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凡:所谓“越南制造崛起”,背后是中国出口的增长
面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外需不足和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在外资外贸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如何评估外贸结构性转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更好地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俄罗斯抵御西方制裁的经验带给中国哪些启示?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做出以下解读。
·外贸结构性转变的原因
观察者网:在全球经济放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贸格局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2022年,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日本、美国等目的地份额下降,“一带一路”沿线国、俄罗斯、东盟等快速上升。这种外贸结构性转变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丁一凡:实际上,我国贸易出口结构一直在变化,否则根本无法理解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扩大。如果中国还是像十几年前那样出口轻工产品、鞋袜玩具,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外贸规模。我们的出口贸易金额一直在增长,说明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了,出口附加值越来越高了。
中国外贸出口一直在做结构优化,特别是疫情这几年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对非西方国家的出口,也就是对美欧日以外国家的出口越来越高,2023年已经超过了对美欧日国家的出口。这个现象背后有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需要出口多元化,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我们只依赖于过去美欧日发达国家市场的话,遇到地缘政治斗争,可能会有麻烦。因此,这样的布局很早就开始了,只不过这两年发展得越来越快了,中国从2010年左右就开始出口多元化,以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
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的趋势,西方社会还爆发了严重的社会抗议活动,比如“占领华尔街”,中国的出口也随之受到影响。后来,我们提出“一带一路”,也是为了应对出口下滑的趋势,为开辟其他市场做好准备。
“占领华尔街”抗议者。 图源:纽约时报
第二,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们对非美欧日市场的出口大幅增长,这跟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有关系。
中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建设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而这些国家本身没有能力制造基建,所以中国承包项目,同时也出口机器设备。
从这个方面讲,中国的贸易出口变化跟投资增长有关,而且出口的商品不是纯粹的消费品了,我们出口很多机电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的附加值远远高过一般的日常消费品。举个例子,中老铁路或雅万高速铁路完全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这些事情跟我们的出口和贸易结构变化都是有关系的。
第三,西方国家越来越把中国看做一个危险的竞争对手,因为中国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要远远优于他们。中国是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远远超过美国、欧洲、日本。最近这些年,美西方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地缘政治的借口跟中国展开了贸易博弈。
比如,拜登政府上台后,选择继续维持当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这都是为了从其他角度跟中国搞贸易博弈,使得中国直接出口下降。
认真观察中国出口贸易这些年的变化,比如我们的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原本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随之转移,原材料和半成品通过东南亚国家加工以后,依然流转进入美欧市场。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东盟国家现在变成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出口大部分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在东盟国家经过组装,又出口到美国。从全球的贸易统计来看,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出口增加,东盟国家对美国的贸易出口也在增加。
观察者网:新闻上报道的所谓“越南制造”的崛起,背后也离不开中国强大产能的支撑。
丁一凡:从越南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里,有70%是从中国运过去的。这才带来了所谓的“越南制造”贸易量的上升,越南出口贸易量的上升背后是中国对越南出口量的增长。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墨西哥,中国很多厂商把部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因为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所以墨西哥出口到美国基本上关税很低。因此,很多大宗商品、汽车类的工业制成品,都转移到墨西哥组装后,再进入美国市场。
如此一来,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贸易顺差增长,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顺差也增长。最终,所有贸易赤字都积累在了美国头上,过去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现在是美国对其他各个国家的贸易赤字,这就是国际产业链分工的结果。
观察者网:作为连续4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我们主要向东盟出口机电和音像设备(占到总额的37.5%)、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化工产品等,这背后有哪些因素?
丁一凡:这背后有市场化因素和非市场因素起作用。市场化因素主要是比较优势的变化。比如,中国的土地价格现在远远高于东盟国家,中国劳动力成本也高于这些地方,有很多经济因素决定了生产线和产业链会自动往那边走。
另外一个非市场因素就是地缘政治,美国强迫中国的供应商必须搬走,给中国生产的商品增加关税,或者明令禁止从中国直接进口商品。他们甚至因此自食其果,美国和欧洲以新疆人权的借口,禁止从新疆进口棉花,结果现在造炮弹都不够了,因为棉花是炮弹的原料。
一些中国企业长期耕耘美国和欧洲市场,企业不太愿意轻易放弃原有市场,在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只好妥协把部分产能转移到南亚、东南亚国家去。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受到经济因素影响,还有政治强迫因素的无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阅文去年归母净利增长32%,展望2024为“爆款之年”
2024-03-18 18: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独家:盒马CEO侯毅正式退休
2024-03-18 16: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谷歌再次误报林吉特汇率数据,马来西亚央行:请解释!
2024-03-18 14:13 -
欧洲要抢在美国前面降息了?
2024-03-18 11:29 -
首次!签“阴阳合同”被明确列举为逃税
2024-03-18 10:46 依法治国 -
前2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降29.3%,其中住宅降32.7%
2024-03-18 10:21 观网财经-房产 -
前2月社零总额增长5.5%,其中餐饮增长12.5%
2024-03-18 10:09 观网财经-消费 -
中粮300亿收购盒马大润发?官方回应:假的
2024-03-17 16: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福耀玻璃六成净利用于分红 北向资金去年加仓1.1亿股
2024-03-17 09:59 -
波音要求航司检查787驾驶舱座椅:可能导致飞机快速坠落
2024-03-16 17:27 大公司 -
北京警方:已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主要涉案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2024-03-16 15:50 观网财经-金融 -
一周内,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留置
2024-03-16 07:24 观网财经-金融 -
淋巴、腺体肉眼做梅菜扣肉预制菜,生产场景触目惊心…
2024-03-15 20:40 食品安全 -
3·15晚会:个别企业用普通钢化玻璃打上防火标,冒充防火玻璃进行销售
2024-03-15 20:21 315维权 -
中国电视霸主的雄心与远见
2024-03-15 17:06 -
央行:前两个月社融增加8.06万亿元,2月底规模存量385.72万亿元
2024-03-15 16:51 宏观经济 -
争议“仅退款”:钱退了,假货有人管吗?
2024-03-15 16:50 观网财经-消费 -
央行:2月末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
2024-03-15 16:43 -
证监会: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推动一年多次分红
2024-03-15 15:34 股市 -
中央决定:简勤任中国联通总经理
2024-03-15 15:06 国企备忘录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