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 火箭发射盛况之下的思考:这方面我们可以学学NASA
如何打造“CNSA”核心品牌,种一颗心灵的种子?
对此,笔者斗胆建言。主要有以下几条:
首先,打造核心品牌,建立品牌体系。
在我国,“中国航天”一直是事实上最大的航天品牌。广义上,它代表了中国所有的航天活动,包括民营商业航天。狭义上,它特指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大集团。但其实,这是一个模糊的品牌,并不存在一个对其全权负责的所有者,因此品牌营销规划和实施都很难操作。
中国国家航天局和NASA不同,未全面覆盖民用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深空和探月工程、北斗系统、其他民用卫星、测控网、各大发射中心分属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中科院等不同的主管部门,归属分散,品牌和营销资源也相当分散。
就品牌战略而言,淡化“中国航天”这个模糊的品牌,打造一个有明确归属、强大的核心品牌很有必要。国家航天局(CNSA)无疑是承担这个职责的最佳选择。在符合中国国情、不改变中国航天业格局的前提下,各机构和国家航天局合作,用文创联盟及联合品牌方式共同打造以CNSA为核心的品牌体系,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国家航天局可以成立专业的文创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品牌推广等,同时制定线上内容发布和线下设施规划设计指导原则,以确保质量。这有点类似加盟经营,联盟机构制作提供的内容经国家航天局审核后,可以在国家航天局门户网站和联盟机构子网站发布,联盟机构建设的线下文创设施也可也打上类似“国家航天局认证”的标记。
总之一句话,集中资源打造“国家航天局”这个核心品牌。
其次,以全新的理念,构建网上信息平台。
这个理念就是:以青少年和普通大众、发烧友、媒体、教育工作者为目标用户,采用现代用户界面设计,大幅增加“干货”,采用平等参与而非灌输式手段,以满足金字塔上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要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和热门第三方互动平台,发挥数字媒体病毒式传播的特性来进行营销。
举个例子,可以仿效NASA,在严守核心机密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多的免费高清大图和视频,以达到最大传播效果。这些图片视频版权属国家航天局及联盟机构,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无限制免费使用,包括在媒体和广告等商业应用中。
希望有一天,CNSA图库成为最受欢迎的图库,我们在网络、地铁站、马路边等地看到的大幅广告中出现的太空图片上,司空见惯的NASA字样都能换成CNSA。我们也期待中国自己的官方航天电视频道的诞生。
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青少年、家长和学校,建立相应的子网站,提供各种航天课程、课件、实验和测评工具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简称)教育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射观摩一样,中小学航天教育也会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星辰大海的种子,而且范围更广,会培养出更多的“知天派”。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第三,建设和运营专业水准的航天旅游配套设施。
国家航天局可统一规划联盟机构所属发射场、测控中心、实验场所和工厂等航天工业景点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附属航天公园、博物馆等。原有设施的改造或新建设施均可委托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设计,力求贯彻以人为本、非灌输式教育、塑造核心品牌等原则,做出专业水准的动线、视觉、空间、停车、应急等设计。
线下设施的运营也可以用竞标形式引入民营企业。只有提供优质和专业化的服务、管理、维护,才能获得继续运营的资格。国家航天局及联盟机构可以利用这些场所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展出固定或巡回展品,很多珍贵历史文物也能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想象一下,我们可以在国家航天局官网购买一站式的“内场票”去文昌,观看发射之余还能零距离接近火箭厂房和发射塔,参观航天博物馆、游玩航天公园。一旦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有保障的服务和优质的游玩体验,那些假“内场票”还会有生存空间吗?
航天文创品牌备受青睐 (图源:新海南客户端)
第四,公益为核心、商业为延伸的发展策略。
航天文创不同于其他文化产业,更具战略意义,所以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必须由国家航天局这一核心主体来承担,实施时也应是非盈利的公益或普惠服务。这不仅能大大提高渗透率,也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同时,围绕核心品牌,商业机构也大有作为。航天旅游、航天教育、航天影视游戏IP、衍生实体产品等等,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这些也都可以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航天局可以成立商业授权管理部门,负责整体产品规划和授权企业管理。而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则完全放给企业。公益和商业、政府和企业、计划和市场之间应该取得一种平衡。如果能在法律上明确责任和义务,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以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那将是一种多赢模式。
当然,上述建言纯属畅想,不尽成熟,仅供参考。
人类目前正处于大航天时代的前夜。商业航天已经起飞,新的产业革命和太空经济已呼之欲出。中美竞争将是未来几十年的大趋势,中美太空竞争已不可避免。为赢得这场竞争,我们不仅需要大国重器,也需要文化创意。前者是显示肌肉的国家能力,是硬实力;后者则是对未来的投资,是软实力。两者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听到某著名航天科学家,或明星航天企业家,又或偶像航天员说:是少年时代在文昌的那枚尾部喷火、轰鸣着扶摇直上的白色火箭,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华为李鹏:5G-A商用元年,运营商可以抓住四个战略机会
2024-02-26 08:06 观网财经-科创 -
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上首次认证宇宙线起源
2024-02-26 07:08 科技前沿 -
“梦舟”“揽月”如何飞往月球?
2024-02-24 15:24 观察者头条 -
著名海外教授入职西湖大学:想为中国培养“菲尔兹奖”得主
2024-02-23 14:12 -
单张盘相当于一万张蓝光光盘!我国在光存储领域获重要突破
2024-02-22 21:57 科技前沿 -
这张透明光盘,存储量相当于100个商用硬盘,怎么做到的?
2024-02-22 09:53 科技前沿 -
清华大学文生视频专利公布
2024-02-20 21:03 科技前沿 -
C919新加坡航展亮相,波音客机缺席
2024-02-20 18:19 -
在南极取得突破!国产极地重型载具完成技术测试
2024-02-20 14:24 南极探险 -
我国科学家发现非常规反铁磁体
2024-02-20 12:50 科技前沿 -
我国猴痘mRNA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
2024-02-17 15:34 -
首飞失败后,日本新型H3火箭2号机发射升空
2024-02-17 11:00 日本 -
“我们真的看到新工业革命来临”?
2024-02-17 10:43 人工智能 -
OpenAI发布首个视频生成模型:输文字出视频,1分钟流畅高清
2024-02-16 16:39 人工智能 -
自主研制离子成像技术探测量子态,我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2024-02-16 11:06 科技前沿 -
新春伊始,一批大国重器取得新突破
2024-02-14 20:45 观察者头条 -
微型机器人在国际空间站首次模拟手术任务
2024-02-14 19:32 科技前沿 -
实现突破性进展!这一领域,我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2024-02-12 22:34 科技前沿 -
向理解高温超导机理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
2024-02-08 11:19 科技前沿 -
我国编制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
2024-02-07 07:17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87“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8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5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