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绍雷:中俄合作有巨大空间,也有艰难过程
最后更新: 2020-07-04 14:33:13【“《中俄联合声明》表明伙伴关系不封顶”,27日,观察者网转载了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的文章,他对普京最近一次访华言简意赅地做出了分析。昨天下午,身在莫斯科的冯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详细阐述了对中俄未来关系的看法,并对舆论场中的部分看法作出了回应。】
6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签署三份联合声明,并见证中俄30多份合作协议的签署。
观察者网:对于中俄这次联手,国内媒体予以了广泛关注。但我们注意到,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比较收敛,甚至依旧沉浸在英国脱欧的新闻中。您现在身处莫斯科,您接触到的各界人士对中俄关系是怎么看的?
冯绍雷:你观察到的现象反映了一部分实际情况。虽然,俄罗斯官方对英国脱欧表现得比较克制,表达也比较得体,但俄罗斯人对英国脱欧的反应,的确比较强烈。可能,“脱欧”这一结果异乎寻常,也可能俄罗斯人对于英国的感受,历来比较特殊。但不管怎样,这远不是说,俄罗斯人不在乎中俄关系的新突破。我觉得,恰恰相反,从我接触到的各界人士来看,从政治高层到普通老百姓,普遍地对中俄合作的前景抱有很大的期待,而且,越来越溢于言表。就像今年莫斯科的初夏,不同往常,差不多天天近三十度的高温。
先从最高层说起,普京总统对推动中俄关系,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信心和决心。这次正式访华之前,他在6月17日圣彼得堡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发言中,不光提出“中俄关系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且,罕见地提前宣布,将到北京去商量有关“大欧亚伙伴关系”的重大提议。很多朋友注意到,普京在出行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甚至用“盟友”一词来描述中俄关系。可以说,这鲜明地反映出俄方最高层对两国关系前景的期许。
再说最基层,因这几天在莫斯科工作,讲课,也参加了不少会见和会议,所以与各方面的人接触很多。在出租车、在地铁上,可以相当频繁地听到普通俄罗斯人对中俄关系的正面评价。出租车司机会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中俄一定要合作”。年轻的学子会对我说,“很想到中国去看看”。一位休假中的女性基层官员甚至对我说:“中俄一联手,谁都不怕了”。
值得一提的,是俄国政商界的态度。一个礼拜前的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相当多被采访的俄罗斯主管部门官员和商界领袖的发言,几乎大都涉及到俄罗斯经济向东发展以及与中国的合作。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一直到能源、农业、电讯等行业,包括地区的领导人,很多人都提到了自己主管的部门和中国合作的巨大潜能。可以明显感受得到:中俄关系的升温,并不只在高层,而是具有相当广泛的管理部门支持和相当普遍的民间基础。
还要说一下俄国知识界,从我接触较多的研究国际关系、对外经济、人文历史的这批学界精英来看,我觉得,他们虽人数有限,但是学问扎实、能量巨大,在推动中俄关系中,起了积极作用。即以普京总统最近提出的有关中俄合作的新构想——“大欧亚伙伴关系”而言,实际上,近两年来,俄罗斯学界先是大约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内部、然后是近半年来公开讨论这一范畴,包括与中国同行的交换。最后,才成为了决策界的一个正式构想。尽管,学界也有一些人对于中俄关系抱冷淡态度,但看来,可能这就是普京最近委婉地批评指出的、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实际进程的“那些专家”。
即使中俄合作继续向好,仍需保持清醒的是,处在如此多样化选择的复杂国际环境之中,中俄关系不可能没有人泼冷水,也不会没有人动点心思、做点分化离间。若是没有,反倒不正常。另外,长时段看,西方还是俄罗斯重要的合作方。制裁之前,俄罗斯与欧盟每年贸易额就达到4000多亿欧元,是中俄贸易的好几倍。俄罗斯即使“向东转”,不可能一边倒,不可能长期脱离与欧洲的合作。此外,俄也并不会排除其他亚洲伙伴,仅倾向于中国一边。因此,对于当前中俄合作,我们既要积极推动,也要抱有冷静务实的态度,特别是要学会在多边合作、也包括多边竞争的框架中,交好朋友,同时也实现抱负。
观察者网:在中俄此次联手前,美国先后在克里米亚和南海搅局,今天中俄关系的进展,是否可以视作是美国“昏招”的结果?
冯绍雷:我觉得,就事实过程来看,中俄联手更多地是一个自然而然发展而来的结局。因为,早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普京就已经形成了“俄罗斯经济向东转移”的想法了。
我参加了多年普京亲自推动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2010年时,会议的题目还是“与欧洲结盟”,但到了2011年就变成了“转向亚洲”,这是多大的变化!可见,面向亚洲是俄罗斯反复思虑之后,所得出的战略政策转向。
俄罗斯地域广大但人口稀少,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多次冲击,欧洲对俄罗斯能源需求的下降,俄国能源依附型的模式也到了非常关键的转折时刻。所以,普京这次前所未见地明确指出,俄国以能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模式潜能已经耗尽。如果俄国经济再不转向东方,特别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再不能得到一个开发的机会,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消失。
俄罗斯这时选择转向东方,是希望用俄罗斯、特别是远东、西伯利亚广大地区多种多样的资源,不光是能源,还包括空间、水、农业和其他矿产资源来提升本国的制造能力,实现俄与东亚的真正互动。这是中俄合作的一个大背景。
而2013年底,俄罗斯与西方围绕乌克兰问题的争端触发,2014年2月乌克兰哗变,3月份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紧接着,美国和欧洲开始全面制裁俄罗斯。而差不多在同时,西方抓住中国在东海、南海面临边界争端的时机,拼命渲染中、俄两国对于周边地区问题立场的同质性,企图同时抹黑中俄。这时,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转向东方、深化与中国合作,是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但那已经是2010、2011年之后的事情,所以,不能简单地说中俄联手、俄罗斯转向东方,仅是美国一手造成的。中俄联手更多源于两国本身在现代化进程中互相支持、互相依傍的深层需求。当然,此时若有人对这一进程过于敏感,死抱着把外交意识形态化的旧思维,那么坦率地说,合作抗压也不能不是题中应有之义。
观察者网:此次中俄虽然不提“结盟”,但胜似结盟,有人认为,俄罗斯是个不太靠谱的盟友,您怎样看待未来的中俄关系?
冯绍雷:我觉得,还是要有全面客观的依据、才有合情合理的判断。
首先,中俄是大国,而且是超大型体量的国家。在当前非常敏感、冲突尖锐、态势多变的国际环境之下,大国在明确坚定地表达政治意志的同时,也需冷静稳健。中俄的举手投足,还都须考虑到对自身和对国际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尽管这次普京面对着新华社蔡社长,把中俄关系称作“盟友”。我想,他本人更多地还是想表达,中俄关系超越一般伙伴关系的高水平运行,以及在重大战略问题上的高度契合——这在大国关系中的确不多见。但是,普京本人曾经非常清楚地表达过:中俄不结盟。我认为,和平时期的大国关系不结盟,的确有其深刻的逻辑。
我的一位俄罗斯朋友、目前俄罗斯最多产的作家卢基扬诺夫,曾经在我们机构演讲时说过:中俄好比两个身体壮硕的大个子,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如果没有一点点空隙,大家都会感到不舒服,别人看着恐怕也不会觉得舒服。
中俄两家的合作如何恰如其分?如何均衡务实?这是关键。目前形势的发展,无需过于人为地拔高中俄关系,当然,更不应贬损中俄关系。这还牵涉到如何看待目前俄罗斯状况的问题。
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在我看来,她是世界历史发展多样化进程中的一个鲜明例子。俄罗斯有过足以载入史册的现代化成就,也有着令人扼腕的历史遗憾。在三四百年追赶欧洲、学习西方过程中,她竭尽全力,把一个处在欧亚大陆深处的文明结合部国家,变成了一个接近于欧洲、并达到相当水平的工业化大国。
无论是英勇顽强地抵抗法西斯的入侵,还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彪炳显赫的创造,无论是短时期内成长为超级大国的辉煌,还是人文艺术领域的无数传世之作,所有这些,都给别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人看到了她的巨大的能量。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还是没有能抵挡住陈旧、封闭、保守的内部体制侵蚀,导致苏联的崩溃。顺便指出,普京最近与美国前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的公开对话中,明确地说过,苏联崩溃的原因主要是内部问题,当然,外部影响也是有的——他加了一句——他并不相信在那样的历史关头和地缘政治转折时刻,美国出于自己的战略目的,会毫不作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钟晓雯 
-
-
特鲁多再遭调查
2020-07-04 09:49 -
加拿大皇家骑警就华人女生遭暴打公开道歉
2020-07-04 08:22 -
加拿大中止加港引渡条约,中方回应
2020-07-04 07:27 香港 -
加拿大随美国起舞:暂停与香港引渡协议
2020-07-04 00:13 香港 -
巴基斯坦外长确诊
2020-07-03 23:24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张晓明这句怼美国的话,竟被美媒翻成…
2020-07-03 22:51 香港 -
日本要重新考虑中国领导人访日计划?外交部回应
2020-07-03 20:52 中日关系 -
印度被迫害妄想症发作:中国电力产品能远程瘫痪我们电网
2020-07-03 20:44 龙象之间 -
赵立坚:这是自取其辱
2020-07-03 20:06 -
70余国表态支持香港国安法
2020-07-03 17:51 香港 -
比利时媒体给中国留学生扣“间谍”帽子,中使馆驳斥
2020-07-03 17:15 留学潮 -
“中欧都控制住了,我们也…”“不,是病毒控制我们”
2020-07-03 15: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狂刷存在感,莫迪突访中印边境
2020-07-03 15:09 -
遭施压“给香港人提供庇护”,默克尔这么回
2020-07-03 11:43 -
巴西专家组:去年11月下水道中已存在新冠病毒
2020-07-03 06:29 金砖国家 -
反驳西方政客涉港言论,华春莹火力再开
2020-07-02 22:37 中国外交 -
北京这么应对疫情,CNN大写的服
2020-07-02 22: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印度对中国“耍阴招”,国际货运公司犯难
2020-07-02 21:17 龙象之间 -
“欧盟涉港强硬声音,来自‘无实权人士’”
2020-07-02 20:25 香港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