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松:强基计划不是自招2.0,是对高考招生工作的“格式化”
此外,《意见》还规定了不得举办与招生挂钩的夏令营、冬令营。为何会有这样一条规定呢?这就要回溯一下自主招生16年来的历程。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5所在京高校开始尝试组建联考。2009年,以清华为首的“华约”和以北大为首的“北约”成立,北大推出校长推荐制,部分高校纷纷加入,当时甚至有人将此比喻为“名校的小高考”。2010年,局部联考演变成为了全国大规模的联盟。部分高校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卓越联盟成立。至此,三大自主招生考试联盟鼎足而立。同年,清华北大开始举行自主招生夏令营、冬令营。
长久以来,自主招生由于高校的自主权,逐渐由最初的“掐尖”演变成了“圈地”。自主招生的申请在高考出分之前,也就是说没有高校知道到底是谁会成为录取线上的学生。因此,提前通过各种形式,给予降分政策,提前锁定一批优质生源,成了很多高校招生组的“押宝”行动。而高中方面,占据了“卖方市场”之后往往为了最终名校录取人数最大化,在各高校之间纵横捭阖,增加筹码。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大学之间、大学与高中之间不啻于一场宫斗大戏。
强基计划的报名在高考之前,依旧给予了高校“圈地”的操作空间。因此,《意见》规定禁止任何形式与招生挂钩的夏令营、冬令营,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等恶性竞争,也就从根源上杜绝了“许愿”的可能,再配合不高于15%的自主权限制。高校闪转腾挪的空间被极大压缩,可以倒逼高校回到“选才”的本质上来。
再来看考生这边,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后更改考生录取专业、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也会限制和筛掉一部分“混”进强基计划,试图曲线救国的考生。在以往的各类专项招生计划中,经常有考生通过报考这类专项计划,入校后再转专业的操作来进入裸分考不进去的名校。
比如很多高校的国防生、定向生、免试生的录取分数线比统招录取线低一些。但是,这类考生往往容易出现最终违约,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而这种操作也给高校相关负责部门的权力寻租提供了渠道。因此,作为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强基计划,在入口处就防止投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保障了真正“报国型”考生能够得到计划培养的“公平性”。
新政之下,考生如何操盘高考路线?
对于高考家庭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新高考政策如何影响升学路径。其实,从“面板属性”来看,强基计划仍是少数高校(有能力报考36所试点大学)、少数学生(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选项。大部分考生仍然需要关注新高考体系本身,如很多省份正在试行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
以全局的心态面对新高考。新高考从高三冲刺的“百米赛”,变成了绵亘在整个高中的“马拉松”。
比如北京市新高考中增加了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作为高中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共分为13个科目,各科目的考试分散到高中三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考试时间的选择。这种考试模式要求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中,注重每一阶段的学习和积累。
此外,改革省份的高考英语考试,听力考试与笔试成绩分离,在听力分数30分不变的前提下,考试机会由一次增加为两次,并在两次考试中取较高一次的成绩计入到高考总成绩。可以想见,这个设计的初衷是弱化英语考试,但是最终的效果却是次次都不能松懈,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生负担更重。这种压力从以前高考的两天考试,分散到了高中三年,从选科到结业考试,到高考科目,每一步都影响最终结果。
谈到选科,新高考改革后将实行“3+3”的考试模式,除了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进行统考外,不再使用文综理综试卷,而是改为“6选3”的选考模式。高考选考科目与大学报考专业挂钩,高校的专业会对所选科目做出限制和要求。有统计显示,不提科目的专业不到1/3,多为哲学等文科专业。结合强基计划的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与选科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有意向在两年后报名强基计划的考生必须在高一选科时就确定好方向。
而从“回归高考”的角度看,基础学科专业和高考科目的契合度也非常高,因此,强基计划可能针对考生在选科这一关就已发了一轮“入场券”。考生在在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时,不但要明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更要明确自己未来所要报考的高校在专业科目方面的要求。
北京新高考改革 图片来自北京日报
此外,学科竞赛依旧具有价值,在选科时代,能够提高某一科的成绩是比文综理综时更加有必要的。很多学生抱着把一科学好的心态来学习竞赛是比较合适的。不过从往年来看,毕竟能最终通过竞赛获得保送的学生仍是凤毛麟角,不必将筹码继续压在竞赛上。
相反地,体育成绩会越来越成为未来成绩结构中要的一环,甚至有趋势是,国家会通过升学政策进一步强调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结构中的权重。这一点,高中阶段一定不要松懈。
裸分之外还有什么空间呢?强基计划是少数人的选项,而大部分学生应该更多注重“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项改革举措。在《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中明确指出,“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招生高校。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考生就读中学提供经中学校长签字确认的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档案须提前在考生就读中学详尽公示。”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在高校招生中参考使用,使对学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此项改革旨在改变传统高考中的“唯分数论”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使用呢?在浙江省的试点中,试点高校单独发布招生计划,计划中的每个专业,按照“高考+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合成综合成绩,再以综合成绩排名作为录取依据。而浙江省的试点高校中,不仅仅是双一流大学(浙大、清华、北大),还包括一些省属大学(浙江师大、浙江工商大学)。山东省2019新高考政策中,也采用综合素质评价招生,10所大学中既有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也有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高校层次比较多。
因此,面对强基计划的新政策,考生不仅仅要注意政策本身,更要了解整场新高考改革,它会颠覆很多以往的报考经验。基础学科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考生要有自己的规划,对于大多数考生,和你没啥关系,好好提高裸分,这是最最最核心的竞争力。
路阻且长,强基怎样真正强起来?
强基计划真的能“强基”吗?热议之后必须还得冷思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儿子哭着要妈妈,老爸一回头:糟了,把老婆忘服务区了
2020-01-19 07:49 中国雷人秀 -
女大学生遭性侵坠亡后被碾压尸体 被告一审死缓
2020-01-19 07:38 依法治国 -
李克强对外国专家说:你们的建言直通部长办公桌
2020-01-19 07:23 中国外交 -
武汉市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答记者问
2020-01-19 07:14 -
武汉卫健委:新增17例
2020-01-19 07:11 医学 -
大江东|上海重“实”!代表、委员有所呼,政府部门有所应
2020-01-18 23:11 上海两会 -
上海两会热议优化营商环境,一项新举措上线将杜绝“随意查”
2020-01-18 23:09 上海两会 -
网络文学作家点赞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希望提高犯罪成本
2020-01-18 23:02 上海两会 -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860件
2020-01-18 22:59 上海两会 -
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十七次常委会议,董云虎主持并讲话
2020-01-18 22:56 上海两会 -
上海市人大代表: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少儿艺术之都
2020-01-18 22:42 上海两会 -
以法治建设的新成效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李强今天参加嘉定团审议
2020-01-18 22:17 上海观察 -
乱港分子罢看中资贺岁片 网友讽:那就只有14亿人看了哦
2020-01-18 22:12 香港 -
习近平同缅甸国务资政会谈
2020-01-18 22:00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
2020-01-18 22:00 中国外交 -
万众一心加油干,不畏艰险勇向前!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李强讲话
2020-01-18 21:42 上海观察 -
SARS没有消失过,一直寄生蝙蝠体内?官方辟谣
2020-01-18 21:42 网络谣言 -
香港激进分子感叹:输了,再不上班就活不下去了
2020-01-18 21:41 香港 -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接受赵雯辞去市政协副主席职务
2020-01-18 20:11 上海两会 -
上海难道只需要精英?人大代表:判断精英不应只看行业排名,要看行业内部排名
2020-01-18 20:06 上海两会
相关推荐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93“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59“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8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7“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4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