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锦涛:无核与拥核之间,日本如何实施“没有核武器的核威慑”
关键字: 日本核武器日本有核武器吗美日同盟“无核”与“拥核”之间的日本核战略
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间,日本确实发展出了相当可观的核能力,同时日本的政治精英也对核武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日本始终没有真正开发出核武器,这是一个悖论。美国军控专家乔纳森·谢尔曾经指出,瑞典具有核武生产能力而没有生产意图,利比亚有生产意图但没有生产能力,日本是唯一一个有生产能力也有生产意图,但是却没有实际制造核武器的国家。这是因为日本选择了在当代国际局势下一个收益更大的战略:纯粹依靠潜在拥核的可能性而非实际拥有,对潜在对手实施威慑。
从战略分析的角度,核武器如果不用于实战,那么作用就是对敌人实施威慑,吓阻对手的行动。由于现代核战争的毁灭性结果导致核武器基本不能用于实战,那么威慑几乎就成了核武器唯一的作用。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能够在不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就能实施对敌人的核威摄,那么就没有必要把核武器制造出来——考虑到核不扩散条约和国际社会对于研制核武国家的严厉态度,将核武器的研究进度控制在一个“既不实际拥核又有能力造核”的临界点上,既能实现核威慑的目的,又规避国际社会的制裁和谴责,同时也不会过于触动美国等超级大国的神经。实际上,这一思路就是日本一直以来的“没有核武器”的核战略。
这一战略实施的要件有两点:一,在事实上遵守“和平利用核能”,将核技术研究的进度控制在临界点上;二,在公开申明“和平”的同时,不将核武器排除出政策选项中,适当地表达拥核的意愿。第一点上,日本在技术上已经基本达到了目的,成为最接近核武器的核门槛国家;第二点上,日本的政治精英也在所谓“无核三原则”的宣示下不断发表言论,努力消除对于核武器的“禁忌”,将核武器列入未来有可能的政策选项中。
1955年,日本颁布《原子能基本法》,规定严格禁止制造和拥有核武器。然而不久后的1957年,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发表了著名的“核武装符合宪法”言论,强调日本为了拥有应对现代战争的自卫能力,应该考虑拥有核武器。自此岸信介确定了日本核战略的基本面貌,即将“发展潜在核武器制造能力”和“自我安全保障”结合起来,强调作为威慑工具的核武器具有防卫性质。之后在1958年,岸信介向美国驻日本大使转达了拥核愿望,表示“核武器对日本的安全至关重要”。
这一系列的主张自然引起美国的警惕。美国采取了两手准备:第一,为了消除日本的安全焦虑,1965年时美国明确表示向日本提供核保护伞;第二,外交施压迫使日本放弃拥核的念头,1966年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斯戴曼在与日本驻美大使会晤时,明确表示美国对日本持有核武的否定态度。
为了打消美国的质疑、修复日美关系,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提出了著名的“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私下里佐藤对此不以为然。他于1967至1968年间指示组织相关专家评估日本拥有核武器的前景,并形成了一份秘密报告。该报告的结论是在美日同盟的基本框架下,日本获得钚原子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不能大规模制造,并且会刺激到美国和国际社会因而是不必要的;为此日本应该小心地保持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和经济能力,从而实现一种无须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核威慑态势。这成为日本核战略的基本方针。
此后,日本政治和社会在核武器的问题上呈现出某种“精神分裂”:一方面在无核三原则的基本方针下,日本的民间和部分政治人士都将核武器视为禁区,积极推动世界范围的核裁军运动;另一方面,日本的政治精英频频发表核武器“合宪”、“自卫防御”的言论,在核武器问题上暧昧不明。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在关乎核扩散问题上的“失误”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国际社会的担心。例如2014年,日本外交官承认他们向IAEA“漏报”了640千克钚材料,并解释为“特殊原因”且不予进一步解释。因此某种意义上,一个没有核武器的日本并不能让周边国家放心;相反,它越是表现出暧昧态度、释放出拥核和无核的混合信号,就越是能对周边国家形成威慑。
美日同盟与日本核“技术威慑”的未来
日本之所以选择不实际上拥有核武器,除了国内反核因素的考虑,最为重要的还是美日同盟的存在。一方面,美国通过同盟关系遏制日本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尝试,在给予日本核保护的同时将其树立为国际核不扩散的“榜样”;另一方面,日本慑于刺激美国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也不敢轻易跨出实际拥核的那一步。所以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美日同盟能够在长期限制日本拥核的企图;日本拥核就意味着要抛弃美日同盟,这是它不敢冒的风险。
然而同时国内学界和政策界也有一种看法,认为美日同盟是可以“离间”的:即挑拨美日之间的关系,“激发”日本脱离美国同盟体系的决心,从而瓦解美日联盟、拉拢日本、削弱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能力。诚然,美日之间确实存在着种种矛盾,也存在着有朝一日美日翻脸的可能性(虽然就目前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出现美日同盟瓦解的情况(无论这种瓦解是日本主动脱离还是美国衰退导致失去对日本的控制),都将意味着加在日本身上的“核枷锁”被打开;日本将很有可能选择拥有核武器。美国学者阿特就指出,失去美国的日本将最终变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日本。
通过对日本政治精英拥核言论的分析,其保有核武器制造能力、乃至制造核武器的动机无非就是两个:一,中国和俄国两个战略竞争对手都拥有核武器,日本需要依靠核武器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二,通过成为核大国而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
这两个动机反映在日本过去六十年关于核武器的相关言论上,相互缠绕不可分割。岸信介在担任首相时,就将保有核武装能力看作日本增强国际发言权的重要依靠;石原慎太郎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表示,美国的核保护伞是不可靠的,日本必须发展自己的核武器。顺着这个思路,如果脱离美日同盟,日本的核武决心还是很强的。考虑到日本已经拥有独立的航天技术,能够发射运载火箭,一旦转化为战略导弹的用途,就能搭配核武器对周边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可以自由地选择拥核自保或维持现状,从而不再接受美国的控制。
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日本手里那颗“不存在”的核弹会不会变成真正的核弹,这种前景取决于美日同盟关系的未来,进而取决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未来。美国实力的衰退可能,不仅仅会给中国等新兴国家以机会,更值得警惕的是,也会给日本、特别是日本保守派政治精英以机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