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实名制,首先要管好的是政府
关键字: 网络后台实名制政府法律规范谷歌美国寻租管理服务型政府互联网是否需要法律规范?互联网是否需要治理?这两个问题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但在实践中来看,互联网法治可以说是知易行难,真正要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尤其需要克服寻找一种解决互联网“乱”象的“万能药”或者说“一贴灵”的冲动,这种冲动下弄出来的,往往是某种运动式治理,短期内不能说没有任何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各种反弹和后遗症,足以抵消任何短期的积极收益。
先来看一下这些图表所披露的互联网治理实践吧:
图一
图1截取自谷歌公司的透明度报告,反应的是2012年1月到6月谷歌公司收到的各国政府部门,包括法院,以及行政部门、警方等提出的要求谷歌公司删除特定网络内容,包括视频、论坛的帖子以及特定内容的搜索结果等;谷歌公司收到要求之后,会做出相应的动作,部分或者全部满足其要求。这些要求是细分的,既包括拒绝,也包括执行;执行中包括全部删除,也包括部分删除。以美国来说,谷歌公司就特别说明了一下:(2012年1月到6月)收到“五项删除要求和一项法庭法令,希望我们删除七部批评地方和国家政府机构、执法官员或公职人员的YouTube视频。我们并未遵照这些要求。”“收到了一项法庭法令,希望我们从Google网上论坛删除1,754个帖子,这些内容与一位男子及其家人遭到持续诽谤的案件有关。我们删除了其中的1,664个,使帖子数量降到了法令允许的范围。”
从这张图表里,人们看到的是主权国家政府与谷歌公司之间的一种微妙博弈。这种博弈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所以请看第二张图:
图二
图二是美国对谷歌公司提出和谐要求的总体概括,其中涉及诽谤3216项内容,隐私与安全62项,对政府的批评7项,成人内容6项,国家安全2项;从产品上来说,数量比较多的包括234项博客内容,149项视频内容,1755项谷歌网上论坛内容,357项谷歌广告,1554项谷歌搜索。
至于另一项用户内容披露的,在此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了,这里就不说了。
看了这些数据和图标,可以得出如下简单的结论:
首先,互联网是政府可以管的,不但已经开始管着了,而且管的量还相当可观。
其次,政府有权力对网络内容进行管理,但最终这种管理需要得到来自运营互联网服务和产品的公司的配合。
第三,以谷歌这个不作恶出了名的强调道德经济的公司来看,它也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全拒绝来自主权国家政府要求和谐网络内容,披露用户数据的要求,而是选择性的进行了配合。当然这种选择性的配合,应该就是谷歌意义上的不作恶的主要表现。
好了,说完美国和谷歌,接下来看中国。
首先,作为前提,必须知道互联网的技术属性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虽然之前有不知道是人还是狗在上网的说法,但其实,网络技术是可以精确定位的。从早期的cookie到现在的大数据挖掘,网络技术对用户定位的能力,呈现显著增长。就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新一代IPV6协议全面应用之后,统一用户协议基础上带来的,必然是单一身份基础上的多应用融合。一如大家凭借统一的apple id就可以在ipad、iphone等不同移动设备上找到自己的用户数据一样,对苹果公司来说,谁在用这些移动终端,会不知道么?
其次,在此前提基础上,中国试图构建以后台实名制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不过是将技术可行性变成法律与制度的实践,并不特别新鲜。真正的问题,在于明确这种管理的目标,然后找到真正能够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第三,以后台实名制为基础的管理体系,首要管理的,不是网民、不是公司,恰恰是手握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的政府本身。后台实名制的实施,必然带来的后果,就是存在一个存储有所有用户实名信息的数据库。这个库怎么管好?如何避免个人隐私信息的外泄?如何避免滥用?最近中央电视台的调查节目已经证明,甚至仅仅凭借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日积月累就足以形成一个贩卖个人隐私信息的产业链。那么,这个合法建立的涵盖全国5-6亿网民数据的数据库里的信息,如何确保其安全、效率与恰当的使用呢?这不是少数精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整个管理体系能否有效建立的关键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过程,要做的,就是用各种方式,让有着切身利益关切的网民直接而具体的加入到法律制定的过程之中,让民众“感受到”这一法律是用来管理网络环境,而不是用来禁言堵口的。
第四,实名制的关键考点之一,在于如何杜绝巨大的寻租冲动。网络时代,信息就是金钱。统一的后台实名数据库是让任何资本都会为之疯狂的虚拟黄金。掌控这一数据库的内部人员因此面临巨大的寻租诱惑。杜绝任何意义上的内部人泄露信息牟利,就必须在法律中将规制的重点首先指向掌握这些信息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而非弱势的普通网民。在条文内容上做不到这一条,实名制管理的体系就缺乏让网民信任的形式美感,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效实施了。
第五,实名制的关键考点之二,在于如何杜绝巨大的私用冲动。冲动是魔鬼,公器私用么,不说是撒旦,至少是魔王级别的。跨省追捕对中国网民绝不陌生,没有实名制的时候已经有过跨省追捕了,有了实名制之后,如何杜绝个别为了贪腐可以践踏一切规范的官僚直接用这个数据库来谋取私利,闭塞言路?虽然没有调查数据,但估计网民中间对此风险的顾虑不小,信心不大。何去何从,不得不慎。
第六,实名制的关键考点之三,在于如何有效建立长效机制。实名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建立良性的网络环境,是最终的目标;这一环境,一定确定以及肯定不能仅仅靠法律,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良性的动态博弈,推动各方行为体之间形成必要的信任,形成公认且被自愿接受的行动规范,才是最终的目标。不要把临时措施长期化,把手段目的化,把工具价值化,是在实名制实行,尤其是在实行之后又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后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如何规制这个空间,关系人类未来的福祉。对中国来说,这是复兴路、中国梦中间一个关键的考验与任务,结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标签 旧文资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广凯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