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事务》:美国误判了中国吗?
最后更新: 2019-10-21 11:23:28坎贝尔和拉特纳的回应
在《思虑中国》一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直截了当的论断:美国对华政策,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对华政策,建立在相信中国将逐渐自由化并广泛接受现有国际体系的基础之上;但这些愿望与中国实际的演变情况落差越来越大; 而这种落差呼唤我们对美国战略重新进行评估。
以上几篇对我们文章的回应都就如何理解和推动美中关系做出了深思熟虑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文章的历史背景和遣词用句受到了质疑,但核心论点几乎没有受到挑战。
无可否认,如果我们的文章能在某些地方阐述得更清楚或更详细会更好。确实,除去试图塑造中国未来的野心之外,美国政策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推动。尽管如此,我们坚持认为,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过程中深受一种假设的影响,即中国将朝某个方向发生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期望并非如芮效俭所说的那样,仅仅是证明政策目标合理性的政治话语。
仔细阅读我们的文章就会发现,某些条件反射式的批评是缺乏根据的。我们并没有像托马斯·克里斯滕森和帕特丽夏·金所说的那样,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彻底失败了。这种误解部分源于我们原文省略了部分内容。我们本应更突出地强调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成果,包括重塑冷战态势的伟大外交开放。不过我们的确提到了中美接触产生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引导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作出重要贡献,包括遏制伊朗和朝鲜的拥核雄心。批评者有理由将多边气变合作与海峡两岸稳定说成是中美关系的成就,我们也同意环境与全球卫生是未来中美合作的重要领域。
尽管如此,即便中美两国有着几十年的外交往来和坚实的经济关系,双边合作仍然艰难且范围有限,除了某些双方利益一致的特殊时刻之外很难持续下去。个中有很多原因,但如今中国面对特朗普政府威胁采取惩罚性措施时,反而比过去几十年面对更密集、更有礼有节的战略接触政策时更愿意做出让步(例如在朝鲜问题和贸易上),这很说明问题。这并不表示我们赞同特朗普总统的做法,只是要指出前几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几乎从未触及中国的底线。未来的美国官员将不得不面对这个令人不舒服的现实。
我们从未说过美国的决策者过于天真或闭目塞听。例如,与批评我们的人的论点相反,我们认为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基础在于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适度预期,而不是对中国立刻民主化的盲目乐观。在我们看来,鉴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当时的许多评估其实是合理的。尽管如此,中国现在很明显在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其方式是美国决策者未能预料或原本希望阻止的。
一些批评者要求我们更加耐心,认为中国的政治演化尚未完成,美国应努力专注于赋予中国的改革者以权力,用克里斯滕森和金的话来说就是“说服中国领导人”放弃威权主义和国家主义模式。然而,继续按照美国希望中国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中国实际的样子来设计政策,只会抑制美国有效应对中国挑战的能力。虽然我们也认为中国人会从代议制中受益,但中国近期不可能发生变化。美国需要制定一套战略,与一个在国内外都坚定反对自由主义的中国进行合作和竞争,尽管我们希望中国不是这个样子。
我们非常同意艾伦·弗里德伯格的观察,即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存在健康的争论,其中不乏反对声音警告称,美国的决策建立在过分乐观的预期之上。但这些反对意见没有成为主流。在苏联解体、90年代中期台海危机、911袭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2年习近平成为中国领导人等重大事件发生后,美国多次回归此前的共识。然而,目前中美关系处于过去从未出现的紧要关头,部分原因是美国不能再误判中国的未来,其代价比前几十年大得多。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与北京方面倾向于不按全球规范运用实力的行事方式表明,对中国的思虑是极其必要的。
对我们文章的部分反对意见集中于一点,担心重新思考美国对华政策必然导致另一场冷战。我们并没有呼吁美国像遏制苏联那样遏制中国,事实上,我们明确排除了孤立或削弱中国的做法,这样的目标是是不明智的。有些评论者认为美国传统对华政策的替代方案就是遏制政策,这恰好证明了当前的政策辩论严重缺乏新思想和战略选择。
此外,重新审视美国对华政策不等于赞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特朗普政府处理亚洲事务方式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即使其中大部分只具备雏形),但我们认为在贸易、同盟、人权和外交上秉持“美国优先”的态度,将导致美国面临“热衷对抗但缺乏竞争力”的风险。海内外分析人士应该将必要的对华政策辩论与对特朗普的批评区别看待。
我们同意王辑思和约瑟夫·奈的观点,即美国实力有着强大的基础。美国拥有一流的大学、创新型企业、有利的人口趋势、强大的同盟关系以及丰富的能源资源,这些都为保护及推动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还认同,华盛顿当局应该解决国内政治失能、财政责任缺乏担当以及收入不平等等问题,它们对美国未来的威胁不亚于任何外国势力。
我们写《思虑中国》的目的是质疑旧的共识,并引发各方就美国对华政策的指导性假设进行辩论,而不是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美国分析人士和决策者需要调整视角,努力看清新的现实。希望我们的文章和上面诸位作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在朝这个方向迈进。
(观察者网张成、庄蕴菲、周然、何懿洁译自《外交事务》,杨晗轶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杨晗轶 
-
接受土耳其停火条件后 库尔德势力撤出边境重镇
2019-10-21 11:17 叙利亚内战 -
国际军事行动法专家田士臣: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规则创制
2019-10-21 11:04 中国论坛 -
瞒着特朗普,佩洛西率队突访约旦
2019-10-21 09:36 叙利亚内战 -
特朗普这条推文 被美媒揪出4个错误
2019-10-21 09:36 特朗普 -
埃及出土30具3000年前保存完好的木质棺椁
2019-10-20 22:48 考古 -
致信欧盟,约翰逊来了波“神操作”
2019-10-20 22:39 不列颠 -
智利首都昨夜宵禁,军方还将增兵1500人
2019-10-20 22:25 观察者头条 -
妥协了:行,我不在自家度假村办G7
2019-10-20 18:56 特朗普 -
“喂,俄罗斯要收回阿拉斯加...”
2019-10-20 17:46 -
黎巴嫩也有抗议了 但这画风…
2019-10-20 16:45 观网看片 -
加大麻食品上市,中领馆:慧眼识别,勿触犯我国法律
2019-10-20 12:16 海外华人 -
支持“加独”组织网站涉恐怖主义被关,然而…
2019-10-20 12:09 欧洲乱局 -
面对百万示威者,英大臣怕了:感谢警察护送
2019-10-20 11:04 不列颠 -
土总统警告库尔德:不撤离,就“打爆你们”
2019-10-20 09:38 叙利亚内战 -
重回下院 “梅”开眼笑
2019-10-19 23:08 不列颠 -
香港市民晒照:送港警8500套护颈装备
2019-10-19 22:41 -
约翰逊致函欧盟要求延迟“脱欧”,但…
2019-10-19 22:02 不列颠 -
G20财长会议闭幕:不允许脸书发行Libra
2019-10-19 21:49 疯狂比特币 -
正就保守党“叛军”修正案激辩,若通过“脱欧”或再延期
2019-10-19 20:51 不列颠 -
土耳其、库尔德武装互相指责违反停火
2019-10-19 20:45 叙利亚内战
相关推荐 -
机器人国足能拿世界杯?这里也是中国科创的试验田 评论 49“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68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249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97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50最新闻 Hot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