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帕维奇:西方媒体想在塞尔维亚带中国节奏?我们太熟这一套了
最后更新: 2022-06-06 16:01:16【导读】 塞尔维亚和中国是官方认证的“铁杆朋友”,但西方媒体、机构和NGO在塞尔维亚同样很活跃,塞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会不会被他们带偏?当西方在新疆、港台问题上诋毁中国时,塞尔维亚民众又会怎么看?
就这些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塞尔维亚知名国际政治学者,波黑塞族共和国前总统顾问亚历山大·帕维奇(Aleksandar Pavic)。
【编辑/观察者网 李焕宇 翻译/菲利蒲(塞尔维亚留学生)】
观察者网:中国和塞尔维亚在政府层面有着官方认证的“铁杆朋友”关系。那在民间层面,塞尔维亚对中国态度是怎样的?
亚历山大·帕维奇:在塞尔维亚民间层面,中国非常受欢迎。当然传统上来说俄罗斯是排第一位的,毕竟在各个领域跟俄罗斯的关系延续了几个世纪。但近几年中国在塞尔维亚民间大体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塞民众对中国的各种遭遇也有同情,中国外交人员的贡献也很大,因为他们塞语讲的特别好,镜头前发言时很有气质。再加上1999年极其粗暴的炸馆事件,这应该算是把两国永远拉近的关键时刻,这使得我们有了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对手。
2021年1月16日,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陪同武契奇总统迎接中国新冠疫苗抵塞。
除此之外,中国近几年在塞投入很大,不仅是项目的投资数额很大,中国的行为方式和西方也大有不同。跟中国人合作感觉双方在发展共同的事业,而西方来的时候仿佛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来教育你该如何生活,还天天给你上课。中国则与之完全不同,不管是中国的企业还是政府代表,都有一种发展共同事业的情感,所以即使塞尔维亚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的形象还是很好的。
观察者网:当西方在新疆、台湾、香港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造谣诋毁时,塞民间有着怎样的认知?
亚历山大·帕维奇:塞民众完整经历过中国正在经历的虚假信息宣传攻势。西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肢解南斯拉夫,然后把锅都甩给了塞族,毕竟南斯拉夫的最大民族和最大创建者是塞族,所以当时西方的战略是,让该地区尽可能肢解成小碎片,然后让该地历史最丰富的民族被彻底妖魔化。
我们看到西方在对中国做一样的事,对俄罗斯也是如此,西方虚假宣传我们算很熟悉了,所以塞尔维亚人自然不信任这种宣传。毕竟宣传技巧几乎如出一辙,比如那种毫无根据的虚假指控,这是最糟糕的一类宣传,这方面塞民众感同身受。
只有那一些收了西方钱,跟西方利益捆绑的人,他们会帮助扩大这类(对华)虚假宣传。但由于上述原因,这类宣传在塞尔维亚没有发展起来。
根据我们自己切实的经验,我们知道中国的实际形象,与西方所宣传的并不一样,而且西方永远不会客观塑造他人形象,而是依照西方那一类军工复合体的激进利益进行塑造。所以西方大型媒体机构发布涉华信息时,塞民众总会对信息的内容表示怀疑。
观察者网:塞尔维亚民间的这种对华认识是如何形成的?两国政府层面的良好关系以及中国在塞的投资在这方面起了怎样的作用?
亚历山大·帕维奇:塞民众的对华认知在近几年尤其是1999年轰炸之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早些时候,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内战和制裁时期,大家还是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信息滞后就导致了一些刻板印象。很多人会以为中国还是一个大规模骑自行车很多人吃不上饭的国家,甚至曾经的对华认知还会基于年代久远的西方游记。
后来对南制裁解除,国家开始逐渐开放,对华的认知也随之丰富了起来。现代中国的形象、高速发展的形象、大规模脱贫和中产阶级壮大的形象开始进入民众的视野。但也就是在近几年,在中国开始大规模帮助塞尔维亚重建基建的这几年中国的在塞形象才有了更全面的发展,包括建设道路、铁路、钢铁厂。还有国家领导人访塞,当时这是件大事,媒体报道非常细致。还有每年的炸馆纪念活动,一般会借此机会纪念北约对塞尔维亚和中国实施的罪行,这些事汇总到一块让中国的形象有了很高的高度。
当然塞尔维亚存在亲西方媒体,塞尔维亚也没能完全妥当的处理好这一点,换句话说西方资助媒体和NGO的资金始终能大量进来,他们拥有的自由度也很高,这是负面因素,而且他们对华一直是消极立场。他们会紧盯中国在塞的建设,跟进中国在塞的企业,然后宣传中国给塞尔维亚带来了污染,说中国对塞员工待遇不好,说中国吸取塞资源,当然这些媒体还会妖魔化中国体制,说这是极权制度。
比如他们会借疫情防控妖魔化中国,指责这种防控措施非常糟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改变消息源比较单一的塞民众的对华认知。亲西方的媒体和NGO,会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破坏中国在塞的形象,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做到这一点,在将来能彻底挤走中国和俄罗斯在该地的影响力,然后对我国实行再殖民,周边其他国家则已经被他们殖民的差不多了。
观察者网:相比于其他前南斯拉夫国家,塞尔维亚民间在对华认知方面是否有不同之处?
亚历山大·帕维奇:我觉得在对华认知层面周边国家与塞尔维亚存在差异,毕竟塞尔维亚在该地区是唯一一个主权相对健全的国家。如果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排除在外,塞尔维亚放在全欧洲都能算主权健全,所以在塞媒体自由能宽松一点。
我们不是北约或欧盟国家,所以没有完全被他们的媒体、宣传和政客控制,这就给事实的传播留下了空间。其他这些已经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国家,是被西方利益所控制的,而西方这几年对东方的立场愈发激进,所以这些周边国家更容易被西方宣传影响。
现阶段依旧能维持独立地位的塞尔维亚,能更客观地认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所以能明白中国能制衡希望恢复单一霸权、希望控制所有人的西方,所以相比于周边国家,尤其在前南地区,对华认知正面很多,对华立场更为友好。毕竟西方大使馆和政客无法指挥中塞关系,塑造中塞关系形象的依旧是塞当地主流媒体,虽然有亲西方媒体的存在,但更自由更客观的塞当地媒体话语权还是更大。当然还有跟中国合作的塞官员,所以中塞关系相比于其他周边国家层级会更高。
可能匈牙利还算是特例,匈牙利有以欧尔班为首的强势领导层,他也在尝试维护匈牙利民族利益,所以经常是华盛顿和布鲁塞尔攻击的目标。好在他现在能在北约和欧盟内维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所以中国在匈牙利也受欢迎。
而且匈塞两国与中国有共同的项目,首当其冲的就是匈塞铁路,该铁路旨在连接希腊港口与中东欧地区,整个铁路穿过塞尔维亚到达匈牙利,所以说匈塞两国是目前主权更独立的国家。
这种主权的独立,使得正面的对华认知能维系。如果在塞尔维亚再次不幸发生颜色革命,比如像2000年10月5日那样,那我可能会担心媒体会被西方控制,这种情况下能影响民众的反华舆论攻势就真的会出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焕宇 
-
地球外首次确认“生命之源”,日本小行星样本中发现20多种氨基酸
2022-06-06 15:53 日本 -
我,12岁,有枪,抢劫
2022-06-06 15:37 美国枪击案 -
-
美国“川粉”枪杀退休法官,并预谋刺杀多名政府高官
2022-06-06 14:08 -
“美国对斐济,跟中国没法比”
2022-06-06 13:47 -
俄媒确认:俄军又一名少将在顿巴斯前线阵亡
2022-06-06 12:05 乌克兰之殇 -
美网红议员:美国才是寡头政治
2022-06-06 11:25 美国政治 -
美国给委内瑞拉石油开绿灯,还想对中国搞小动作
2022-06-06 10:55 乌克兰之殇 -
-
最后一刻,英国女王拄拐现身白金汉宫阳台
2022-06-06 10:13 不列颠 -
这个对华芯片法案还没通过,美商务部长着急
2022-06-06 10:07 中美关系 -
匈牙利国会主席称泽连斯基有心理问题:求人帮助不讲礼貌还威胁
2022-06-06 10:01 乌克兰之殇 -
在伦敦唱歌颂纽约的歌,英国人困惑
2022-06-06 09:56 -
巴西总统候选人卢拉及其夫人,阳性
2022-06-06 08:41 拉美左翼 -
美国新增确诊13182例,死亡18例
2022-06-06 08:38 美国一梦 -
朝鲜“示威”后,韩美也发了8枚地对地导弹
2022-06-06 08:28 三八线之南 -
王毅:这个星球上,不能富国永远是富国,穷国永远是穷国
2022-06-06 07:58 中国外交 -
普京:造成国际粮食和能源危机的,是西方政策
2022-06-06 07:54 俄罗斯之声 -
拉夫罗夫访塞行程受阻,武契奇将会见俄驻塞大使
2022-06-06 07:02 俄罗斯之声 -
哈萨克斯坦宪法修正案全民公决,超76%选民赞成
2022-06-06 06:56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