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详解钟南山领衔的连花清瘟论文
最后更新: 2020-06-02 10:12:23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 连花清瘟能有多大作用?
疫情期间,一些关于尸体解剖的新闻里突出了“痰栓”,有些人就将某些药物、设备与此相联系。等到连花清瘟的报道多了后,也有人脱离论文与作者们自己的表述,对其改善症状的意义,与痰栓、炎症等的关联过度联想。
其实作者们在“讨论”部分提到的与炎症相关的信息,基本都是很松散的,离临床也很远,因此推断也留有极大的余地,这是学术论文里常见的现象。
关于“痰栓”,不妨引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2月28日在武汉写下的诊疗笔记:
2月28日:关于尸体解剖出现痰栓
国家有难、有疫情,应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救治患者。可每每这个时候牛鬼蛇神都跑出来,心怀鬼胎地推荐各种离奇的治疗方案、不着边际的药品、设备。尸体解剖出现痰栓、出现化脓性改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尸体解剖的都是病情很重死亡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在后期合并有细菌或者真菌。其实新冠病毒肺炎(呼吸衰竭,ARDS)的尸体解剖发现的是病理改变和之前的病毒肺炎包括SARS等大同小异,主要是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改变。一些不良厂商抓住痰栓、炎症反应等,就大肆鼓吹自己的药品,鼓吹吸痰机。在临床上,病毒肺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在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之前痰还是比较少,气道还是比较干。ARDS患者如果不给充分氧疗,不给正压通气就用吸痰机吸痰,那几乎100%死亡,你自己试试。要想做好呼吸支持,就要求做好吸痰、气道管理等,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连花清瘟的应用是否不讲辨证?
在钟南山多次提及连花清瘟后,有些中医爱好者发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连花清瘟这样的药不讲究辨证,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证与症状不同,辨证试图把握病理变化的本质,确实不是症状的简单堆积。
但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有些人为了突显中医的特色与价值,过于强调“辨证”“一人一方”等概念。然而,只讲辨证和不讲辨证,是两个极端,都是对中医的片面认识。在实际运用中,有大量只需对症,不需辨证的情况。
就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为例,其中在临床治疗期,也就是针对确诊病例,固然列了许多如“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等证型,但在“医学观察期”,只举了两类临床表现的症状,一是乏力伴胃肠不适,二是乏力伴发热。
作为全国中医药力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说,这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界主流的认识,并非什么都要提“证”。一说中医就是辨证,和一说现代医学就是双盲,在思维方式上倒有相似之处。遇到那些只会把“辨证”两个字挂在嘴边,甚至说得神乎其神的“爱好者”,我们反倒要长个心眼,怕不是遇到了什么江湖骗子。
· 钟南山的研究是否存在“废医验药”的嫌疑?
有些“中医爱好者”甚至从“不讲辨证”,进而引申到“废医验药”这样的大帽子。
诚然,作者们使用了现代的临床试验方法,虽然整体没有使用盲法,但看CT的放射科医生用了盲法,而且作者在结尾也强调了将来使用双盲的必要性。
此外,作者引用的文献还采用了很多现代药学的手段,比如之前提到的对中药成分的结构筛查等。
从这些表面现象看,似乎是有种只在“验药”的感觉。然而,“验药”始终是主流的目标之一,虽然困难重重,有些药厂也有惰性,但总体上在往这个方向走。归根结底,“验药”与“废医”完全是两码事,从科学上讲,“废医”根本是个伪命题(这点以后有机会再详谈)。
我们从作者引用的那些与药学相关的参考文献中,还可以看出现代科学对药方改进的重大价值。比如前面提到的红景天与大花红景天,或许可以尝试改变药方中红景天的具体种类;又如,可以参考作者引用的药物筛选文章,根据药材主要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在原有配伍的基础上,尝试调整具体的配方比例。
当然,药物筛选等方法和体外实验一样,都只是一种提示,实际效果还是要临床检验,也要考虑到临床检验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可能取得的效果,判断是否值得进行这样的改进。
· 药品说明书和研究为何完美对应?
有人质疑说,论文的“指标也很怪,主要指标就是后来药品说明书增加的那三个症状,但这三症状在诊疗方案里根本没提对应的治疗”。言下之意,似乎研究是为了在新冠疫情下推广药物“量身定做”的。
我查了下,以岭药业确实在4月14日就发布公告,称新说明书获批。说明书中的【功能主治】项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常规治疗中,可用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媒体报道此事时说,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连花清瘟”,结果显示仅有以岭药业获批。
当时论文还没有正式发表,审批也需要时间,申请肯定要早得多,应该是基于刚完成的研究申请的。3月,钟南山等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连花清瘟,主要也是基于这项临床研究。
从时间上看,2月15日完成试验,到3月前有足够的时间得到初步结果。根据研究结果,申请新的说明书,一一对应也很正常,并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嫌疑。
前面提到过,“乏力和咳嗽的强度由病人主诉”,在没有盲法的情况下,确实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这只是研究者们根据现实条件做出的选择,没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和说明书修改有什么关系。
至于诊疗方案里没有专门提及这三个症状,也很容易解释,毕竟诊疗方案的制定者们,与审批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是一套班子。
· 研究人员与连花清瘟胶囊的制造商以岭药业是何关系?
之前我们提到,在临床试验注册表上,申请人韩硕龙所在单位是以岭药业,“经费或物资来源”填的也是以岭药业。不过,看正式发表的论文中,“资金”部分里写的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冠肺炎应急项目”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等提供资金,以及一些北京、河北、澳门大学等项目的资金。
可见,就像作者在论文中所说的,以岭药业提供的应该只是试验药物。因此,在“利益冲突声明”部分,作者简单地写了“无”(None)。
还有人挖出钟南山曾与以岭药业的创始人吴以岭院士,曾共建“南山-以岭肺络联合研究中心”等等。然而,吴以岭、钟南山都是院士,研究中心很可能只是学术合作,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商业行为。
论文里已经写明了由以岭药业提供药物,通讯作者之一还是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引用的文章也有与以岭研究院相关的,根本没有要隐藏与以岭药业或以岭集团的关系。如果真要隐瞒什么利益冲突,谁会这么操作呢?而且,论文里还写了“无”利益冲突,可谓白纸黑字,如果真有利益冲突,哪天曝光了岂不是加倍的丑闻?谁会这么傻,给自己挖坑呢?
从医学上讲,试验设计、临床意义当然可以探讨,捕风捉影实在是没有必要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浙大:关键基因表达可使大豆单株产量提高10%
2020-06-02 08:43 聚焦三农 -
SpaceX载人龙飞船顺利对接国际空间站
2020-06-01 06:24 航空航天 -
美国“龙”飞船首次载人上太空
2020-05-31 07:08 航空航天 -
丁仲礼不再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2020-05-30 20:27 -
一箭双星!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发射成功
2020-05-30 07:56 航空航天 -
国际“人造太阳”开启核心安装工作,中企牵头完成黄金节点
2020-05-29 09:20 核电 -
因天气原因,美国猎鹰9号和载人龙飞船发射任务推迟
2020-05-28 07:21 航空航天 -
我国碳基半导体制备材料取得关键性突破
2020-05-27 08:38 科技前沿 -
中科院研发的抗体能高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
2020-05-26 21: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船舶集团发布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
2020-05-26 17:26 -
华龙一号首堆年底投产,中国核电潜“龙”腾空
2020-05-26 10:24 核电 -
载人航天总设计师:中国人探索太空不会局限于地球轨道
2020-05-26 06:25 航空航天 -
《自然》刊发中美人造眼技术突破,分辨率有望高于人眼
2020-05-25 19:30 科技前沿 -
海底1万米! 中国载人深潜将赴科研无人区
2020-05-25 09:13 -
“鲲龙”AG600下半年将在青岛进行海上首飞
2020-05-23 15:47 中国大飞机 -
中国团队设计新冠疫苗新平台,发布mRNA首个动物实验数据
2020-05-21 07: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远望6号再赴太平洋 将执行火星探测等任务
2020-05-20 13:43 航空航天 -
特朗普假引论文攻击世卫,《柳叶刀》主编亲自驳斥
2020-05-19 23: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华为5G手机在华市场份额居首,达55.4%
2020-05-19 10:17 手机 -
三星新款手机“量子加密”?完全是商业炒作
2020-05-19 08:03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465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4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4“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1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