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鸿斌:无缘诺贝尔科技奖项,日本科研能力滑坡有多严重?
科研人才全面退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投入的停滞不前。“科技技术指标2022”的数据显示,以2000年为基准,美国的大学经费增加了1.8倍,德国的增幅是1.5倍,韩国猛增了5倍之多,中国更是爆增18倍,而日本却是原地徘徊的零增长。投入不增加,何来产出增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日本的地位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来,日本的国立大学通过法人化改革,其经费每年削减1%,削减下来的经费转用于“竞争性研发”项目。而日本第一流的大学均为国立大学,例如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在这一背景下,筑波大学一位副教授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仅为12万日元(不到6000元人民币)。这点可怜的经费不仅无法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甚至连订阅学术期刊都很困难,那还怎么搞研究?考虑到增加财政拨款已根本无法指望,日本许多著名学者只能呼吁企业向科研伸出援手。
导致科研水平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的时间受到挤压。2002年日本大学教授在工作中用于科研的时间占比是46.5%,但2018年这一比重已下滑至32.9%。如前所述,由于大学压缩了教师人数,剩下的教师就要上更多的课。科研以外的时间除了上课,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各种行政工作所占用。没有足够的时间,当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科研成果。
于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教授们,只能让其指导的博士生为其打工。而这些博士生做课题完全是无偿的。不仅无法获取课题费,而且每年还要缴纳50万日元的学费。博士生还要交学费,这实在是怪事一桩。在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中,博士生交学费的就只有日本。
更令学子们寒心的是,寒窗苦读20多年后,许多博士毕业乃至博士后出站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打短工来维持生存。以致一些毕业的博士和申请不到课题的科研人员只能出国寻找出路,而中国的科研环境远比日本优越,所以许多日本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大显身手,对此日本政府和媒体又大声疾呼“人才流失”,甚至还煞有介事地上升到“经济安全”的层面来说事。
由于博士生的前景实在无法令人看好,所以这些年来日本的博士生报考人数持续下降。这20年来,经合组织各国的博士生人数增幅都在两位数,唯独日本下降了21%。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日本各大学的领导对这一严峻现状居然毫无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眼睛只盯住文部科学省,争取获得更多资助,而大学教师也都是各人自扫瓦上霜,根本没有什么国家利益的概念。当被问及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况时,回答相当干脆:根本不可能改变!
在以往曾是日本强项的科研领域中,能够通过对国际科研动向的把握来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从事原创性研究的日本学者越来越少。2001-2020年期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合计数也同样如此:中国8.6万,印度3.7万,韩国2.6万,中国台湾1.2万,泰国0.5万,日本仅为0.4万。
在各国的科研队伍中,生力军都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而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的头号科技大国,没有在美国的研究经历,就很难了解当今世界的科研潮流和趋势。因此,青年科研人员中具有留美经历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日本年轻人留恋日本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出国,所以在30-39岁的日本研究人员中,具有这一经历的仅为5%。而目前在日本各学科带头人中却有40%是具有这一经历的。这两个数据的差距非常说明问题。
此外,日本相当一部分学者无法用英语写论文,一些学者甚至都无法阅读英文论文,这就根本无法了解国际科研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拖累日本国家地位
科技实力的下降,对日本的国家地位形成了怎样的负面影响呢?看看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根据今年6月17日发布的瑞士IMD《国际竞争力排行榜2024》,日本在列入调查的67个国家中仅排名第38位,而在该调查刚开始的1989—1992年期间日本却曾连续独占鳌头,由此可见日本竞争力的下滑幅度之大。
《国际竞争力排行榜2024》IMD
这也从反面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无比正确。
日本的科技实力下降,还严重拖累了其在国际高科技领域的地位,例如前两年日本航天发射连续失败。此前月球探测器“SLIM”以倒栽葱方式在月球着陆,电池板也未能打开,持续陷入“休眠”状态。三菱重工在持续多年研发MRJ客机后,因未能取得适航证,不得不宣布退出民航客机的研发。
前两年疫情肆虐之际,日本居然在疫苗研发领域完全无所作为。全球研发出疫苗的只有美国的辉瑞公司、莫得纳公司和默克公司、中国的科兴公司、国药(北京、武汉)公司、英国的阿斯利康公司和德国的BioNTech公司,而日本只能期待美国的施舍,这哪里还有一点科技大国的影子?
日本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国家,如果没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支撑,日本今后将如何维持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这一现状引发了日本诸多有识之士的强烈担忧。但日本政客们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位置是否牢固。
此前,当日本科技界表示应全力争取国际科技领域的最前沿地位时,日本一名政客居然如此发问:第二名就不行吗?这一表态当时引发舆论大哗。去年在文部科学省发布“科技指标2022“的次日就是日本内阁改组,岸田首相在介绍新内阁今后的努力方向时,罗列了提升防卫力量、加强经济安保、新冠疫情进入新阶段和少子化对策等,但就是对科技下滑这一严峻现状只字不提,全然没有一点危机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的科技实力怎么可能再现辉煌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以外长:不会撤回决定
2024-10-13 15:43 巴以恩仇录 -
“把金砖和北约相提并论太荒谬”,俄外交部驳斥英媒
2024-10-13 15:23 俄罗斯之声 -
她喊话朔尔茨:中国这个好,该支持
2024-10-13 14:53 欧洲乱局 -
她公布了,压力给到特朗普
2024-10-13 13:44 美国大选 -
骂战升级!欧尔班:这种话他们居然就这么水灵灵地说出来了
2024-10-13 11:21 欧洲乱局 -
中国驻布基纳法索使馆:切勿前往
2024-10-13 11:04 非洲之窗 -
以色列持续猛攻,美国变脸:放弃停火呼吁,支持入侵
2024-10-13 10:16 观察者头条 -
苏林:越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2024-10-13 09:17 -
鸠山由纪夫:中美关系根源在美国嫉妒中国
2024-10-13 08:46 日本 -
石破茂:找到了解决日中关系问题的线索
2024-10-13 08:25 中日关系 -
华春莹发对比图:哪一个才是开放市场?
2024-10-13 07:46 中国外交 -
美国将在以色列部署“萨德”?
2024-10-13 07:08 -
“中国不能放弃欧盟大市场,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2024-10-12 23:17 -
再次沦为欧洲问题儿童,德企开始“大甩卖”
2024-10-12 23:15 德意志 -
中方反制后,欧盟又“开辟新战线”
2024-10-12 22:13 观察者头条 -
“中国签署了,美英没签”
2024-10-12 22:13 -
美欧围剿下,中国大巴如何破局?
2024-10-12 20:49 -
他威胁上了:敢碰立陶宛一寸领土,第一分钟就打圣彼得堡
2024-10-12 20:22 乌克兰之殇 -
伊朗议会议长自驾飞抵黎巴嫩
2024-10-12 18:49 -
武契奇签署反俄文件、支持乌克兰?
2024-10-12 17:46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