日,34架,投弹77枚;15日,27架,投弹59枚;28日,53架,投弹43枚;29日,63架,投弹152枚;30日,48架,投弹138枚。
比较一下同时期欧洲战场的轰炸规模。比如1940年8月13日,德军出动480多架轰炸机,攻击英国境内9个机场。又如8月25日,英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再如9月7日下午5时,德军出动372架轰炸机,其中247架突入伦敦市区,共投放高爆炸弹335吨、燃烧弹440吨。
相比之下,日军此期对于重庆的轰炸规模仍不算大,但杀伤效果却远大于德军对于伦敦的轰炸。
有人也许会说,当时中国还是个农业社会,防空措施和人员疏散条件当然远不如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英国。但日本作为半工业化国家,同样远不如纳粹德国。更何况真正造成重庆群众巨大伤亡的又岂是日本炸弹?
“防空奇耻污中华”
值得注意,1941年6月5日,日军出动了24架飞机,投弹82枚。飞机数量和投弹数量在这个时期都不算多,但到达的时间却不同于以往——不是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之间,而是在晚上7时至10时。
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日军出了什么状况,才导致这天姗姗来迟。毕竟当时的重庆没有满街霓虹灯,晚上轰炸很不划算。
从结果来看,轰炸烧毁房屋19栋。但是,国民政府在这一天为轰炸制造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日本人突然改为晚上轰炸,令重庆市民猝不及防。按照以往的习惯,他们总是白天躲到郊区,晚上返城购物聚集。谁也未料到,18时18分,防空警报突然响起,直到23时27分,足足长达5个小时。
街上顿时一片混乱,惊慌失措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入防空洞,原本可容纳5000人的较场口隧道一下子挤进了上万人。
防空隧道超负荷运作,通风设施又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根据原西南师范大学和重庆市档案馆联合编写的史料集《重庆大轰炸》所述,甚至“通风设备未启用”!
究其原因,据说是管理部门未及给军政部行贿,以致军政部迟迟不验收通风设备。反正何应钦又不会跟普通老百姓挤一个防空洞。
另据时任重庆隧道工程处副处长谢元模的报告,行政院直到5月26日才核准防空部工程处当年度的工程款项,其时距离“6•5”大隧道惨案只有十天。上一年度的工程款大部分被挪用,导致因为缺钱,三分之一的通风机设备被退还厂方。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防空警报仅仅拉响一个多小时,隧道内就处于重度缺氧状态。
按照日军的疲劳战术,24架飞机以每3至5架为一组,分批次轮流进入重庆市区上空袭扰。按常理,防空部队应该在各批次日机轮替的间歇期解除警报,让人们出洞换换空气。然而,一线管理人员4次给防空司令部打电话反映空气不良,要求暂时解除警报,打开洞门换换气,均未被理睬。
晚上9时许,亦即拉响防空警报三个小时以后,洞内氧气已经消耗殆尽。濒死的人群出于求生本能,不顾一切地挤向洞口。他们扭曲成一团,惨叫声、哀嚎声、呻吟声,乃至踹气声此起彼伏,响彻洞外。
此时,防空司令部才勉强同意解除紧急空袭警报,改为一般空袭警报。但是按防空洞的设计,闸门是从里到外关闭,从外到里打开的,挤压在洞口人群使得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办法打开洞门。
午夜11时,防空警报正式解除。管理人员卸开了木制闸门,洞口的幸存者由于长期缺氧,突然吸到新鲜空气竟晕厥过去,人叠人把洞口堵住了。窒息而死的人面目青紫,口鼻出血,你抓我扯,缩成一团,其状惨不忍睹。直到天亮时分,当局才开始派人清理大隧道里的尸体。因为遇难者太多,隧道口附近已无处堆放,当局一边派人清理,一边派车拉出城外草草掩埋。
辛亥革命元老、著名诗人杨沧白曾目睹了这一场景,愤笔作诗一首。其中一联为:“孰意修罗在尘境,万人一夕如秦坑。”另一联为:“生道杀民昏岂知,草菅人命安得辞?”该诗的最后一句只有上联:“防空奇耻污中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相关推荐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57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84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56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232“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62最新闻 Hot
-
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
黄杨钿甜佩戴高价耳环引网友质疑,经纪公司回应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