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5中国经济】曹远征:中国最重要的事是,不能总看美国的眼色行事
最后更新: 2024-12-31 11:15:29过去,学术界对全球化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见,但之前还是学术思潮,到特朗普时代就变成了建制化安排。
现在,特朗普再度回归。他可能还会延续这一套,但已经不仅仅是个别案例,而变成普遍的制度安排了。比如他说要对全球征税,还要对一些特别的国家加征特别的关税,比如说对中国的产品要加征60%的关税。
对全球征税的概念,和80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自由贸易体制是背道而驰的。这对全球化是一个深刻的挑战,还不同于我们过去说的“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也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冲突或贸易战,而是对全球秩序的挑战。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全球秩序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治理体系,这区别于战前的所谓双边、单边治理体系。战争前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谁的拳头大,谁就厉害,国与国之间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外交,但是二战结束以后建立起来的多边体系是普遍适用的国际规则。比如WTO,它是个规则体系,也有仲裁机构。如果哪方有意见和问题,可以起诉,由WTO 来裁决,这就叫按规则来进行,跟战前体系有很大不同。
但是如果要去全球化,就会回到战前以实力为基础的竞争中,而这个竞争是无序的。那么,是不是有战争的危险?为什么说现在战争的风险在上升,这就是问题。更何况过去美国是全球的领导者,秩序的维护者,现在美国带头说“我不想维护秩序了”。
20天以后,特朗普就正式上任了,按照他竞选期间提出的92条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一上台就宣布新一轮退群计划。他已经说了,上台之后,美国要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甚至是北约。特朗普一度还扬言要退出WTO,退出联合国。这都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制度化安排的机制,美国要退出这些全球机制,这个世界会什么样呢?这是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焦虑的核心。
其实特朗普再次上台,全球都为之焦虑:未来会是什么样?如果过去我们认为世界是平的,未来是光明的,只要走下去,明天会更好。但现在突然发现,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明天不一定更好。
世界要退回到一战前的“列强时代”?
观察者网:您谈了全球化努力和民族国家利益冲突引发的全球焦虑,那么您认为,中美之间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曹远征:我们来讲一个欧盟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一战之前,德法两国之间就一直矛盾不断,两次大战原因之一就是德法矛盾的激化。战后为了消除战争的发生,德法一定要建立起新的关系,这就是欧盟建立的基础。
最初是欧洲煤钢联盟,后来是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共同市场,再后来成为欧盟。欧洲从共同市场变成欧元区,代表的正是全球化的趋向:欧洲各国来往更加密切,开放市场、开放边界,甚至开放移民。
但是现在已经走不下去了,英国率先不干了。2019年英国实现脱欧,这成了欧洲去全球化的开端,也就是去全球化变成了建制化的安排。
很多人认为,中美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不同,所以产生冲突不可避免。但是,欧洲国家可是体制类似、文化同源,为什么也出现了利益冲突和逆全球化潮流。国家之间的诉求一定是有差异的。当年的欧洲的全球化已经走到欧元区这么高的水平,但还无法实现更进一步突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欧元区货币能统一,但财政统一不了,因为财政政策的统一是超越国家主权的。
可见,如果民族国家的框架仍然存在,超级全球化的理想就无法实现的。如果超级全球化做不到,那么,在去全球化潮流愈演愈烈的时候,民族国家间的相互竞争一定会成为主流,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机制一定会出现。这跟我们过去理解的世界——一个整体、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
再看看俄乌冲突,基辅罗斯曾是整个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是俄国和乌克兰文化的共同源头,而且在30多年前,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一个国家;当年苏共的很多领导人都是乌克兰人,比如勃列日涅夫。
但是这两个国家现在陷入了战争状态。而且在俄乌冲突以后,俄乌双方的支持者之间还发起以规则为武器的制裁,世界进一步碎片化。如果这么竞争下去,过去我们说的全球化规则可能就荡然无存了。
观察者网:国内外一些关于中美竞争的描述,很多时候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甚至描述成主义之争。不过您还是更多的认为这是逆全球化潮流之下,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
曹远征:我想讨论的问题不局限于国家层面,它是全球化安排还存在不存在的问题。全球化是全球形成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治理体系,将来会不会退化到以实力为原则的双边或单边的治理安排?如果全球化基础不存在了,就会退回到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
以实力为原则的治理安排我们见过,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前就是这种安排。所以我特别能理解2021年在中美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说的那句话:“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以实力地位说话,那就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这就是强盗逻辑!
观察者网:您认为现在似乎又回到那个状态了?
曹远征:对,所以这是我们最担心的,未来的世界,会不会退回到一战前的秩序了?而一战前的世界秩序,我们中国人的理解就是“列强时代”。这是问题的实质。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关税无法克服的
观察者网: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对美贸易的双顺差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您提到中美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因而,是关税壁垒无法克服的,您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汇率升值、控制出口配额、公平贸易等等政策,都没有减少中美顺差,在特朗普的上一任确实如此。不过,中美贸易顺差在拜登上台这几年下降了,只不过墨西哥等国对美的顺差增加了。如何解释呢?
曹远征:美国现在要给墨西哥征税,要给加拿大征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快要名存实亡。我想说的是,我们已经不能从两国关系来讨论问题了,而是要以全球化视野来讨论问题。全球秩序安排正在出现新变化,这是问题的深刻性。
我们不能将美国视为一个普通国家。它过去是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现在它不愿意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或者至少不愿意免费提供。自由贸易变成价值观贸易了,跟谁做生意比做生意本身更重要,全球阵营化开始出现了,这是问题的实质。
回到中美贸易逆差,为什么关税无法克服?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货币,是因为美国在国际收支中存在逆差;美国作为全球国际货币的提供国,它要履行国际流动性义务,它手上必须大量持有美元,才有可能维持国际货币的地位。美国的逆差是天然的,它不仅对中国产生逆差,也对其他国家产生逆差。只不过碰巧中国是它最大的顺差拥有国,也是它逆差的主要产生来源。
美国贸易逆差1970-2022间呈扩大走势,逆差占GDP的比例于2002-2022年间在4%-5%上下波动 数据:世界银行
所以中美贸易顺差局面,仅仅靠中国汇率升值是解决不了的,靠出口配额限制也是解决不了的。
但是,中国的自主平衡已经卓有成效。2010年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的参考性指南要求,顺差国经常项目盈余和逆差国经常项目逆差不超过GDP的4%。所以你会看到,2007年,中国的顺差占GDP比重大概在10%左右。从那以后中国在不断地扩大内需,2018年的时候,这个比重到已经下降至不到1%。在疫情期间因为中国的生产恢复得好,所以出口和顺差又在增长,但目前也不超过2%。也就是说如果要求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表现是最好的。
但是美国的逆差始终减不下来。我想特别强调,减不下来不是美国的原因,是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国,它一定是出现这种局面的。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要退群,退群就意味着美元不想再做国际货币,不想承担国际义务了。
只要美元是国际货币,它一定会有逆差。因为很简单,如果没有逆差,对方手上没有美元,就是流动性危机了。2008年出现的问题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美元不能向全球补充流动性,全球的贸易几乎做不下去了,因为没有支付手段,没有钱。
所以,特朗普就职之后如果要推行去全球化的安排,它不仅仅是个关税问题,它是一整套制度的问题。
以美元的锚定资产为例。现在美元的发行基础是美国国债和石油。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建立的时候,美元是跟黄金锚定的,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美元跟黄金挂钩,各国货币跟美元挂钩,从而形成一个固定汇率制安排,这构成了当年全球稳定增长的制度体系基础。1973年以后,美元跟黄金脱钩了,但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美元的锚转变成为美国的国债和产油国的石油。
现在美国的债务已经高达36万亿美元,金融体系高度膨胀,而实体经济又很虚弱,凸显全社会资金已经高度错配,所以人们担心美国还可能会爆发金融危机。特朗普也担心债务的无限制膨胀,所以特朗普大谈比特币,声称要将比特币列为美国战略储备资产。如果这样,将来美元或许也可能以比特币为锚,那么美国债券就会出逃,这是国际社会担心的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出现新的变化,这是美国去全球化、美元不再想承担国际义务、国际责任的表现。如果是这样,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整个国际货币体现的规则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就是特朗普说的美国优先,世界第二原则。”美国以外的事跟我们没关系,你要叫我去干,可以,拿钱来。”所以特朗普威胁要北约国家交保护费,否则美国就退出北约。美国过去是世界警察,是维持秩序的。如果美国不想当警察,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其实我们今年已经看到,像巴以冲突,像现在的叙利亚政权更迭,美国已经开始袖手旁观。这是问题的实质。
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一带一路”的意义凸显
观察者网:我们在来谈谈具体的中美贸易战。您提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所以中国还是希望通过谈判,争取实现共赢。现在的形势很明显,中美贸易战不是中国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打,如何迎战的问题。您认为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贸易战变局会是什么样的?
曹远征:看世界当前的变化就会发现,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有选择,现在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必须扩大内需,这就是为什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内需”。
第二,出口在中国占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14%以上,占全球的七分之一。全球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未来中国想在出口上提高份额是基本不可能了。
第三,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下降。6年前,中国对美的出口额在中国出口市场中排列第一位,现在已经下降到第三、第四了。而且在对美出口快速下降的同时,中国对东盟、对非洲、对拉丁美洲的出口都在快速增长,“一带一路”上的增长超过了两位数。
可以看到,对美国出口的下降是凭借“一带一路”和对亚非拉国家的出口增长来填补的。但核心问题是,中国已经在全球出口份额中占了这么高的比重,想再提高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扩大内需就是必须的。
观察者网:您在特朗普上一轮发动贸易战时做过测算:美国对中国进口约500亿元产品加征25%关税,尽管对中国出口额的影响为270亿到500亿美元,但对GDP的影响仅为0.2%-0.5%。然而,对就业的影响会比较突出,有50万-80万人会受到影响。而中国对美国的反制,尤其是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制,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物价,而且可能会影响大豆等产品的供应。那么,在您看来,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贸易战,中国面临多大的压力?
曹远征:首先,即使我们把美国加征的所有关税全部算上去,大概对GDP的影响也不到1个百分点。但是目前,怎么加?什么时候加?加多少?这本身还是未定的。
其实这分成两个部分,如果美国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那加关税水平就是42%。从2018年至今,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加关税将近20%。这两个关税叠加在一起就是60%。
最惠国待遇要经过美国国会讨论,能不能获得批准还是一个问题,而且什么时候批准也是一个问题,批准以后是永久取消还是分年度谈判又是一个问题。因此你现在很难说加关税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样的。正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我们需要一些确定性的东西,那就是扩大中国的内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孟晚舟新年致辞:在奋斗中成长,在困难中成熟
2024-12-31 10:47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成立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4-12-31 08:50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
2024-12-31 08:47 观网财经-科创 -
研究机构:英伟达H20芯片在华季度出货环比骤增50%
2024-12-30 20:45 观网财经-科创 -
实测可灵、即梦,AI作图谁更胜一筹?
2024-12-30 19: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拿来主义就像在别人地上种庄稼,人家把地收回去就什么都没有了”
2024-12-30 18:38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美的旗下万东医疗DSA产品上榜
2024-12-30 18:35 观网财经-健康 -
外网热议:中国科技巨头百度比OpenAI更早发现Scaling Law
2024-12-30 17:51 -
AI芯片竞争激烈,英伟达将未来押在机器人上?
2024-12-30 16:27 观网财经-科创 -
“AI教父”:30年内AI致人类灭亡几率达10%至20%
2024-12-30 10:35 -
华为董事:这两年终端能活下来,有国民对华为品牌的热情
2024-12-30 10:07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
2024-12-30 09:47 车市快讯 -
华为多款手机降价,Mate X5直降2500元
2024-12-30 08:56 观网财经-科创 -
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来自中国
2024-12-29 15: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特朗普请求最高法暂缓出售TikTok,专家:不可盲目乐观
2024-12-29 15: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荣耀完成股改并更名,将适时启动IPO
2024-12-28 10:21 观网财经-科创 -
小米:自研IoT操作系统Vela全面开源
2024-12-27 21:35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元全球官方储备份额,降至30年新低”
2024-12-27 20:24 美国一梦 -
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十足,刘强东为员工加薪后再1亿元增持京东仓储
2024-12-27 18: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2025年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
2024-12-27 17:30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41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5“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