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贤亮:明清时期的“江南三白”与文人记忆
关键字: 江南三白酒记忆饮食习惯意象与情怀
在历史上,“三白”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汇。而且与占卜禁忌相关,即古人所谓的“冬至后逢第三戌入腊,腊前三番雪,谓之三白”,民间的经验性认识就有“若要麦,见三白;又腊雪是被,春雪是鬼”这样的言说。这里仅指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前的三场冬雪。当然“三白”在饮食生活中的出名,首先是作为一种酒的品类而颇受世人重视;其次在中古以后,“三白”的产地江南,经济、文化地位日趋提高,更扩大了其影响度,受到文人们的进一步推崇;第三,“三白酒”确实只存在于太湖平原地区,极具地方特质和文化意象,因之产生了相应的新词汇“江南三白”。
物质生活本是生存的基础,所谓“凡民有生,饮食为天”。清代嘉兴医家顾仲强调:人非饮食不生,“自当以水谷为主,肴与蔬但佐之”。饮食就是“日用之常”,品味就是“日用之理”。
在酒类方面,古人对酒的医学认识大致相仿:“酒,味甘辛,气大热,有毒,主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御风寒。”所以在医家看来,烈酒“切不可饮,饮必伤人”。这是饮酒“第一义”。可是“酒虽不可多饮”,又“安能不饮”,比较矛盾,这就要强调中和,适当饮用“陈酒”,因为“陈”能达到酒味中的不苦、不咸、不酸和不辣,是“真正好酒”。
但上述这些认识,并未影响时人对于这些食物的追求和美好品味。而明清知识人对品馔文化的提升尤其明显,通过饮宴情怀的抒发、食物的诗咏甚至食谱的撰写,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记忆。
民国年间,刘大钧进行湖州乡村调查的记述中,有这样一段话,殊堪注意:
近数十年来风气愈下,乡民多好至镇市游遨,因而留连小饭馆,纵欲酒肉,几为一般之现象。据闻湖人豪于饮,勿论长幼男女,无不酷嗜杯中物。略具资产者,每餐必饮酒,饮辄几醉。其家况贫寒者,亦常以仅有之粜米钱用为市酒之资,几有饭可不吃,酒不能不饮之概。以是各镇乡无不设有酒馆菜馆,当此不景气笼罩农村内部,凡百生业俱极凋敝之秋,唯酒菜馆生意兴隆不替,此诚极可注意之事实。
苏州乡间的餐桌
刘氏在上海出版调查报告时,已是1939年战乱之际,而反映的江南民众“酷嗜杯中物”“每餐必饮酒”的习俗,当有着悠远的历史。物质生活的观察,可以反映出宏观历史的进程与经济生活形式的变化内容。对这些层面的探究,显然丰富了日常生活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面相。
(本文原载于《史林》,观察者网获作者授权转载时略有删节。)
- 原标题:酝酿之属:明清时期的“江南三白”与文人记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4-02 09:52:49
-
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评论 25“中方提速:欧洲稳了,但在美国的还得等等” 评论 151白玉兰最佳电视剧颁给了它? 靠八集篇幅创造了历史 评论 32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评论 327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评论 54最新闻 Hot
-
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
“美国目的昭然若揭:拿矿,跟中国对着干”
-
怕美国不来,又怕特朗普乱来,欧洲犯怵:“单挑”中国,我吗?
-
新军校,今天正式成立
-
“2022年,伊朗几乎成功刺杀蓬佩奥”
-
伊朗举行国葬
-
香港特首顾问团换届:李泽钜未续任,“杭州六小龙”两名创始人加入
-
担心经济被当“武器”?中小国家应当追溯问题源头
-
普京:在“北约不东扩”承诺上被骗
-
“中方提速:欧洲稳了,但在美国的还得等等”
-
“特朗普正计划访华,带上数十名CEO”
-
尹锡悦现身首尔高检大楼,韩国特检组启动讯问调查
-
美国最高法助攻特朗普:禁止全国禁令
-
美驻日大使污蔑“中国加剧危机”,我大使回击
-
白玉兰最佳电视剧颁给了它? 靠八集篇幅创造了历史
-
特朗普:饶了哈梅内伊一命,还免了他“谢谢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