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纲: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导读】 本文内容根据作者在“2023恒昌高端财富论坛”的主旨演讲整理而成。刊载于微信号“财经思享汇”,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文/樊纲】
现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复苏,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挑战,最重要的挑战是需求不足,增长乏力、预期减弱。
壹 | 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上面这张图是中国GDP走势,2012年是一个高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采取了非常强劲的刺激政策,它的作用延续到2012年,增长率达到12%是一个高峰,之后一路下滑。特别是这三年因为疫情、中美贸易战的一系列因素,我们出现比较大的动荡。
在动荡之前经济已经出现下滑的趋势,随着情况变的更加复杂,在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再加上疫情和经济本身出现的问题,应该说经济增长现在面临重要的挑战。
造成挑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稍微梳理一下:
第一,疫情期间疫情的管控导致产业链的紊乱,供需关系的失衡,经济活动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导致经济的下滑。
第二,现在企业预期走弱、投资下滑,有各种因素使得企业家对于投资的前景不看好,因此投资需求减弱,特别是民营经济这些年投资的动力下滑。
第三,政府官员也承认过去出现的政策“合成谬误”,合成谬误有的时候会产生较大影响,包括对某些行业突然的转向,导致某些行业的资金供应突然断裂。不是企业自己断裂的,而是从资金供给方面出现政策的变化,导致产业资金的断裂。
第四,世界经济问题(外部经济问题),世界经济这两年严重低迷,通货膨胀、加息、经济下滑,因此导致我们的出口下滑。不仅我们负增长,其他的国家也在负增长。
第五,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对我们的遏制、打压,长臂管辖,从贸易战开始等等一系列的操作,跟我们脱钩、断供,使得产业链出现振荡和调整。
长期、短期、疫情、经济、市场、政策、国内、国外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对我们的经济增长就造成一些挑战。
第一,消费不足。很多人说要刺激消费,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是就业的函数,如果就业、收入下滑,那么消费自然下滑,至少不会有明显的增长。所以经济的低迷、就业机会的减少、收入增速的下降,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第二,企业投资不足,预期走弱导致企业投资不足。这是现在重要的现象,也不是躺平,大家都比较谨慎。
第三,政府的需求也遇到问题,当民间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政策应该扩大需求,维护总需求的增长,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政府投资也出现一些问题,地方政府因为债务负担的问题很难再增加支出,加上前几年的财政出现大量的支出,疫情控制等。因为整个经济增速下滑,税收下降,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也就是城投债的问题,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出现不足。
第四,出口下滑现在已经出现深度负增长。所谓三驾马车: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都出现了下滑,这是这几个月,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上面这张图,着重说的是世界经济情况不好,美国、欧洲的经济景气指数都在下降,全球的增长速度在放缓。越南前几个月下滑11%、12%,韩国五月份下降15%、六月份下降16%,比我们下降还要多。这可能不是我们的问题,但这确实是全球的问题,对我们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的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而且是深度的负增长。
需求不足的重要表现就是通货紧缩,也就是物价水平在下降,上图是消费品价格指数,CPI6月份0%增长,环比下降0.2%,消费品价格指数是最终消费品,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数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就是上游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价格深度负增长。这说明现在的消费品价格指数面临的压力比较小,后续也不会有明显的增长,因为上游产品的价格也在下降,传导机制传导到下游来,依然是负增长或者不增长的趋势。
这个时候很多人议论是不是出现通货紧缩?价格确实在下降,但价格下降不全都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定义是货币增加速度放慢,或者通货减少导致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降,但是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会导致价格下降,首先是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工业品,例如手机、电视,电子产品每天都在降价,而且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拼命压价,并且拼命提高改进自己的效率,使得产品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因此不断地降价。
大家都知道芯片、电子产品有摩尔定律,18个月体积小一倍、成本降一倍、价格降一倍、效率提高一倍,这就是通常情况下价格下降表示的利润提高和效率的提高。
我在2004年专门发表过一篇文章,分析当时价格下降的情况,称之为“有效降价”。当时价格也是在下降,但不是问题,反倒说明我们的经济在进步。
但是另外一个极端的情况就不是这样,通货紧缩通常说的是货币增发速度下降,货币减少导致的价格下降,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货币超发,货币增长速度现在达到12%左右,但是价格为零,价格增长是负增长甚至是零增长,这种情况显然不属于通货紧缩。
经济学将其定义为流动性陷阱,或者叫做非典型结构性的通货紧缩。流动陷阱指的是花了很多货币,但是人们拿到的货币并没有转化成需求,并没有去买东西,存在银行账户上搞理财,增加银行的储蓄性存款,而没有增加现金存款,没有准备花这笔钱,这就是这几年发生的情况。
2022年银行存款增加15万亿,其中企业5万亿,居民储蓄增加10万亿,大部分是做了理财、储蓄性存款,储蓄性存款与现金性存款的差别在于M1和M2的相互关系,如果不是储蓄性存款,放在一般的现金账户是准备去花钱,也就是M1的增长,但是M1现在水平非常低,增长速度非常慢,而增加的都在M2,M2包含储蓄性存款。
大概的情况确实是银行系统增发了贷款,确实增发了货币又降低了利率,但当人们拿到存款、企业拿到贷款后,可能是还一些债务,补发过去没有发的工资,居民也拿到钱,但也都存到储蓄账户上。
也就是说,货币是增发,但是人们没有增加需求,企业仍然不投资,居民仍然不消费,典型的是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就是发了很多货币,但货币像掉进了黑洞,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变成需求。
这种情况最早是以凯恩斯的经济学家命名的,在美国欧洲三十年代大萧条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大家发现原来不是货币增发就可以带动需求,而是需要人们对投资的预期发生变化,如果增发货币,融资成本也会降低,利率会降低。
但如果预期投资的收益比利率还要低,仍然不会投资、不会转化为需求。所谓预期减弱,也就是预期投资回报减弱,这在企业的行为中表现特别明显。
标签 中国经济- 原标题:重磅解读 | 樊纲: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证券日报:“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
2023-08-18 07:32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政策
2023-08-17 18:18 观网财经-房产 -
121家新上市公司披露业绩:超7成利润增长,16家跌幅较大
2023-08-17 17:06 观网财经-金融 -
官宣退出一年后,荣耀将重返印度
2023-08-17 14:48 观网财经-科创 -
蚂蚁集团推出“服务亚运计划” ,以科技服务更多人参与亚运
2023-08-17 13:58 亚运经济 -
助力亚运服务全球来华游客,支付宝推出全新国际版
2023-08-17 13:50 亚运经济 -
多地发文促进青年就业!措施包括就业补贴、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等
2023-08-17 07:06 观网财经-宏观 -
“春晓计划”持续发力,京东二季度新增商家同比增长417%
2023-08-16 21: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碧桂园称债券兑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23-08-16 17:57 观网财经-房产 -
左手降息右手稳汇率,央行组合拳能见效吗?
2023-08-16 17:48 观网财经-宏观 -
腾讯二季度净利润375.48亿元,广告收入大增
2023-08-16 17: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7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国产居前3,《原神》今年首次跌出前10
2023-08-16 15:4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用户支持正版意识增强”,腾讯音乐在线音乐营收增长48%
2023-08-16 14:0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7月70城房价数据公布:价格上涨城市个数减少
2023-08-16 10:03 观网财经-房产 -
外汇局:外商来华直接投资7月份净流入规模为近一年来次高值
2023-08-15 22:53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今年或超越日本,全球第一”
2023-08-15 19:39 汽车工业 -
A股半年业绩盘点:这个行业净利润降幅超100%,股价却上涨
2023-08-15 18:45 观网财经-金融 -
广东正研究推动放宽广深“限牌”?深圳回应:暂无新政策
2023-08-15 17:26 观网财经-汽车 -
雷军:有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对手,高端已成小米生死之战
2023-08-15 08:30 观网财经-科创 -
莫斯科交易所指数突破3200点
2023-08-14 22:04 观网财经-海外
相关推荐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343“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30“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38“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101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