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中国发射成功,美国临阵脱逃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先看一下目前在役和即将服役的三款小飞机的用途。中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和X-37B的官方用途都是“试验”。而追梦者则是空间站运输。
的确,由于可重复使用的特性,小型无人航天飞机非常适合作为空间试验平台。作为试验平台,它也比返回式卫星及空间站更为优越,因为它的着陆过载比返回式卫星和飞船更小,发射窗口比空间站更灵活,轨道选择也更多样化。
但X-37B是军方项目,也不去空间站。民用科学实验显然不是它的目的。复用理论上能降低成本。但按X-37B的实际发射频率,成本只会更高。这样的稀缺资源用来执行其他航天器也能执行的民用任务是不合逻辑的。所以,它只可能用来执行常规航天器无法完成或不适合执行的军事相关任务。相信中国的太空小飞机依照的也是同样的逻辑。
从十几年前X-37B首飞开始,全球的航天和军事爱好者就开始猜测它的真正用途。太空战斗机和轨道轰炸机是最普遍的两个假说。那么真有这样的可能性吗?
所谓太空战斗机,意思是它具有攻击敌国航天器的能力。按专业说法,就是天基反卫星武器。X-37B具有卓越的变轨能力,能靠近其他航天器,并采用机械臂捕获等手段实施攻击。事实上,它可能已经逼近非合作航天器执行过就近观察的任务。从技术上说,让它成为太空战斗机并不困难。但天基反卫星并不见得比直接上升式动能弹或激光/能量武器等地基手段更优越。变轨需要较长的时间提前量,需要耗费可观的推进剂(尤其是变倾角),交会接近也需要时间,在突然性和灵活性上有很大缺陷。太空战斗机的可行性还有待证明,也许就是个伪命题。
轨道轰炸系统(OBS)也并非新概念。冷战时期美苏都积极探索过,但最终都放弃了。原因类似,就是它必须有较长的时间提前量进行变轨操作以便瞄准地面目标,这样就失去了突然性和灵活性。此外,由于效费比关系,它只能是战略核武器。在和平年代发射、部署、维护、更替、退役这样的天基核武器系统存在一系列政治上无法接受的问题。先不说发射和再入回收可能出现的核污染事故,请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头上每时每刻都飞舞着数千枚核弹头,一旦故障失控,会是什么结果?随着可地面部署、可随时瞄准发射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的出现,轨道轰炸系统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从X-37B的数量和发射频率看,它也不可能是正式部署的太空战斗机或轰炸机。官方说法也许没错,它就是一个为军方服务的太空技术试验平台,可以执行用其他航天器很难或无法执行的试验任务,比如需要在再入大气层阶段进行的试验。不排除用它测试一些攻击性技术,比如非合作对象的捕获等。但归根究底,它还是一个航天试验平台。
原计划本月14日(美国时间)发射的X-37B第七次飞行与以往都不同。它将采用重型猎鹰发射,预期会被送到一条远地点数万公里的大椭圆轨道。按国外航天人士猜测,很可能是闪电(Molniya)轨道。这种轨道能在高纬度地区保证大部分时间卫星的可见性,弥补静止卫星无法覆盖高纬度地区的缺陷。那么,除了试验大椭圆轨道的入轨和后期变轨,X-37B还会有哪些动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原计划发射的携带X-37B的“重型猎鹰”火箭
既然X-37B只是一个试验平台,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过高估计它的军事作用。以追梦者为代表,小型航天飞机作为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价值更大、前景更光明。笔者认为,小型航天飞机的意义在于,它们接过了大型航天飞机的班,继续探索水平着陆可复用航天器技术,为未来空天飞机铺平道路。它们在大型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们应该不会重蹈大型航天飞机的覆辙。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重要教训是,既载人又载货、大而全的多功能设计和使用最新技术的理念导致了系统极度复杂、安全性降低、维护性很差、成本高居不下。小型无人航天飞机因为规模缩小、功能专一、不载人对安全性要求降低,成本大幅下降。即使发射频率不高,费用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所以,我们有理由看到它继续发展,成为航天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角色。
半个多世纪前,当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美国启动X-20计划时,中国的土地上还没出现过任何现代火箭,我们唯有仰望。当美国航天飞机升空,苏联多次发射回收BOR-4时,天上已经有了几颗中国卫星,航天飞机则是一个远在天边、可望不可求的梦想。今天,我们已经超越了欧洲和日本,甚至航天先驱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作为地球上拥有航天飞机的唯二国家和美国并驾齐驱。
那么未来呢?
小型航天飞机是承上启下的产物,未来一定属于空天飞机。就像文首提到的,中美航天在关键领域都有对标项目。中国两大航天集团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空天飞机。我们也在多种吸气式高超音速发动机上取得了突破。航天科工集团的腾云空天飞机计划于2025年实现亚轨道演示飞行,2030年完成入轨飞行。
美国还没有公开的空天飞机项目。只有一个项目勉强可以对标,那就是军方参与英国反应引擎公司研制的佩刀发动机(Sabre)和云霄塔(Skylon)空天飞机项目。只是,这是个延续了差不多30年的蜗牛计划。而他们依然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首飞遥遥无期。
苍海桑田,星转斗移,世间万物此消彼长。不知不觉中,地球和太空都已经不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全球最先进大洋钻探船来了!
2023-12-18 11:46 科技前沿 -
英特尔推出第五代至强和酷睿Ultra,多个中国厂商到场支持
2023-12-18 08:54 观网财经-科创 -
我国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
2023-12-17 15:24 航空航天 -
含氦煤层气提取99.999%以上高纯氦,我国突破了
2023-12-16 09:10 -
“七项可以改变世界的化工分离之一”,浙大团队实现突破
2023-12-16 08:11 -
“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
2023-12-16 08:00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一号卫星
2023-12-15 22:28 航空航天 -
国际首次!中国团队绘制肝癌转移多组学全景图谱
2023-12-15 14:28 科技前沿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
2023-12-15 09:11 科技前沿 -
我科研人员开发疫苗研制新技术:“纳微复合”干粉吸入
2023-12-15 09:10 科技前沿 -
“新舟”60灭火机首次超低空满载6吨投水试飞圆满成功
2023-12-14 09:30 中国精造 -
极飞多款智慧农业产品发布,实现多项突破性创新
2023-12-13 14:48 -
我国科研人员发布古籍大语言模型:智能作诗、精确翻译、自动标点…
2023-12-13 09:03 -
“雪龙2”号完成卸货任务离开罗斯海新站
2023-12-13 09:03 南极探险 -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发布,严重失信将进“黑名单”
2023-12-12 15:15 -
比太阳亮1万亿倍!这一大国重器取得关键进展
2023-12-11 21:46 科技前沿 -
国内首次应用!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2023-12-11 09:19 -
文昌发射场正建设规划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发射工位
2023-12-10 14:16 航空航天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00次飞行!遥感三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2023-12-10 10:39 航空航天 -
长循环柔性金属电池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2023-12-09 17:52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53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7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76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100最新闻 Hot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