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建国:克服实体经济困难 还得靠中国经验
关键字: 中国经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稳增长减税【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杜建国】
刚刚过去的两会上,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成为一个热点议题。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这些困难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该如何解决?有哪些错误观念误导了大家对实际情况的认识?下面笔者尝试着予以解答。
实体经济的困难源自经济放缓
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有见底复苏的迹象,但从大的宏观环境来看,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仍在。而实体经济的困难,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因,毫无疑问就是经济增速放缓。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2016年中国GDP增量,差不多跟印尼当年的GDP相当。
经济的晴雨表就是增长速度,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时,包括实体经济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都会受到带动,反之,当经济持续下滑甚至陷入萧条时,实体经济首当其冲最容易受到拖累。
经济放缓,意味着需求减少、利润被挤压,企业活力自然受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实体经济想独善其身、保持繁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要想缓解以及从根本上改善实体经济的处境,就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开始超高速增长,平均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速接连保持了十余年。
自2012年起,中国经济开始明显放缓,当年增速首次跌破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是衡量整个经济同时也是实体经济景气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自2012年3月份起,中国的PPI开始负增长,直到2016年9月才由负转正。
PPI负增长接连持续54个月,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可见一斑。
2016年年初,经济学家余永定的态度转变,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增速持续下滑所引发的担忧:
“直到2015年初,我对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并不十分担心,认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PPI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以及这种下降对国内、外市场信心的巨大破坏,迫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PPI负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性质。”(《余永定:我为什么主张出台新刺激政策》,财新网2016年2月9日)
“降速提质论”误导了中国经济
中国实体经济不够景气,与“降速提质论”的误导有关。近年来,“降低经济增速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这一观点已成为中国经济舆论的主流。这一观点尽管被普遍接受,但其实是讲不通的,既缺乏实践经验支撑,也缺乏严格的逻辑或理论论证。
从中国经验来看,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期其实也是质量快速提高期,从能源到通讯、从装备制造到集成电路,中国工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大都站在先进甚至领先行列。可惜这一点被舆论忽视了。
从国际经验来看,慢增速期从来就没能比快增速期更有效地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
二战之后昔日的世界工厂英国,其经济增速一直低于德国,按照‘低增长若有益于产业升级或提高经济质量’这一逻辑,它的产业竞争力应该高于德国才是,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
再看2008年以来,整个西方世界经济陷入萧条,他们的产业升级难道因此而突飞猛进了?事实依旧恰恰相反,如经济下滑最严重的经济体希腊西班牙等,丝毫看不出产业升级的迹象来。相反,经济质效最高的德国,则是西欧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不仅西方的经验不支持‘低增长能够促进产业升级’之说,东亚日台新韩四个国家与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验也是如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机器人国足能拿世界杯?这里也是中国科创的试验田 评论 57“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70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251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97最新闻 Hot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