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可复用航天运载工具,中国能后来居上吗?
最后更新: 2022-08-28 18:09:54垂直起飞、水平降落方式(航天飞机)
人类最早的可复用航天器,即美国航天飞机和前苏联暴风雪航天飞机便采用这一方式。但航天飞机的失败是一味追求先进性、忽视经济性的设计思路而非起降方式本身导致的,比如安全要求极高也极昂贵的载人设计、极为复杂并需要拆解进行维护的分级燃烧氢氧主发动机、由数万片极为脆弱的防热瓦构成的防热系统、隐患多多的轨道器偏置设计,昂贵的固体助推器等等。上世纪90年代,NASA的X-33单级入轨航天飞机是再一次的尝试。虽然解决了航天飞机的诸多缺陷,但NASA偏好新技术的激进策略再次导致了它的失败。
图7:航天飞机(图源:NASA)
图8:X-33(图源:NASA)
中国航天科技的火箭动力二级可复用运载系统和美国已经取消的XS-1项目有点类似。它们的第一级都采用亚轨道航天飞机,第二级为一次性火箭,实现部分复用。由于大尺寸的第一级升力飞行器不需要入轨,避免了复杂外形飞行器的再入气动和防热难题。两次试验飞行取得成功,表明主要技术难题已经被攻克,项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图9:XS-1可复用运载器(发射状态)(图源:NASA)
图10:XS-1可复用运载器(释放第二级)(图源:NASA)
和垂直起降方案相比,垂直起飞水平降落(航天飞机)方式着陆过载更低、着陆机动能力(尤其是侧向机动能力)更强、复用次数更多,更容易实现民航级的航班化运营。
水平起飞、水平降落方式(升级版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水平起降的可复用运载器可能是最理想的航天运载方案。它省去了投资不菲的固定发射场,独立性强(对地面依赖少)、灵活性大,是最接近航空运输的方式。采用吸气发动机的话则可大大减少氧化剂的消耗,可以做到极低的成本,也更符合环保的理念。
不过,采用火箭动力水平起飞的一级飞行器(可看作升级版航天飞机)由于火箭发动机效率低下,都需要辅助起飞手段,和垂直发射的航天飞机方案相比优势不大,所以历史上此类项目最终都无疾而终,比如俄罗斯的MAKS(1988-1991,安225空射)、NASA的X-34(1999-2001,空射)、美国Kellly公司的Astroliner(1996-1998,拖拽起飞)、美国Rocketplane公司的探路者(1996-2001,空中加油)、欧洲航天局的Hopper/凤凰(1998-2004,滑道加速)等。
采用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水平起降空天飞机将是未来中美主攻方向。上世纪90年代,由于技术挑战太大,美国取消了单级入轨的X-30空天飞机(国家空天飞机,又名东方快车)项目,英国取消了霍托项目。但霍托的发动机主研人员并未放弃,成立民营的“反应引擎”公司继续研制(佩刀发动机和云霄塔空天飞机),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支持,最终美国空军加入了这个计划,使得成功概率大为提高。
图11:云霄塔空天飞机(图源:Reaction Engine)
图12(图源:航天科工)
中国航天科工的“腾云”是我国最引人注瞩目的空天飞机项目。它的一级为亚轨道空天飞机,二级为一次性火箭(未来可替换成小型航天飞机)。航天科工已宣布完成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飞行验证,2025年前完成水平起降(亚轨道)飞行演示验证,2030年进行入轨飞行。
航天科技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制的组合发动机也在2020年完成试飞,向集团公司三步走的第三步迈出了一步。两家公司两个独立项目齐头并进,实现双保险。中美空天飞机竞赛,很可能中国捷足先登。
综上所述,我国在三种不同技术路径上都有可观投入。在垂直起降方式上,美国具备先发优势。SpaceX在垂直起落火箭上的优势短期内随着星舰的成熟可能还会扩大。必须承认,星舰采用了很多大胆创新的技术,使它可能取得极大的成本优势。除了广为人知的多机并联、不锈钢舰体、筷子夹箭等外,再举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例子:星舰飞船高空再入阶段结合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利用翼面升力进行水平滑翔,降低了气动加热。我们落后了,但我们没有放弃,也在努力追赶,缩小差距。由于没有先发优势,那么跟随就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这也是中国民营航天火箭公司的一个机会。贴近需求、大胆创新、成本控制就是他们的优势。我们期待有一天中国的SpaceX能脱颖而出。
然而,在垂直起飞、水平降落方式上,美国已经放弃,我们通过两次升力式亚轨道飞行器的试飞,已经遥遥领先。在水平起降方式上,大家都在暗中发力。腾云可能先于美英合作的云霄塔试飞,但后者的单级入轨更先进,胜负还有待时日。
在中美可复用航天运载器的竞赛中,中国能不能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或变道超车?最近这些成功的发射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给以足够的时间,也许我们能看到又一次令人惊喜的逆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我国科学家完成首个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实验检验
2022-08-26 11:07 -
长二丁发射北京三号B卫星圆满成功
2022-08-24 14:42 航空航天 -
NASA发布黑洞音频
2022-08-24 07:07 -
出发!远望3号船执行海上测控任务
2022-08-22 11:16 -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莫毅明、李文辉、杨学明获奖
2022-08-21 11:52 -
2030年能将中国人送上月球!新一代运载火箭有新消息
2022-08-20 15:23 航空航天 -
破纪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成功发射103次
2022-08-20 08:28 航空航天 -
“芯片四方联盟”将开会,台当局:未收到通知
2022-08-19 19:18 台湾 -
科技部:支持建设自动驾驶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2022-08-15 16:06 人工智能 -
45.22万高斯!中科院稳态强磁场刷新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
2022-08-14 11:00 -
神十四航天员将于近期从问天气闸舱开展出舱活动
2022-08-13 18:20 航空航天 -
英媒:中国古代青铜铸造配方被破解
2022-08-12 16:31 -
中国空间站舱外机械臂进行在轨测试
2022-08-10 14:22 航空航天 -
一箭十六星!
2022-08-10 13:31 -
天问一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首个科学成果发布
2022-08-08 08:53 航空航天 -
问天实验舱小机械臂有啥大本领?
2022-08-05 07:09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2022-08-05 06:49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2022-08-04 11:39 航空航天 -
问天实验舱小机械臂顺利完成在轨测试
2022-08-04 09:41 航空航天 -
中国商飞: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
2022-08-01 08:46
相关推荐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264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54“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8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3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