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维·皮林:印度前40年的田园经济政策,如何制造了如今的莫迪狂热
最后更新: 2020-07-09 10:29:4410岁时的某天,森在位于达卡的家的院子里玩耍。达卡现为孟加拉国首都,但在孟加拉国独立前曾是印度的一座城市。当时,一名男子突然尖叫着闯进森家的院子里,男子背后的刀伤血流不止。在那个年代,信奉印度教的人与穆斯林之间时常发生暴力冲突。眼前这名受伤男子是一个穆斯林,名叫卡迪尔·米亚,此前在一个印度教徒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做劳工,不料遭到当地犯罪团队的重袭。惊魂未定的森让米亚喝了口水,森的父亲急忙将受伤的米亚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米亚表示自己的妻子此前就告诫过他,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穆斯林万万不可去印度教徒聚集的地区打工。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别无选择,只能靠白天做苦力换来一点儿小钱,否则就得眼睁睁地看着家人饿死。后来,森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他(米亚)被送到医院后,终因医治无效而死亡。一个在经济上不自由的人,等待他的结果竟是死亡。”这一事件令一个未来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小男孩深深地相信,贫穷与不自由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森看来,社会发展一直被过度简化成经济指标的变化,但社会发展的目的实则为“使人们得以在更大程度上享受自由”。他认为,经济增长能为个人提供逃避“不自由”的金钱或其他方面的支持,而“不自由”指的正是个人无法按自由意志选择人生的状态。森指出,扩大人们的自由度,比如确保其能够享受医疗和教育的基本权利,同样有助于经济增长。从“不自由”向“自由”状态的转变,应当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前提,而非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巴格瓦蒂的立场和森的立场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方认为经济增长能帮助人民脱贫,另一方则认为贫穷是自由之路上的绊脚石。然而,尽管两者观点在某些方面明显具有共性,但这仍旧没能阻止双方互相批评,甚至对对方进行恶性攻击。巴格瓦蒂对印度国会人民院发表演说后不久,森就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当几千万印度人民仍在贫困线上挣扎时,印度政府将实现两位数经济增长的目标优先提上议程的做法堪称“愚蠢”。
作为还击,巴格瓦蒂将森讥讽为“经济学界的特蕾莎修女”,指责他迟迟不肯承认经济增长带来的价值,并百般阻挠经济增长前必须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印度的财富再分配不可能先于经济增长发生,因为印度社会里的高收入人群太少,低收入人群太多。”巴格瓦蒂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你想平分一块馅饼,那么你首先得有一块馅饼才行。”对此,森用惯常的文风还击道:“马的跟前确实有一辆车,但这辆车是一辆破旧的老爷车!”
两位经济学家的争论在2013年印度政府大选期间被进一步激化。自印度独立以来,尼赫鲁–甘地家族后裔拉胡尔·甘地一直主导印度政坛,并与印度非精英阶层出身的政治家、茶商的儿子纳伦德拉·莫迪共同竞选印度总理。此前,莫迪一直任古吉拉特邦邦长。其行事风格备受争议,有人对其重商、理智的政治风格表示赞扬,也有人控诉其在2002年的一场近800名穆斯林丧生的大屠杀中袖手旁观。莫迪在民众眼中是一个褒贬不一的角色,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巴格瓦蒂和森的观点分歧上。巴格瓦蒂支持莫迪,但森对莫迪持反对态度。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森与许多人一样,对印度每天大肆鼓吹的经济发展表示怀疑。他一方面因印度国内低收入人群的持续贫困而深受震撼,并称该人群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对印度高收入人群的富有程度感到震惊。印度高收入人群以炫耀式的消费闻名于世。某印度矿业大亨曾邀请5万名宾客参加其女婚礼,婚礼在班加罗尔市内一座仿都铎王朝建筑风格的城堡里进行,花费共计8000万美元。印度的亿万富翁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在发家致富的同时并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
孟买市的贫民窟里居住着数百万贫民,而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却在市里建了一座27层高的私宅,这座被称为“参天宫殿”的建筑共计耗资10亿美元。森指出,孟加拉国的经济水平虽不及印度,但其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女性)具有更高的人均期望寿命,享受更普及的疫苗接种,并较其印度同类人群在生育方面拥有更大的掌控权。换言之,孟加拉国以比印度更低的GDP,取得了比印度更好的社会发展成果。
穆克什·安巴尼的“参天宫殿”
巴格瓦蒂对森的诸多论点表示反对。他用一系列数字强调了印度在脱贫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印度经济增长为多项社会指标带来的改善。他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GDP越高,你才有更强的能力来合法享受GDP增加带来的种种好处。”
两位经济学家之间的智力对抗看似小肚鸡肠,但究其本质,巴格瓦蒂的观点是,我们需要靠经济增长产生医疗和教育资金,而森的观点是,我们需要良好的医疗和教育为经济增长创造必要条件。两者在观点上的分歧不在于最终结果,而在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尽管巴格瓦蒂和森的争论仍在学术界激烈上演,但民心所指则相对清晰。在那次印度大选中,莫迪取得压倒性胜利。我曾密切跟踪过那次大选,并于2014年多次走访印度。就在投票日前两周,莫迪已经看上去胜券在握。我在自己的报道中写道:“长期执政的印度国民大会党之所以将在此次大选中失利,原因在于其对印度国情变化的预判不足。”15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虽未产生“恒河奇迹”,但让印度国内的赤贫人口数量变少了。这种变化减少了印度贫民阶层对主张精英政治的国民大会党的依赖。
“多数印度人不再满足于国民大会党制订的就业刺激计划,或发放的食物供给。”我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许多印度人已经有了更好生活的初体验。现在,他们想就业和得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机遇。就连那些仍在社会底层挣扎、却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人,也能预见到改善后的生活将是何种情形。卫星电视频道将中产阶级的生活情形带到了印度最偏远的角落。”
许多印度人已经脱离了一位经济学家所称的“乞求阶层”,转而成为有志向的一群人。印度的社会精英阶层没能捕捉到15年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但莫迪不是,他看到了经济增长究竟带来了怎样引人入胜的社会变革。
本文节选自《增长的错觉:经济学家错了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4月出版,作者: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印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广凯 
-
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20-07-09 09:58 中国经济 -
最近,人民币越来越“香”了
2020-07-09 06:49 中国经济 -
1亿存款失踪案6年后终结,农行向酒鬼酒赔偿7000余万
2020-07-08 16:43 上市公司 -
沪指“七连涨”站上3400点,两市成交额连续3日突破1.5万亿
2020-07-08 15:45 股市 -
被比作瑞幸,中国飞鹤驳斥后市值创历史新高
2020-07-08 14:16 上市公司 -
美股尾盘跳水,道指重挫近400点
2020-07-08 06:50 美国经济 -
肖钢:党中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
2020-07-07 21:35 中国经济 -
工行上海市分行原行长顾国明案开审:被控受贿1.36亿余元
2020-07-07 17:34 金融圈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近3000个股上涨
2020-07-07 10:24 股市 -
格力手撕美的、中移动:这么多问题还能中标,谁弄虚作假?
2020-07-06 15:50 上市公司 -
沪指涨5.71%,多家券商APP因开户火爆宕机
2020-07-06 13:27 经济晴雨表 -
A股超级打新周,中芯国际、寒武纪等19股连发
2020-07-06 11:31 金融圈 -
A股10年来最大IPO!中芯国际发行市值达1960亿
2020-07-06 10:44 上市公司 -
A股进入技术型牛市,早盘成交9400亿百股涨停
2020-07-06 10:14 股市 -
保险资金活跃 上市公司被密集举牌
2020-07-06 09:05 -
银保监会首次公开38名重大违法违规股东
2020-07-04 16:27 上市公司 -
5G首个演进标准完成,中国贡献巨大
2020-07-04 10:55 5G -
俄6月对华出口石油340万吨,7月起将提高石油出口税355%
2020-07-04 10:32 能源战略 -
民生银行6年董事长退出“一群最强男人的战争”
2020-07-03 17:31 金融圈 -
沪指站上3100点,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
2020-07-03 16:56 经济晴雨表
相关推荐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20“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66《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96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26“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38最新闻 Hot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