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洞庭湖为何总是如此“脆弱”?
面对百年来湖面缩小、湖区淤塞的状况,围湖屯垦、破坏植被等人类活动常被视为重要原因。但在更长的历史进程中,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往往并行存在,人与水的关系实际上是复杂而多样的。[全文]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土木之变是明朝王朝的耻辱,明英宗皇帝亲征被俘,明军以多败少,丢盔弃甲,守将弃城逃跑。场面难堪,丑态尽出。后来,许多史书将战争失败归结于宦官王振一人。不过,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全文]
-
安徽不是水乡,为何饱受水灾之苦?
到了清朝,这唯一的阻碍也没了,该蓄水就蓄水,改泄洪就泄洪,一切以保全国家漕运和淮南繁华为目的。至于皖北、苏北的民生,则显得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无需考虑,频繁且剧烈的水患不只是天灾,也有人祸的因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