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灿雄:东亚不存在“遏制中国”的同盟
【导读】 本文作者从东亚各国对华军事反应、经贸关系、东亚国家的“不选边”原则,以及美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指出并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撑所谓的“反华同盟”。大部分东亚国家希望同时与中美保持良好关系,并未对中国崛起发出挑战。这些国家选择尽可能地与中国进行经济整合,调整并适应中国的崛起,进而寻求驾驭(manage)中国的崛起。
作者旨在呼吁美国决策者改变对东亚形势的固有误解,美国的决策精英应当尽早更新他们对东亚的认知。
本文原载于《华盛顿季刊》第45卷,2022年第4期;微信号“国政学人”编译此文。观察者网转载,仅供参考。
【文/康灿雄,编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专业硕士生、国政学人编译员 王逸品】
东亚地区是否存在遏制中国的同盟?证据表明,并不存在。然而,三十年来,众多学者声称:中国实力的增长导致了东亚国家正在、将会,或是应该制衡中国,并加入美国领导的遏制中国同盟。
然而,以上这些主张多是基于臆断,而非基于对东亚现实仔细的实证描述。支持这些遏制预测的证据仍然很薄弱。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中国实力的急剧增长几乎没有激起邻国的反应。截至2022年,仍然不存在新生的东亚遏制中国同盟。此外,大多数东亚国家并未着手限制对华经济互动,而是在稳步深化它们与中国的经济、外交关系。
为何东亚不存在遏制中国的同盟?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东亚国家都不认为中国对其生存构成威胁,因此它们没有过度反应。东亚国家的决策者与公众认为他们面临的最紧迫的是经济与国内问题,而非军事问题,并且不一定与中国有关。该地区的确存在一些有关中国的遗留问题,例如海上领土争端,但并不攸关国家存亡,因而各国都不认为这些问题值得力争。
因此,美国学界与政界仍然在误解亚洲。有关对华政策的讨论,应当从仔细研究亚洲地区与中国的互动开始。美国对东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直接应对这样一个事实:该地区尚未兴起“反华同盟”。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于3月27日至4月1日对中国进行为期六天的正式访问。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李显龙首次访华。
东亚不存在军事制衡
“制衡(balancing)”的标准和最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国家为了“将潜在实力转变成军事能力”而进行的投资(潜在实力可包括:经济、技术、社会实力,以及自然资源等)。学界对制衡行为最常见的衡量标准是军事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因为其反映了一国的财政优先级。
总体而言,在东亚,没有任何国家认为有必要对中国重返中心地位进行军事回应。由图可见,如今整个地区的国防开支的经济比例几乎是1990年的一半,并且没有显示出增加的迹象。东亚国防投入比例的总体减少是广泛的、世代性的现象。这不是由几个特殊国家或特殊年份的造成的虚假结果。
图片来源: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22, https://milex.sipri.org/sipri.
有些人认为,由于中国是在近年来才变得愈发强势(assertive),因此任何反应都应该在近期才会呈现。然而,即使是最近几年也鲜有证据表明任何接近区域平衡或遏制的迹象。
有学者主张,衡量绝对军事支出(absolute military spending)比衡量军事支出在经济中的比例更为重要。然而这种主张极具误导性,并且缺乏理论基础。广泛的解释是,军事支出比例的减少是威胁感知(threat perceptions)降低的指标。至少,在大多数国家都在降低军事支出比例的地区,无论绝对增长多么巨大,都可以看出没有军备竞赛正在发生。
还有人认为,东亚国家的总体低军事支出掩盖了不对称的“豪猪”策略(porcupine tactics)和快速的军事现代化。然而,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很少:
相较之下,中国有6艘核动力潜艇,53艘战术潜艇,80艘主要水面战舰。美军希望在距中国1000公里以内部署远程导弹。然而,在第一岛链的美国区域合作伙伴可能没有一个愿意以其国家基础部署远程导弹。
因此,东亚没有军备竞赛。除此之外很难推测任何其他事情。这些(东亚)国家已经证明,如果愿意,它们有能力为其军队投入更多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优先考虑对中国做出军事回应。
东亚不存在经济遏制
遏制(containment)同样包含“通过使用广泛的经济限制,削弱战略挑战者的物质能力”。在东亚,一个日益融合而互动的区域正在出现,这一区域希望美国的参与,但也越来越多地寻找替代和互补的制度安排。该区域与中国互动,因而并未脱离对华经济关系——从斐济的桥梁建造,到太平洋地区的教育合作和发展援助倡议。
中国是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中国已经同区域伙伴签署了9项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而美国签署了3项。2017年,中国在东亚提供了价值360亿美元的海外发展援助,而美国仅提供了30亿美元。
图片来源:The regio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as defined by the World Bank,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WITS). https://wits.worldbank.org/.
由图可见,到2019年,与中国的贸易占据了全部区域贸易的27%。如果把港澳地区包含进中国的数据之中,那么大中华区的东亚贸易份额将几乎抬升至35%。
在区域多边机构层面,中国和其它十四个东亚国家在2020年11月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而美国选择了不加入。RCEP是首个同时包含了中、日、韩三巨头的贸易协定。在2021年9月,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作为展现意图的一大指标,中国对CPTPP的加入申请表明:其在国内改革的速度比任何人在十年前所设想的都要快得多。
尽管美国声称华为公司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并已禁止华为参与美国5G建设,但亚太国家的反应较为错杂:
总而言之,过去30年来,东亚地区与中国愈发经济融合。该地区的国家与中国稳步经贸往来,并进行了更多的投资,少有迹象表明各国以任何一致的方式从中退缩。而中国自身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区域机构。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将于本周访问中国,交通部长随行或讨论新隆高铁项目合作。
- 原标题:康灿雄:东亚不存在“遏制中国”的同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乌克兰称已收到英美德坦克和战车
2023-03-28 07:36 乌克兰之殇 -
内塔尼亚胡宣布推迟司法改革立法
2023-03-28 07:21 -
韩正会见洪都拉斯外长雷纳
2023-03-27 22:27 中国外交 -
中方关闭一美企北京办事处拘留5名中国籍员工?外交部回应
2023-03-27 21:57 -
“俄可能就‘北溪’管道爆炸索赔”
2023-03-27 21:32 俄罗斯之声 -
“内塔尼亚胡或同意叫停司法改革”
2023-03-27 21:30 观察者头条 -
美国枪击暴力事件频发,中使馆发布提醒
2023-03-27 17:58 美国一梦 -
阿临时政府称击毙极端组织“呼罗珊省”二号头目
2023-03-27 17:09 阿富汗 -
-
外交部再回应:打压别人,不能让自己更强大
2023-03-27 16:46 中国外交 -
普京:我在马里乌波尔只违反了一个规定
2023-03-27 16:29 -
外交部回应日本男子在京被捕
2023-03-27 16:19 依法治国 -
美国在台协会酸了,毛宁回应一句诗
2023-03-27 16:18 中国外交 -
推特麻烦不断:源代码被盗,估值腰斩
2023-03-27 15:52 观网财经-海外 -
以色列总统罕见发声:立刻停止司法改革,恢复理智吧!
2023-03-27 15:26 -
泰国两名部长辞职,加入他信小女儿阵营
2023-03-27 14:15 泰国政局 -
马来西亚总理将访华,新隆高铁项目或将重启
2023-03-27 14:08 中国外交 -
克宫回应“俄罗斯有点羡慕中国”
2023-03-27 14:04 俄罗斯之声 -
“这太法国了”
2023-03-27 13:19 -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16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0“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8“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2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