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余年》风波之后,”爱优腾”到底有没有盈利的可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就是这样”(thisbiz)
电视剧《庆余年》引发了大众和视频网站的大战。
由于电视剧火爆,视频网站腾讯和爱奇艺在会员付费的基础上,再推出了一个付费机制——“超前点播”,50元可以提前观看6集。这一行为引起了外界极大的指责,被指坐地起价。如同一场“革命”,一时间盗版影片在网上大肆传播,大众们进入一场狂欢。
为了赚点钱,此次视频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从两月前各家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都还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背后值得思考的商业问题是,视频网站亏了这么多年,究竟是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1
Netflix是个平台
要解析这个问题,可以从视频网站的最佳范本Netflix入手,尽管这家公司实现盈利并没有多久,资产负债表上也有许多债务,但华尔街给出的估值已经证明他们相信这家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它的确是算得上是最佳范本:数年以来,Netflix消耗了全球15%、北美地区40%以上的互联网流量——独立应用中的第一名;虽然它的市场份额在收缩,仍然占据了北美流媒体87%的市场份额;它是过去10年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股票,是的,并不是亚马逊。
关于Netflix商业模式最重要的逻辑:它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内容制造商,之所以强调这一逻辑,有助于理解它的种种商业行为。
它在内容制作上的表现过于优秀和大手笔,人们差点认为它是个内容制造商。就在2019年,Netflix有34部金球奖提名——17部电影、17部电视剧,其中有4部都被提名头奖“最佳电影奖”,电影《罗马》冲击奥斯卡。不仅仅是官方口碑,比如《爱,死亡和机器人》这样的剧集甚至刷屏了中国社交网站。
但是在最近的瑞银全球TMT大会上,Netflix 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仍然在强调他们对于原创内容的逻辑——是用于增长用户,并不看重不是内容的影响力,“我们更多思考投资对于净用户增加和ARPU的影响,而不是用户观看了那个单独的爆款节目或一个节目能够推动什么”,他强调,他们也会像传统有线电视台那样关注用户时长,“我们内部关注观看时长因为我们觉得这对应着定价权,降低了用户流失等等。”
Ted Sarandos再一次强调了Netflix最重要的目标:用户数,而内容只是他们的获客方式。
用户数量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netflix简单优雅的商业模式:收入=用户数*单个用户订阅费。
而Netflix这种这种简洁的商业模式常常受人诟病,“过于单一”,批评者们说。但如果读完我们对于爱奇艺此次引发的大众矛盾的商业分析,你或许能够理解Netflix对于“单一”的坚持。
Netflix的平台商业逻辑来自它最初的DVD邮寄业务——一个DVD租赁服务商是不会自己拍电影的。
Netflix从1997年开始做经营业务,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是到了2007年,创始人Hastings做了一个让人心惊的预测:2013年DVD业务会到达极限点,然后一路下滑。在Hastings的主导下,Netflix不顾一切地投入了4000万美元,推出了第一款流媒体产品“Watch Now”进入了新型媒体行业。
对于Hastings来说,他只是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出租“流媒体形式的DVD”,与此前租售业务并无差异,“我们实现在线电影租赁领先地位的战略是,继续大力发展我们的DVD订购业务,并将这些订阅用户转变为互联网视频交付的订阅用户。”
2008年,Netflix和有线台Starz达成一个为期4年的协议,3000万美元买下2500部影片4年对使用权。但是到了协议到期续约时,Netflix的在线电影租赁业务已经发展得初具雏形,Starz不再满足低廉的版权费用,要求将涨价到3亿美,Netflix拒绝接受这样的条款,Netflix的2500个电影一夜之间下线。
商业世界里一条重要规则是不能把合作伙伴逼成对手。
Starz的重要一击,让Netflix开始进入原创内容领域,2013年,投资1亿美金推出《纸牌屋》。与好莱坞不同,Netflix为了取悦用户,采取整季预订整季上线的模式,让用户在上线当天开启连续收看的马拉松,像极了DVD的观看方式。
但Netflix一进入内容创作行业,投入的金额就让人侧目,在此次瑞银大会上,Ted Sarandos在谈及纸牌屋的投入时表示,他们从来看内容投资是一个整体投入,“当时我们做《纸牌屋》很多人说我们搅乱了市场,引发了巨大的通胀,但我们认为市场还是很稳定的,高价的爆款剧,我们应该买,它也值这个价,但是我们没有在任何一个项目上孤注一掷,不会价格过高,要不然一部作品就会波动整体内容成本”。
在Netflix的财报中,将内容上的投入统称为“收入成本”,其中包括两项,一项是原创内容投入,另一项是版权费用,实际上,虽然Netflix每年在内容上投入递增,但是总体成本控制在总收入的60%~65%左右,非常平稳。
Netflix作为平台却涉足内容领域,逻辑已经非常清楚,它需要内容来让用户支付会员费,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Ted Sarandos看作一个整体,其中不排除在单个产品上大手笔投入。
而像Netflix这样的平台深入上游,原因通常有二:一是像Netflix这样在上游业务上受人钳制,它必须控制收入成本,二是像百度当年做百科、贴吧、知道这些自有产品,发现上游并没有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的平台。
正因为这个原因,到了2019年,Netflix做了9年原创内容之后,一些媒体报道以《Netflix末日要到了吗》作为标题,但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Netflix版权内容的确存在一些危机。比如,由于传统内容制造商争相进入流媒体领域,到2020年许多迪斯尼热门影片都将从Netflix下架,并登陆迪斯尼自己的Disney+,更关键的是,Disney+的订阅费是Netflix的一半;又比如,Netflix平台上目前观看量最高的剧集是《办公室》,但是《办公室》版权为NBC拥有,而NBC环球将在明年底启动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办公室》届时将下架。
Netflix的解决方案当然是制作更多的原创内容。
从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Netflix的确加大了在原创内容上的投入,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原创内容在内容资产中占比37.21%,而在2018年同期,占比29.9%。但在原创内容上加大投入并没有影响净利润率,2019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率为12%,高于2018年同期10%的水平;在全年数据中表现也是如此,2017年和2018年原创内容占比分别是19.7%和29.9%,净利润率分别是4.7%和7.6%。
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Netflix在原创内容上投入增大,会带来利润率的上升。因此,Netflix在原创上投入并不是坏事。
其中值得提及的一点是,Netflix在内容上的投资通常按照4年(4年与版权内容合约期相同),每年递减的方式来摊销,这种计算方法常常受人指责,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常见利润表计算法。
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的是,Netflix正在成长为一个好莱坞原创内容平台。
最近Netflix日子并不好过,美国媒体对其普遍唱衰,但是位于好莱坞的《名利场》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Netflix的时代》的文章表示,Netflix真正的杀手锏是,让这个流媒体给了好莱坞的创作工作者们的创作的自由,是他们想创作的地方,“有远见的人比如Jenji Kohan和Raphael Bob-Waksberg在Netflix创造了自己的节目,这些节目在以往警惕、保守的电视产业永远不会通过审查,比如《橙色是新黑色》这样最激进的节目,在过去十年创造了文化标准,定义了一个时代”。《名利场》指出,因为Netflix在原创上的策略,成为一个最多元化和有效率的平台。
尽管Netflix表现得关注文化、关注创作,但不要忘了,它最终的目的一定是用户增长、粘性和成本,就像Ted Sarandos说得那样,他们并不关心一个爆款节目能够带来“其它的什么”。而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它能够平台,常常意味着它获得原创内容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包括吸引创作者主动入驻平台。
2
活下去,找到新的增长
Netflix并不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它从1997年开始DVD出租业务,若以流媒体行业来看,它也存在了10年以上。
要在商业世界里存活10年以上,必须不断地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有时需要跨越行业。
因为行业往往在10年内发生变局。随着技术进步,许多行业变成夕阳产业,整体大饼缩小,即便是行业老大,经营也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经营变得乏味。
Netflix之所以在2007年进军流媒体,是因为当时,Hastings认为2013年DVD业务会到顶点,然后会下滑。事实上,顶点的到来比预想的还快:2010年Netflix有2000万DVD用户订阅数,2011年已经下降为1390万,2011年以后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下滑比预测来得更早——2010年就是顶点,提前了三年。
在主营业务下滑甚至死亡之前,培育起新的业务并且让其增长,是企业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如果把这两组数字排列成曲线,两条曲线之间如果有交接,则意味着在两个业务在收入上有交接,李善友在一篇文章中称这种新的增长力量为“第二曲线”。
图表来自李善友分享PPT
这种曲线的相交甚至不必过早,过早则会浪费了增长动力,从Netflix这两条曲线来看,实现了完美的相交,整体用户数的稳步上升。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Hastings改写了公司主营业务,带公司进入全新的行业。在商业史上做到这样的公司并不多,胜出者比如亚马逊、阿里,在电商业务之外发展起了云业务;而反例则不胜枚举,如联想,一方面面临着移动端的兴起对于传统PC市场空间的挤压,另一方面面临行业内部苹果等新产品的竞争。
除了跨越行业,还需要在行业内部深耕时,寻找多个增长指标,让公司不断有到向上的增长动力。
对于Netflix来说,它简单的收入公式是收入=用户数*订阅费,数据证明,Netflix确实也在这两个指标之间来回调节,让公司整体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标签 视频网站- 原标题:《庆余年》风波之后,”爱优腾”到底有没有盈利的可能?
- 责任编辑: 黄子昊 
-
3年销售600亿 京东联想宣布合作目标达成
2020-01-03 12:53 大公司 -
业绩"失速",茅台董事长:保持30%增速不理性、不现实、不负责
2020-01-03 11:35 上市公司 -
戴尔将允许苹果用户通过笔记本电脑控制iPhone
2020-01-03 11:33 大公司 -
2020,一家电子烟公司的意外死亡
2020-01-03 11:30 产业万象 -
暴风连发两封公告:主营业务停顿、濒临退市
2020-01-03 11:29 大公司 -
外媒曝华为与三星开发可折叠OLED
2020-01-03 10:34 手机 -
中国的经济活力让我很显老
2020-01-03 08:28 -
成交额历史之最!茅台四季度业绩“急刹车”,市值蒸发666亿
2020-01-02 18:05 上市公司 -
继美英之后,国产HPV疫苗获批上市
2020-01-02 17:57 -
华为平板"步步紧逼",苹果新年降价
2020-01-02 17:51 大公司 -
马航回应航班大兴机场起飞后返航:飞行中遇到增压问题
2020-01-02 17:28 -
杭州互金连续“暴雷” 玛瑙湾创始人陈达伟被查
2020-01-02 17:15 互联网金融 -
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敢问路在何方?
2020-01-02 15:53 产业万象 -
入局容易做大难,共享充电宝陷生死战
2020-01-02 13:41 产业万象 -
联想指"因健康、家庭离职"2天后,前副总裁加盟小米
2020-01-02 11:58 手机 -
全面取缔!山西省将P2P网贷清出市场
2020-01-02 10:17 -
贵州茅台:去年营收885亿元,同比增长15%
2020-01-02 09:16 上市公司 -
顾客疑买到假机油电商否认 厂商称未与该平台直接合作
2019-12-31 15:59 大公司 -
国产DRAM新成员:融资33亿,最早2021年量产
2019-12-31 15:55 上市公司 -
百亿习酒隐患重重:价格倒挂仍涨价或导致部分崩盘
2019-12-31 15:44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78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5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1“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7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