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松:强基计划不是自招2.0,是对高考招生工作的“格式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常松)
1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自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并在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招生。
这几年,任何新高考改革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议论,特别是考生家长的密切关注。每一项新高考政策的出台,都是对中国高考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引导高中办学的大方向,考生备考报考策略的重要影响。
持续16年的自主招生戛然而止,“强基计划”重装来袭,高考怎么改?考生怎么考?大学怎么招?留给2020年高考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
这一天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144天。
回归高考,新计划是一场怎样的格式化?
此次《意见》出台,内容十分具体。已经在当天各大媒体和公众号进行了全平台覆盖。一个结束,一个开始。作为一项替代方案,对比强基计划的“面板属性”,自然会和以往的自主招生相比较。强基计划是一个升级版吗?不,恰恰相反,这是一场对招生工作的“格式化”。
和以往的自主招生不分专业不同,强基计划一出场便是明确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改革方向。这也正是这项改革的亮点。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定位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意见》还明确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为重点招生专业。
这一聚焦让公众看到了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要战略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决心,也正是2013年以来,国家一系列做强前沿科技、升级产业经济、加强文化自信等政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延伸。比如,对于当下最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芯片技术依旧是中国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据计算机系博士生介绍,在攻关技术领域需要的物理基础极高。在近日科技界火热的“活体机器人”研究中,也是借助了精密的数学编程计算。而此次重点招生专业中,历史、哲学、古文字学也在其列,也体现出了人文学科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意见》非常明确地提出单独设立计划,避免这种错位。
而且《意见》还要求针对强基计划单独制定培养计划,教学资源倾斜,这相比于自主招生也是一大进步。以往自主招生的很大问题在于大部分高校不限制专业,而通过降分政策录取的考生,其裸分往往不高,可选的专业也是被挑剩的。比如,某一流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是没有“线上分”,即降分只保证考生被录取,但专业录取时,不看降分,仅看裸分,可想而知最终录取的专业往往都是裸分没有招满的冷门专业。这与挖掘学生在某方面具有突出潜力的初衷相悖。
和2003年自主招生开始时一样,强基计划首批的高校并不多,而且很整齐,就是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大学”(A类)的36所大学。事实上,2003年首批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也只有22所。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回归高考”,是当下多元化高考选拔政策的核心要点。在新高考体系内解决全面发展、多元选才的问题,而并非给高校开一块自留地。
从招生选拔模式上来看,也完全抛弃了自主招生时代以材料作为主要依据的方式,而是以高考成绩为主体。《意见》要求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强基计划的成绩结构是由三块构成,高校掌握的只是15%之中的一部分,即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则是由各省建立统一档案库来完成,这也是新高考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不仅在强基计划中作为一部分成绩,在很多省份的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下,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高考裸分之外,升学的新参考。
虽然高考成绩是硬性要求,但是《意见》仍然针对少数“偏才怪才”的进行了制度设计。在《中国教育报》的解读中,强基计划将选拔两类群体,主体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 具体来说,针对第一类考生,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5%,并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针对第二类考生,由高校提前制订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向社会公布,组织专家对相关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这也可以看出,像以往通过五大学科竞赛进入国家集训队的优秀高中生,仍有破格机会。
从强基计划的流程上来看,也是突出了回归高考的特点。强基计划的报名在高考前,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高考成绩既是入围条件,又是录取依据。这种类似于“初试+复试,初试成绩计入总分”的模式,在考研、公务员考试中都被广泛使用,更具有普适性、公平性。
而且,强基计划不仅是招生政策,更是培养政策,入学后,高校单独制定培养方案。《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多维度的培养模式。这也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进步之处。
十大禁令,能否守住公平的红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考至今依旧被全体中国百姓认可,依旧被认为是最适合当代中国国情、最公平的大学招生考试。无论贫富贵贱、无论什么阶层,一张考卷上的比拼,让无数国人完成了阶层跃迁,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走向富裕。“公平”是中国人对于高考的最大期待,也是最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阶层固化言论日益风起的当代,对于高考公平性的追求是压倒一切的。
强基计划一出台,《意见》便提出了十条禁令,正是针对自主招生的陈年积弊,看守住高考公平性的红线。
严格遵守强基计划招生“十严禁”
1.高校不得发布未经教育部备案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或进行虚假招生宣传;
2.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与强基计划招生挂钩的冬令营、夏令营及考核工作,或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报名、考核等有关工作;
3.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专家评委不得参与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辅导活动;
4.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进行恶性生源竞争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
5.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录取;
6.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
7.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8.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强基计划招生高校范围或出台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
9.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得为不符合要求的考生或违反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
10.有关中学等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
以上十点非常具体地规定了强基计划的“招生纪律”,如打击虚假宣传、招生人员参与社会培训、突破计划录取、扩大招生规模、程序违规、材料造假等。可以说一红头文件的方式给强基计划画下了红线。这一点在以往自主招生中并没有如此详细的规定。
资料图来自南开大学新闻网
近年来,自主招生丑闻时有发生,甚至有一流名校因招生腐败而出现被停招一年的情况。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高校自由度过高,过程不透明,计划不公开,社会无法监督。考生眼前就是一笔糊涂账。尤其在一些监管不力的高校,更成为了利益输送的隐形渠道。强基计划诞生之初就必须要从反腐的角度把权力锁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儿子哭着要妈妈,老爸一回头:糟了,把老婆忘服务区了
2020-01-19 07:49 中国雷人秀 -
女大学生遭性侵坠亡后被碾压尸体 被告一审死缓
2020-01-19 07:38 依法治国 -
李克强对外国专家说:你们的建言直通部长办公桌
2020-01-19 07:23 中国外交 -
武汉市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答记者问
2020-01-19 07:14 -
武汉卫健委:新增17例
2020-01-19 07:11 医学 -
大江东|上海重“实”!代表、委员有所呼,政府部门有所应
2020-01-18 23:11 上海两会 -
上海两会热议优化营商环境,一项新举措上线将杜绝“随意查”
2020-01-18 23:09 上海两会 -
网络文学作家点赞上海保护知识产权,希望提高犯罪成本
2020-01-18 23:02 上海两会 -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860件
2020-01-18 22:59 上海两会 -
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十七次常委会议,董云虎主持并讲话
2020-01-18 22:56 上海两会 -
上海市人大代表: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少儿艺术之都
2020-01-18 22:42 上海两会 -
以法治建设的新成效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李强今天参加嘉定团审议
2020-01-18 22:17 上海观察 -
乱港分子罢看中资贺岁片 网友讽:那就只有14亿人看了哦
2020-01-18 22:12 香港 -
习近平同缅甸国务资政会谈
2020-01-18 22:00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
2020-01-18 22:00 中国外交 -
万众一心加油干,不畏艰险勇向前!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李强讲话
2020-01-18 21:42 上海观察 -
SARS没有消失过,一直寄生蝙蝠体内?官方辟谣
2020-01-18 21:42 网络谣言 -
香港激进分子感叹:输了,再不上班就活不下去了
2020-01-18 21:41 香港 -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接受赵雯辞去市政协副主席职务
2020-01-18 20:11 上海两会 -
上海难道只需要精英?人大代表:判断精英不应只看行业排名,要看行业内部排名
2020-01-18 20:06 上海两会
相关推荐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33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112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107“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