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全球变暖争议这么大,得怪我们搞生态的不给力啊
关键字: 全球变暖和平奖【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16岁女孩因为罢课抗议气候变化,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就算她真的获奖,也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经济学奖已经给了气候变化经济学,远远更为政治化的和平奖当然可能走得更远。
但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脚下不稳,走得远也会摔。
全球变暖的基础到底牢不牢?要看下面几个问题。
1. 全球气候是否变暖?
这个答案基本可以确定。虽然偶尔有冰盖面积恢复之类的新闻,具体温度数值也会有差异,但从各项全球研究的数据看,变暖是确实的。国家层面主要讲“应对气候变化”,更为中性,但并不否认变暖。
甚至连特朗普都不否认这一点。在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后不到一周,他在接受采访时改变了先前的说法,称“我不认为它是一个骗局,但我觉得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人为导致的”。
2. 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是工业化引起的?
别看特朗普有的时候“特没谱”,但他的后半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很多质疑者都持这样的观点。
目前来说,只能看到具有相关性,虽然相关性很强,但确实很难100%地证明因果性。
加强因果性的尝试之一是建立这样的逻辑链条:工业革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气温升高。NASA曾经给出80万年内温度与二氧化碳的数据,两者几乎完全一致。
但如何估计二氧化碳由人类排放的比例?在一份新闻稿中,NASA的轨道碳观测卫星2号(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团队承认,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大涨这一现实,另一方面却说,目前二氧化碳基数已经很大(达到400ppm),人类一年的排放只带来3ppm的变化,试图淡化人类影响。看上去两边不得罪,求生欲很强了。
欧洲、中东是燃料燃烧,撒哈拉以南是火
支持者则会突出人类持续排放积累几十年的后果,双方都难以说服对方。
国内外媒体还经常根据自己的立场需要,随意解读数据。比如2010年时,国内某媒体曾这样写道,“据了解,与IPCC认定气温上升99%由人为原因所致相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Miller研究小组认为,来源于自然排放的CO2为3000亿吨/年,占97%,来源于人类活动的约80亿吨/年,占3%。”
其实,IPCC当时99%的说法,本来就是把本底扣除的,不能像该媒体那样直接和米勒的数据比较。
米勒本人则与IPCC一样,认为应该重视全球变暖——即使人类排放的80亿吨二氧化碳有一半会被吸收。如果不受约束,碳排放很快就会达到难以忽略的水平。
同样的数据,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媒体胡乱引用、歪曲解读、甚至错误呈现研究者的判断,只是为了带节奏,就过分了。
有些怀疑者则从时间上纵向“打脸”:推到更久远的年代,全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就差得很多。
这里体现出问题的复杂性,用更久远年代的数据虽然在舆论上可以营造“打脸”的效果,却未必真能反驳相对晚近的情况,也未必对我们现在的决策有现实意义,因为变化的因素太多了。
在更短近的时间里,依然会有争议,比如非常有名的“中世纪暖期”。
有一条证明中世纪暖期存在的证据,很容易为大众所理解。维京人当时在格陵兰等地建立了定居点,而在随后的冰期离开了。
但后来的实地研究发现,“中世纪暖期”里当地冰川已经到了后来冰期的位置。“中世纪暖期”至少不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当研究逐步深入,更多的证据在否定中世纪暖期的存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逐步修正了对“中世纪暖期”的看法。
1998年、1999年的研究不支持1965年论文里的“中世纪暖期”的提法
IPCC的调整
虽然IPCC有过几次负面事件,但毕竟报告来源于一项项独立的研究,绝大部分数据还是可靠的。中国当然要积极参与对全球气候的研究,保持学术上的质疑精神,但显然也不可能包办一切,怀疑一切。
标签 全球变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9-03-20 08:11:15
-
半导体不景气 三星SK海力士一季度营业利润或蒸发6万亿韩元
2019-03-20 06:34 -
中国人工智能会否领先美国?盖茨:很难按国别划分AI
2019-03-19 21:26 人工智能 -
诺基亚贝尔携手河南移动完成首个5G数据连接
2019-03-19 16:49 5G -
美国花5亿美元建E级超算,交付或比中国晚1年
2019-03-19 14:42 科技前沿 -
中国首个5G高校在上海建成启用
2019-03-19 14:28 5G -
Intel处理器曝高危漏洞 AMD高枕无忧
2019-03-19 13:37 -
华为海底电缆项目也被美国盯上了
2019-03-19 12:21 大公司 -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超高导电材料,电导率是石墨烯1000倍
2019-03-19 11:13 科技前沿 -
660元!NVIDIA牌电脑来了
2019-03-19 10:55 -
苹果零部件采购向中国倾斜 超过日美
2019-03-19 10:01 -
华为去年国际专利申请排第一 5G相关占3成
2019-03-19 09:51 -
这个世界级难题困扰电池界10年,中企攻克
2019-03-19 08:14 科技前沿 -
今年全球将新增9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 5条来自中国
2019-03-19 07:25 -
“自主可控方得网络安全”
2019-03-19 07:22 网络战线 -
黑鲨游戏手机2发布 雷军:“吃鸡”比iPhone强
2019-03-18 23:01 -
抢三星首发、与小米“互骂”的柔宇寻求融资,10亿美金谁来投?
2019-03-18 22:23 -
卢伟冰首秀,红米要向一切不合理的溢价宣战(附采访实录)
2019-03-18 19:41 手机 -
华为:利用WiFi探针收集信息对我们无效
2019-03-18 16:02 大公司 -
韩国LG U+已部署1.5万个5G基站 华为占95%
2019-03-18 15:49 华为 -
美媒:中国手机硬件创新强,折叠屏手机大多数美国人买不到
2019-03-18 14:47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1“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34“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88“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56“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