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不请自来,万斯去格陵兰就为看狗拉雪橇?
然而,格陵兰或许最终能克服心理障碍,走向独立,但未必会“自愿”加入美国。格陵兰并不需要独立带来的好处,现在已经事实独立、在完全享用好处中。格陵兰需要的是与独立主权相匹配的心理满足,这是加入美国所不能得到的。
特朗普总是以为世界上谁都会欢天喜地地争当美国人,事实上并非如此,尤其是生活条件优良、心理感觉更加优良的格陵兰。
格陵兰人很明白自己的战略地位重要,更明白地下宝藏的价值,乐于发展与全世界的关系,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投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双中心之一,自然也对发展与格陵兰的经贸和政治关系有兴趣。所谓中国在格陵兰扩大影响以图控制北极圈和威胁美国,那是把正常经贸和投资妖魔化了,作为美国吞并的借口,更是不值一驳。
格陵兰人实际上有过投靠美国而摆脱丹麦的念头,但这里的重点是摆脱丹麦,而不是投靠美国。在丹麦乐意通过“格陵兰自治法”而赋予格陵兰随时独立的权力之后,投靠美国的冲动也降低了。在特朗普威胁要吞并甚至武装占领,并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的时候,提到美国需要控制格陵兰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时说到,“我认为我们会得到它,无论以何种方式”,引发了格陵兰人的强烈反对。
美国在社会和文化上开进步主义的倒车,无论是堕胎权、同性恋权力、少数族裔权力、女权,还是福利、教育、医疗,翻红的美国对格陵兰人是各种格格不入,格陵兰并入美国比加拿大并入美国更加缺乏社会基础。
格陵兰想要的是类似马绍尔群岛的“自由联合”(free association)。马绍尔群岛在1986年与美国谈判达成自由联合协议。该协议承认马绍尔群岛为一个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的外交政策,但将国防和安全控制权交给美国。
对于格陵兰,这与现状的不同只是把独立的名分落实了,而且宗主国从丹麦换成美国。从“求保护”的角度来说,美国保护的力度无疑比丹麦更大。但格陵兰只想把美国作为炮友,美国则要把格陵兰作为小妾。
在是炮是妾的问题之前,美国首先需要鼓动格陵兰独立。
万斯从未透露过访问格陵兰的目的,最初的访问计划里甚至不包括他本人,只是万斯夫人乌莎·万斯前往,目的是观看当地的狗拉雪橇大赛,但代表团里奇怪地包括了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和能源部长赖斯。3月25日,万斯突然在社交媒体平台宣布,将和妻子一同前往。“我不想让她独自享受所有的乐趣,所以我要和她一起去。”
万斯:我也要去格陵兰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3月25日接受丹麦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副总统夫人及多名官员即将对格陵兰岛进行的访问“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施压”,丹麦政府将坚决抵制。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23日晚对媒体明确表示,乌莎·万斯等人并未受邀参加任何会面。埃格德怒批美方这一安排是施压和挑衅,“极具攻击性”。
特朗普在3月24日说,美国代表团前往格陵兰岛“不是挑衅”,甚至称这次访问是应格陵兰岛方面的邀请。但丹麦电视二台报道称,美方此行并未受到格陵兰或丹麦政府的邀请。格陵兰和丹麦官员也对美方访问计划表示愤怒。
从外交礼仪上说,副总统未经邀请就访问外国是不可思议的,友好国家之间的临时起意也需要得到东道国的同意,这是主权的基本要求。乌莎·万斯身份特殊,但毕竟还是可以用“旅游者”身份搪塞过去,副总统万斯的官方身份无可回避,还要访问首都努克和另一个人口相对稠密的城镇西西缪特,就不能不顾外交礼仪了。
难说万斯是否有意“不把自己当做外人”,挑战丹麦和格陵兰的主权思维。如果在美国淫威下,丹麦和格陵兰不敢大声反对,万斯有可能在社会交流和访谈中,进一步鼓吹“格陵兰人是美洲人,美洲才是格陵兰的归宿”之类的东西,从这里,并入美国就顺理成章了,毕竟美国全称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理论上所有美洲的地方都可以作为一个州加入美国。
万斯也喜欢“迎难而上”,在慕尼黑当面训斥欧洲是他至今最大的政绩。对于万斯来说,在进步主义最为盛行的格陵兰宣传后自由主义,或许有最大的成就感,也最能从根基上撼动欧洲的自由主义基础。这有助于推动欧洲向右转,不仅在感情上更接近翻红的美国,在现实政治中也鼓励民族主义和疑欧主义,有助于欧洲的进一步散装化和美国抽身后依然能够操控欧洲。
后自由主义是对战后主导西方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反动。后自由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提倡的个人至上、自由市场、政府中立,认为自由主义导致贫富分化、社会分裂、家庭解体、社会秩序和道德沦丧。
后自由主义主张群体利益至上,以共同目标凝聚社会,以传统价值和道德观念重塑社会,尊重传统、契约和承诺而不是随意更改、推翻。后自由主义也反对政府在道德问题上中立的说法,认为政府应该正面导向,扶持社会正气。
在经济上,后自由主义反对自由市场导致的“富的撑死、穷的饿死”,反对全球化导致的就业流失和社区萎缩,主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国家保护企业的健康发展,资本的逐利自由要受到抑制,劳工的就业权力要得到保障。
但后自由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后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社群主义,“我们vs他们”是关键词,谁是“我们”才是真正的问题。
后自由主义是很值得重视的政治动向,可能在很多方面根本根本改变西方主流政治的走向。
格陵兰当地居民在美国领事馆门前举行抗议活动。路透社
但就格陵兰来说,美国的压力或许成为格陵兰人身份认同的转折点。格陵兰在地理上或许与美洲更近,但在心理上已经与欧洲紧密相关1000多年了。万斯要首先在心理上把格陵兰人变成“美洲人”。
但欧洲人对哪里才是欧洲的边界,也在有不同的想法。乌克兰的战争到底是“他们斯拉夫人之间的厮杀”,还是“我们欧洲正义与邪恶的厮杀”,就是大问题。
丹麦出于某种理由,成为欧洲支持乌克兰最大的声音之一。到2024年12月底为止,在援助金额(84亿美元)上超过更大的经济体荷兰(77亿美元)、瑞典(57亿美元)、法国(51亿美元),在援助对GDP(以2021年为基准)的占比方面更是遥遥领先,达到2.2%,而美国只有0.6%,英国和瑞典0.9%,荷兰0.8%,加拿大0.7,德国只有0.4%,法国0.2%。
万斯可以在这里下蛆:“你们不是希望投资和发展吗?哥本哈根本来可以把这些钱用于格陵兰的采矿和港口建设,现在都用到乌克兰那里去投入无尽杀戮中了。美国正在走上正确的道路,全力制止乌克兰战争,但丹麦与欧盟一起,不仅鼓励继续杀戮,还在扩大金钱黑洞……”
至于安全和国防,美军已经在格陵兰了,连劝说都不需要。反而要劝说特朗普别信口胡诌,吓唬说要派更多的美国兵到格陵兰。
当然,格陵兰和丹麦没有给万斯这个机会。万斯还是访问格陵兰了,但访问美军基地有所不同,只要不出基地,就是某种治外法权。万斯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特朗普更是念念不忘他的“MAGA总统”的伟大前景,美国还会再试。
在洁白的雪地上浇一桶红墨水,结果有两个:一是把雪地染红了,二是又一场大雪使得雪地更加洁白了。
万斯之行能使得这片白色(尽管说起来应该是绿色)的土地翻红吗?人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由于癌症治疗副作用,查尔斯三世短暂住院
2025-03-28 10:52 不列颠 -
特朗普汽车关税,“只会让中国电动汽车领先”
2025-03-28 10:4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高校总想收中国的钱,得好好检查下”
2025-03-28 10:44 -
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
2025-03-28 10:35 -
欧洲太想“上桌”了,但…
2025-03-28 10:13 乌克兰之殇 -
郑永年:中国不是美国,不会加入瓜分世界的行列
2025-03-28 09:09 博鳌论坛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2025-03-28 08:21 中美关系 -
拉夫罗夫:普京访印正在准备中
2025-03-28 08:00 俄罗斯之声 -
欧洲贸易专员:赞同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
2025-03-28 07:35 中国外交 -
王毅会见法外长:支持欧洲坚持战略自主
2025-03-28 07:15 中国外交 -
特朗普撤回斯蒂芬尼克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名
2025-03-28 07:01 特朗普 -
卡尼:加美关系密切时代已经结束
2025-03-28 06:4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普京:将彻底击溃乌军
2025-03-28 06:45 俄罗斯之声 -
又现“社死级”泄露…
2025-03-28 00:14 美国一梦 -
“与会国家反对现在取消对俄制裁,除非......”
2025-03-27 23:28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机器人企业集体上书:要想领先中国,必须要有国家战略
2025-03-27 22:56 科技前沿 -
“车在沼泽里找到了,失踪士兵不确定在里面”
2025-03-27 22:21 -
“我们列出3个与美方不重复的AI安全风险后,基辛格发出赞叹”
2025-03-27 22:14 人工智能 -
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
2025-03-27 22:12 中美关系 -
“‘奥本海默时刻’到了,我们要边发展边治理”
2025-03-27 22:03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5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0“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5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1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8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