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宁:关于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兼论开发“瑷珲—腾冲线”的战略意义
最后更新: 2022-03-15 08:35:33开发“瑷珲—腾冲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自近代以来一直存在并被关注。1935年经济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瑷珲—腾冲线”⑥概念,他利用自然环境而非政治区域为单位,科学测算出了当时中国的人口密度,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条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中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口地域分布差异很大,以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和云南省腾冲之间为两点划一条直线,在中国地图上大致呈45度斜线,以此为界,将全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这条空间上的虚拟界线就是著名的“瑷珲—腾冲线”。
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中国国情的显著特征之一。总体来看,“瑷珲—腾冲线”划分了东南部地区与西北部地区两大差异地带,这是一条集中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态的经济地理分界线,更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历时态的分层线。
资料图:新华社
“瑷珲—腾冲线”标示这种不均衡性的基本国情,即中国内部的地理、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民族的分界线刻画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和基本国情,并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情以幅员、人口和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为最基本内容,“瑷珲—腾冲线”堪称反映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国情线”。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口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规律性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迅速崛起的工业化国家,但是“瑷珲—腾冲线”所反映的人口分布规律却依然没有改变。
人口分布的差异产生出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数据差异,反映出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例如区域用电数据、运输物流数据、滴滴出行数据、腾讯QQ同时在线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均可标记中国这条人文地理分界线。
作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第一波”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长期以来在“瑷珲—腾冲线”东西两侧形成时空分布的倒置与错配。
“瑷珲—腾冲线”以东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8.12%,以西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1.88%;“瑷珲—腾冲线”以东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0%左右,以西人口则仅有约10%左右。⑦
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居世界之首及世界前列的水能和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分布在“瑷珲—腾冲线”沿线或以西地区,远离东部地区中经济发达、资源集中消费的地区。
尤其对于中国国民经济以及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水能资源的70%分布在西南三省市和西藏自治区,而煤炭资源总体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煤炭产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等8个省(自治区),分布极不平衡。⑨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的人口资源和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东部或沿海地区,即主要集中于“瑷珲-腾冲线”以东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和消费市场迅速成为中国拥有的两大经济社会资源。中国拥有包含14亿多人口的全球最大且最具潜力的统一市场,还有包含4亿人的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但中国的经济功能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世界级城市群。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国内需求潜力在不断释放,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408017.2亿元,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空前扩大,东部地区创造的GDP和消费总额占全国的一半,而西部地区却仅占20%左右。
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幅员相比,“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比较落后。2019年“瑷珲—腾冲线”沿线26市(州、盟)的GDP总值为4849.97亿元,仅占全国GDP总值的4.77%;沿线26市(州、盟)的2019年公共预算收入为4050.76亿元,仅占当年全国公共预算收入的2.13%。
“瑷珲—腾冲线”两侧的人口与资源配置的失衡,造成了中国经济布局的严重不均衡性,是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基础性原因。胡焕庸先生曾在20世纪80年代就构想出交集理论、网络节点理论、连横合纵理论等有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分析理论。⑩
正因为如此,从另一角度看,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要突破这一瓶颈,实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向“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地渗透和扩展,在“瑷珲—腾冲线”一带形成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第二波”,并以此为基地进一步向西部推进和延伸,进而构建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格局。
- 原标题:房宁:关于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兼论开发“瑷珲—腾冲线”的战略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9+130”
2022-03-15 08:07 抗疫进行时 -
西安:所有人员非必要不离市
2022-03-15 07:37 抗疫进行时 -
明起,深圳蛇口-香港机场航线停航
2022-03-14 22:58 抗疫进行时 -
吴尊友:国内疫情未来几周会得到明显控制
2022-03-14 22:56 抗疫进行时 -
集采信号?天津开展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信息集中维护
2022-03-14 21:41 抗疫进行时 -
内蒙古、江西等多省医疗队940人驰援吉林市
2022-03-14 21:28 抗疫进行时 -
赵嘉鸣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22-03-14 20:39 高层人事 -
一个三线城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超35岁?
2022-03-14 20:00 -
行动起来,跑赢病毒!中国没错过窗口期
2022-03-14 19:35 抗疫进行时 -
河南44年来出生人口首次跌破80万
2022-03-14 18:36 -
国家卫健委:3月以来本土感染者超万例,涉27省份
2022-03-14 18:09 抗疫进行时 -
台湾15亿向美采购野战通信系统,外交部回应
2022-03-14 17:58 台湾 -
“台湾如果被制裁,那是咎由自取”
2022-03-14 16:51 台湾 -
41.3亿吨!全国煤炭产量创新高
2022-03-14 16:39 能源战略 -
截至今日12时,吉林省还有新冠初筛阳性人员3868例
2022-03-14 16:35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发改委:三年全面完成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
2022-03-14 16:18 河南暴雨 -
中国援乌第三批人道主义物资启运
2022-03-14 16:14 乌克兰之殇 -
大亚湾核电回应惠州4.1级地震:三电站机组均安全稳定运行
2022-03-14 16:01 核电 -
上海市第六医院情况最新发布
2022-03-14 15:43 抗疫进行时 -
涉嫌受贿,新疆兵团原副司令员杨福林被公诉
2022-03-14 15:20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