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心:赖清德复辟白色恐怖,台湾人人自危
最后更新: 2025-05-10 14:22:35虽然这只是特定政党的政治操作,但它清楚显示了这项法案成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巨大风险,与“台独势力”不同意见者,将动辄被扣上“危害安全”的罪名而遭检举和侦办。翁晓玲痛批此举是企图兴讼恐吓“立委”不敢提案,行为非常恶劣。然而一旦修法通过并付诸实施,类似罗织罪名、打压政敌的情况恐怕会只多不少。
尤其统派团体、主张两岸和平交流的人士,将更容易被描绘成“境外敌对势力代理人”而遭到调查起诉。至于那些与大陆有接触往来的在野党人士,甚至参与两岸城市交流、经贸合作的县市官员和基层人员,都可能被有心人做文章。
国民党“民意代表”王鸿薇就此质疑,依照修法逻辑,凡是对岸参与、共同发起的活动难道一律不能碰?未来连淘宝直播促销这类经贸文化交流,是否也将被视为违法?虽然陆委会官员声称不至于如此,辩称需视该组织是否受中共指使在台成立,才会认定为非法组织,但问题在于谁来界定哪些团体受中共指使?执法者一张生杀予夺的裁量令,足以让所有与对岸有关联的人心惊胆战。
此外,新闻与舆论监督领域也难以幸免。面对修法可能带来的寒蝉效应,不少媒体与记者忧心忡忡。若是“宣传敌对势力”入罪成真,新闻从业人员未来在报道两岸新闻时是否得战战兢兢?比如引用了大陆官方观点、转载了大陆媒体内容,会不会被认定为“帮敌对势力宣传”?
蔡正元自曝被迫戴上电子脚镣
一旦民进党当局肆意扩大解释,记者与媒体高层便可能遭到调查问责。在这种恐惧下,媒体势必自我限缩两岸报道的范围与深度,对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不利的两岸议题更可能噤声不提,进一步侵蚀台湾民众的知情权。
如果上述修法通过,除了明显的法律打压外,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寒蝉效应将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台湾民众为避免触法,势必开始调整、隐藏自己的言论与行为,公务员、军警人员将首当其冲。
赖清德早在4月的安全高层会议中,就下令强化各个公共部门人员的忠诚审查机制,行政机构也通令各部门执行“特殊查核”。所谓“特殊查核”,实质上就是对公职人员进行更严格的政治忠诚度审查,每个人过去的人际交往、大陆亲友、政治言论表态,乃至社群媒体发文都可能被翻出来检视。这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戒严时期的思想调查与黑名单制度。在高压审查的阴影下,公职人员将被迫噤声,甚至纷纷与过去正常的两岸交流撇清关系,以求自保。
至于一般民间企业与团体的从业人员,也将难以置身事外。如今社交媒体发达,许多人习惯在脸书、LINE等平台分享时事看法。一旦修法上路,台湾民众势必要开始慎言慎行、处处自我设限。支持“两岸一家亲”或是在微信群组转传一篇对岸文章,都可能被有心人士截图存证,上升到安全层次。
特别是社会上可能逐渐形成检举风气,许多人动辄以安全之名举报邻里同事的“可疑言行”。可以想见,未来只要有人想整肃异己,稍加捕风捉影就可向有关单位举报对方“替中共统战宣传”或“参与中共组织”。如此寒蝉效应将使得支持两岸统一和认同大陆的一般台湾民众,在谈话和社群媒体中都不敢触及大陆和两岸议题,使得言论自我审查成为常态,统派群众将陷入更为极端的沉默螺旋。
校园内的思想空气也将随着修法通过而冰冻凝滞。过去台湾大专院校时有“统独”辩论、两岸议题座谈,未来老师与学生可能避之唯恐不及。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大陆时事作为教材,会不会被投诉“宣扬共产思想”?学生如果公开表示对大陆体制的某些认同,会不会被列入安全单位的关注名单?
台湾教材在灌输错误史观
这些看似耸人听闻的情节,在戒严年代其实屡见不鲜。一旦修法通过,使绿色恐怖之手伸入校园,教师会选择自我审查教学内容,学生也会噤声不谈敏感议题,师生均避免惹祸上身。曾几何时,台湾校园终于摆脱戒严阴霾,如今却可能因安全之名重回白色恐怖年代,令人不胜唏嘘。
令人忧心的是,台湾主要在野党国民党和民众党在“反共”与加强安全方面的立场,一直与民进党“拿香跟拜”,声称“不会为反对而反对”,只不过是在具体条文的宽严范围以及“安全红线划在哪”有所争论。尽管当前修法进程正等待行政机构提出其版本草案再行审议,但不排除未来国民党和民众党中央与“民意代表”党团很可能会放手通过,届时蓝白两党将难以撇清复辟戒严的责任。
台湾一路走来,曾历经长达38年的戒严与白色恐怖岁月,民众因发表认同大陆言论、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就被扣上所谓“叛乱”的罪名,而遭到跟踪、逮捕、审讯,甚至枪决。那是一个人人自危、告密成风的年代。如今民进党力推的所谓《安全法》修法,在号称“捍卫安全”的外衣下,包藏着压制异己的剧毒,条文模糊、解释宽泛、刑责过重,势必将寒蝉效应扩及全台社会,让台湾重回白色恐怖的戒严年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统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2025-05-10 10:28 -
国安部:学生浏览境外反华网站,传播虚假谣言
2025-05-10 08:37 国家安全 -
国常会: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2025-05-09 20:19 -
中国一重董事长陆文俊被查
2025-05-09 19:37 廉政风暴 -
明天起,结婚离婚不需要户口本了
2025-05-09 17:14 婚姻故事 -
王受文已任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
2025-05-09 16:49 高层人事 -
在美“法轮功”邪教组织高层骨干杨森因心梗猝死
2025-05-09 16:02 反邪教 -
重点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多部门部署开展专项行动
2025-05-09 15:16 -
魏某(生于1995年),被执行死刑
2025-05-09 13:58 -
海关总署:今年前4个月机电产品出口5.04万亿元,增长9.5%
2025-05-09 11:18 宏观经济 -
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4%
2025-05-09 11:06 宏观经济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2025-05-09 10:31 廉政风暴 -
105岁八路军老战士、抗美援朝老战士谭克煜逝世
2025-05-09 10:02 -
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逝世,享年90岁
2025-05-08 21:37 -
中国海警在钓鱼岛依法驱离日本船只
2025-05-08 16:08 钓鱼岛持久战 -
5月12日至13日北京禁飞“低慢小”航空器
2025-05-08 16:07 -
新渝万高铁任家山隧道顺利贯通:全长4公里,最大埋深146米
2025-05-08 14:21 高铁世纪 -
国家发改委:今年还将推出3万亿元优质项目
2025-05-08 11:54 宏观经济 -
第一批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勘误名单公布,18位英烈信息获确认
2025-05-08 11:18 -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发表书面讲话(全文)
2025-05-08 00:20
相关推荐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21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71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54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230“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62最新闻 Hot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
黄杨钿甜佩戴高价耳环引网友质疑,经纪公司回应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