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东升:我近日先后访问俄、德,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
【文/翟东升】
九月初和十月初,我先后率团访问了俄罗斯海参崴和德国柏林,参加“东方经济论坛”和“柏林全球对话”两场国际论坛,分别听取了普京总统和马克龙总统的主旨发言,并与俄罗斯和欧洲的智库人士进行了坦率而深入的交流。两个城市,两种秋景。对于俄罗斯和欧洲的各自处境,我有若干观察和猜想,在此向国内读者汇报一下。
一、俄罗斯的状况
总体而言,两年半以来的这场战争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战争通常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多位俄方人员都反映,比两年半之前,当前的物价大概翻了一番,房价也有明显上涨。但可聊以慰藉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收入也等比例上涨了,所以人们的生活目前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市面上物资供应还是相当充足的。受美欧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制裁影响,许多品牌的商品和服务不再向俄罗斯市场提供,但是这并不妨碍俄罗斯民众喝到可乐,吃到美式快餐。据说这些品牌都本土化了,但是商品基本不变:比如俄罗斯可乐的口感与可口可乐并无明显差异,因为他们可以从第三国买到原浆,自己勾兑。
参与“东方经济论坛”
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仅2%,我觉得这个数据应该是真实的,原因不仅在于战争本身需要雇佣大量年轻人,而且还在于战争带来的财富再分配、消费上升和生产旺盛。
俄罗斯本是一个贫富分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底层民众原本缺钱消费。这场战争给了底层家庭获得现金流的一个机会:送儿子或丈夫上战场,家庭可以获得将近50万人民币的一次性补贴。即便是监狱中的囚犯,也可以获得这个待遇。这笔钱,相当于针对穷人的定向转移支付和积极财政政策,给了中下层家庭一个赌命换钱的机会,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案例:有人为了脱罪而入伍获得补助,打了一年仗之后退伍,不久再次犯罪入狱,靠二次入伍脱罪并获得又一笔补助。
底层民众增加的现金流带来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军工生产的旺盛也拉动了就业、收入和消费。军工生产的产品固然是在战场上消耗掉了,但是对于宏观经济而言,重要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生产和消耗本身就是其意义所在。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作为炮弹导弹消耗在了战场上,还是作为出口商品变成了存在大洋彼岸的纸面财富,对于当下的宏观经济运行而言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在中文自媒体上流行着一些谣言,说俄罗斯黑市卢布贬值得多么厉害。我在海参崴专门去餐厅等消费场所拿出美元和人民币消费,以此测试出是否存在官方和黑市汇率的巨大差异。但无论是俄罗斯人经营的还是华人经营的餐厅,都不会因为我支付美元或者人民币现金而给予折扣。这种现象通常足以证伪关于俄罗斯卢布黑市的谣言。
目前俄罗斯社会情绪比较稳定,除了经济基本面过得去之外,可能还与比较严密的社会舆情控制有关。据我们调研的反馈得知,即便是在私下场合,同事邻居之间如果说了反对普京、反对战争的言论,一旦被人举报,则反战反普京之人可能因此而惹来法律麻烦。
二、欧洲的状态
十八年前我在布鲁塞尔办智库,跟欧盟体系的机构和官员打交道不少。有感于当时的欧洲决策体制,我曾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八个字概括其运行特点:外部力量想要驱动欧盟去做成某件事情,无论是对华军售解禁还是提前确认市场经济地位,都非常困难;但是要让欧洲干不成某件事情却容易得多,因为只需要找一两个欧盟小国跳出来反对即可。
而十八年后的今天,事情出现了变化:以法国为首的一部分欧洲国家,试图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关税,由此可能引发中欧之间的一系列关税战,而这显然不是对华依赖严重的德国产业界希望看到的场景;但是,最近的现实是,连德国的反对都未能阻挠马克龙等人推动此事。今日欧洲对华的心态和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柏林全球对话期间,我们抽空拜会了两家基金会,分别是科尔伯基金会和阿登纳基金会。两者都礼貌而坦率地告诉我们:今天的德国和欧洲政治圈对中国情绪非常负面,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是敌人,但这个敌人背后的主要靠山是中国,因为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这场战争早就支持不下去了。欧洲人的整体社会情绪是恐惧和迷茫,他们既面临俄罗斯对欧洲东部的军事威慑,又面临中国在汽车等战略性产业上的经济竞争,而短期内欧洲似乎毫无出路。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之下,紧抱美国以对抗中俄,似乎是合理且无奈之举。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代表团与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雷乐(Lehrer)先生交谈
宏观数据显示欧洲经济状态不太好,但我在柏林的数日所感受的经济状况应该用萧条来形容。最令我惊讶的是,工作日白天的柏林街道上竟然没有多少人,也没有多少车。十月初的柏林还不冷,但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感觉,与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之首都的形象很不匹配。
欧洲的通胀,起得比美国晚一些,但是也明显伤害到了民众的生活,这是我在打车时与司机们对话调研中的感受。德国司机的来源五花八门,既有东欧的,又有中东的,甚至还碰到了一位嫁给了欧洲人的美国女画家在开出租。一位黎巴嫩裔的司机翻出手机中的照片说,他家的祖宅最近被以色列人炸毁了,嫂子和侄子被炸死了;表达完对美欧的愤怒,他说自己坚信二十年之后的世界必将属于中国。
- 原标题:俄罗斯,德国两国访问印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彭宇萱 
-
太高调、太强势、太粘人?
2024-11-15 08:42 特朗普 -
习近平抵达利马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秘鲁
2024-11-15 08:10 -
中企在拉美干了件大事儿!秘鲁能成“拉美新加坡”吗?
2024-11-15 08:08 观察者头条 -
特朗普提名小肯尼迪为卫生部部长
2024-11-15 07:28 美国政治 -
习近平同秘鲁总统会谈
2024-11-15 06:57 -
习近平抵达秘鲁利马卡亚俄空军基地发表书面讲话
2024-11-15 06:47 -
金正恩指导朝鲜无人攻击机性能试验
2024-11-15 06:34 朝鲜现状 -
张玉宁绝杀!国足客场1比0战胜巴林
2024-11-14 22:58 中国足球 -
“以色列准备把这个当做‘礼物’送给特朗普”
2024-11-14 22:52 -
美太空学者着急:美国得主动与中国接触,努力达成谅解
2024-11-14 22:14 航空航天 -
美新防长提名人称:中国眼光长远,而我们一无所知
2024-11-14 20:23 美国政治 -
当年他当街失手,斧头脱靶差点出人命
2024-11-14 19:41 -
“巴西拥抱中国,美国坐不住了”
2024-11-14 17:59 一带一路 -
习近平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4-11-14 17:40 APEC -
乌盟友将就朝鲜支持俄罗斯一事向中国施压?外交部回应
2024-11-14 17:00 乌克兰之殇 -
外交部正告菲方:本地区需要和平与繁荣,不需要中导和对抗
2024-11-14 16:09 南海局势 -
外交部:坚决反对任何“台独”分子以任何名义窜访中国建交国
2024-11-14 16:09 台湾 -
“缓和中美贸易冲突,我们能起到关键作用”
2024-11-14 14:59 -
美国会UFO听证会爆出“猛料”…
2024-11-14 14:42 -
“中国光伏企业已在做最坏打算”
2024-11-14 14:30 能源战略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