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鸿斌:日本用什么来取代出口主导战略?
此外,化工产品2022年的进出口也出现了收不抵支,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今年上半年的趋势与去年类似,全年大概率将再度出现逆差。化工产品贸易中突出的是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进口大量增加,过去10年内其进口额增加了4万亿日元。
目前,在主要工业领域,日本出口仍明显大于进口的,就剩下汽车及其零部件这一个行业了,幸亏该行业还能保持顺差,从而使得日本出口行业免于陷入全军覆灭的困境。但由于日本汽车行业墨守成规,仍然不合时宜地坚持燃油车路线,该行业也开始遭到中国新能源车的猛烈冲击。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取代其头号汽车出口大国地位,就已经为日本这一硕果仅存的顺差行业拉响了警报。
与此同时,日本的进口食品支出也持续有增无减。这是一点没办法的,因为日本耕地面积有限,而农业生产人口稀少,所以60%以上的粮食依赖进口。2022年尽管日本的食品出口额创下了新高,但食品进出口逆差仍高达8.4万亿日元,这也改写了1988年以来的记录,其逆差额仅次于能源产品。过去10年内日本的食品贸易逆差增加了近3万亿日元,虽然出口额增加了8000亿日元,但进口额却增加了3.6万亿日元。在食品贸易中再细分的话,则可以看到肉类的进口增势最猛,全年进口额增至8700亿日元。由于今年8月日本开始将核污水排海,导致其水产品出口遭遇极大压力,此举无疑将会推高今年的食品进出口逆差。
虽然日本能够出口的农产品相对有限,但日本农业部门多年来一直在竭尽全力增加出口,例如声誉卓著的“和牛”就是日本传统的出口拳头名品。此前中国也曾进口相当数量的日本和牛,但2001年发生“疯牛病”后,中国海关加强了进口检疫,禁止进口日本牛肉。但日本显然不愿失去如此巨大的市场,于是便想方设法转道柬埔寨,披上一件“马甲”后曲线进入中国市场。2021年日本对柬埔寨出口的牛肉占其总额的29%之多,由于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日本今年向柬埔寨出口的牛肉大幅下滑。
食品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而能源也与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诸如电、煤气等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这些大宗产品的进口持续增加,势必推高日本的物价,从而影响日本国民的基本生活。今天电费上调,明天地铁票价上涨,接下来又是没完没了地食品涨价,日本消费者当然要怨声载道。
在日本进口产品迅猛增加的同时,日元汇率也一路下滑,今年截至9月底日元对美元汇率降低了13%,而除日本以外全球的核心通胀率超过5%,即这些进口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已有不小的涨幅,再加上汇率因素,导致进口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价格涨势惊人。截至今年9月,日本物价已连续25个月上涨。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日本的CPI同比上升2.8%。
由于今年夏天气温异常偏高,导致菜价一路飙升,西红柿、萝卜、胡萝卜和大葱等价格扶摇直上,西红柿价格居然猛增1.8倍之多,这让消费者如何受得了?前面提及的日本和牛出口,其实并非日本国内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是因为和牛肉质细腻鲜美,因此售价高昂,普通日本消费者已根本无力问津,所以只能转向外销。
从1989到2018的平均薪资变动统计
日本劳动者6月的实际工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6%,连续15个月减少,工资没跑赢物价(图源:NHK)
日本的工资已经30年没涨过,最近18个月更是持续负增长,物价再这么持续走高,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怎么维持?于是日本消费者只能尽可能减少开支。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今年9月日本的实际消费支出同比下降2.8%,已连续18个月低于上年。在这一背景下,岸田政府的支持率怎么可能提升?
在安倍执政时期,为了增加企业盈利,日本政府设定了物价上涨2%的政策目标,但却怎么也无法达到。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日本却为控制物价而绞尽脑汁,这一切就发生在一转眼之间。
货物贸易出现逆差,服务贸易也同样如此。从2020年到2022年,3年之间日本的服务贸易逆差增加了4.3万亿日元,其中约一半即2万亿日元是由于疫情导致各国游客无法前往日本旅游,相关酒店、餐饮和交通行业因此收入锐减。服务贸易逆差增加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支付海外网络广告费、购买国外的游戏和音乐产品等费用有增无减,此外还有云服务、视频会议等相关支出。诸如谷歌、亚马逊、微软和奈飞等美国巨擘,都从日本赚得钵满盆满。
过去,美国企业欲在服务领域获取收入也并非易事。但在网络社会,即便并非身在美国,通过网络享受美国相关企业的服务已轻而易举。虽然中老年人对相关网络服务的需求相对有限,但对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网络服务就像衣食住行一样,是根本不可或缺的,他们甚至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不能停止这样的网络服务,这一块也增加了日本的贸易逆差。
由于日本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节节败退,而进口潮越来越汹涌,如今日本政府已不对在货物贸易领域扭转颓势抱有希望,于是开始实施“观光立国”战略,而且主要是希望通过吸引更多外国游客(inbound)来增加国内相关行业的收入,以此来弥补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的逆差局面。在疫情前这一战略还一度奏效,2009年前往日本的外国游客仅为679万,2019年已猛增至3188万,其中中国游客占到1/3之多,而且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能力遥遥领先,日本各大百货公司和免税店都为迎接中国游客做足了功课。
2011年至2023年,访日旅客人数统计
然而一场疫情不期而至,日本旅游行业重新进入寒冬。由于疫情已基本受到遏制,今年日本的外国游客有所恢复。此前中国政府将日本列入第三批出境游名单,日本旅游部门对此欣喜若狂,准备抱上大金娃娃。然而由于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将核污水排海,导致众多中国游客被迫取消日本行的打算。何时能重现疫情前外国游客摩肩接踵的旺盛局面,日本各相关部门在苦苦期待。
但即便疫情前日本吸引的外国游客呈现出井喷态势,但显然还远不到“观光立国”的程度。因为2019年接待外国游客的收入才4.8万亿日元,而2022年的外贸逆差高达21.7万亿日元,两者差距悬殊,旅游收入只能起到弥补作用而已。
今后,日本应实施怎样的发展战略来取代此前的出口主导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相关专家们都在苦苦思索,但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虽然日本政府已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日本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为中国的1/228!即便按人均计算,日本也不到中国的5%。而日本根本没有能源,却在能源转型问题上如此无动于衷,届时怎么实现碳中和?过去日本一直炫耀其节能技术世界一流,在化石能源的前提下陶醉于所谓“节能”技术,那不过是小修小补,根本无济于事。日本已丧失了很多重大历史机遇,看来它还没有汲取教训,那就只能继续走下坡路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拜登敦促国会批准向以色列出售45000枚坦克炮弹
2023-12-09 08:50 巴以恩仇录 -
“欧盟达成‘历史性AI立法’”
2023-12-09 08:44 人工智能 -
国家安全部:国家安全机关严格依法办案,加方间谍内讧自我打脸
2023-12-09 08:37 国家安全 -
哈马斯:击退以色列营救企图,一名人质死亡
2023-12-09 08:17 巴以恩仇录 -
“7枚迫击炮弹落在美国大使馆院内”
2023-12-09 08:07 -
朝媒发表文章谴责美国对朝发射卫星采取双重标准
2023-12-09 07:34 朝鲜现状 -
美国投下唯一反对票,中方:极大的失望
2023-12-09 07:33 巴以恩仇录 -
“加沙男子遭脱衣羁押”画面疯传,以军遭批“只为了羞辱”
2023-12-08 23:07 巴以恩仇录 -
“在下一代核电技术上,中国一骑绝尘”
2023-12-08 22:58 科技前沿 -
他放狠话:若真主党挑事,将把贝鲁特炸成加沙
2023-12-08 22:58 巴以恩仇录 -
他宣称“只有美国在努力减轻加沙民众痛苦”,评论炸了...
2023-12-08 21:52 美国一梦 -
“南美不想要战争!”卢拉进一步表态:巴西愿主办会议调解
2023-12-08 21:27 拉美左翼 -
他在北京表态:永远别押注中国衰弱
2023-12-08 20:46 -
世界如此混乱,出路在哪里?他们提到同一个词
2023-12-08 20:29 观察者头条 -
普京将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
2023-12-08 19:37 俄罗斯之声 -
为迎接普京,沙特王储“冷落”了英国?英国议员:得反思
2023-12-08 19:18 俄罗斯之声 -
中方中止拉美与台湾关系却没兑现对拉美国家的承诺?外交部回应
2023-12-08 17:57 -
菲众议院决议称中国在南海“非法行动”,中方驳斥
2023-12-08 17:06 南海局势 -
哥斯达黎加总统污蔑华为,我使馆强烈驳斥
2023-12-08 16:17 华为 -
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免签证范围扩大,外交部回应
2023-12-08 16:15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华尔街听信特朗普,代价惨痛” 评论 21“看看美国关税大棒,再看看中国海南…” 评论 48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评论 736“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评论 315“华尔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尹锡悦别再扮演总统了,先向人民道歉”
-
“首次准备解除武装,避免刺激特朗普”
-
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
美媒紧盯:中国,60天了…
-
美部长:百万美国工人将“拧着小螺丝”造iPhone…
-
马斯克嘲讽“哈佛经济学博士”,纳瓦罗回怼:他就是个卖车的
-
华尔街铁粉变脸:特朗普,收手吧!
-
马来西亚总理领头:东盟要“抱团”
-
美“对等关税”没提俄罗斯,白宫回应
-
“欧洲200欧元,非洲才3美元,我们正面临‘碳掠夺’”
-
美财长试图安抚:股市短期波动,别慌
-
“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
一开盘,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也都崩了
-
勒庞呼吁支持者:效仿马丁·路德·金
-
美股暴跌,美财长:怪DeepSeek…
-
“特朗普这么做就是干涉法国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