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嵚: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是怎么打舆论战的?
最后更新: 2024-09-04 16:35:59【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嵚】
盖着黄龙旗下葬的美国人
1897年2月12日,原北洋水师“洋员”、镇远舰帮带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即将在美国纽约海军医院里,接受眼球摘除手术。他突然吩咐护士帮自己把小皮箱拿来,然后又借故支开了护士。
紧接着,整个医院都听到一声清脆的枪响:马吉芬,这位亲历了甲午战争的美国籍军人,选择用箱子里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人们从血泊中找到一张纸条,那是他最后的遗言:“我的心属于中国,属于北洋水师。”
这一天,正是他的两位老战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以及“镇远”舰署理管带杨用霖的两周年忌日。
而在这之前的两年里,这位出身美国军人家庭,曾在黄海大战里浴血奋战,回到美国家乡后迅速成名,被美国人尊称为“马吉芬少校”的传奇人物,内心却长期沉浸在巨大痛苦中。不止因为北洋水师老战友们的相继殉难,也不止因为战争给自己留下的伤痛。而是他吃惊地发现:作为甲午战争中战败一方的清王朝,以及在战争中付出牺牲的清军官兵,竟然遭到美国媒体多年如一日的嘲讽抹黑。
在当时美国的各类报纸刊物里,对于清军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嘲笑丑化,堪称比比皆是。至于战胜一方的日本,却被美国媒体各种吹捧。在美国记者的笔下,日本军队不但纪律严明战斗素质奇高,而且“对美国人极其文明友好”。初回美国时,马吉芬仅仅因为反驳了美国记者“日军文明”的说法,就被扣上了“辱日”帽子,遭到各种口诛笔伐。
因此,不甘受辱的马吉芬,在这两年里,一直奔走在各类演讲活动中,竭力告诉美国人甲午战争的真相。曾被美国海军拒之门外的他,还穿着北洋水师的军服,出现在美国海波特海军战争学院,为学员们讲述真实的甲午战争。他在为美国报纸刊物撰写的文章里,不但盛赞了丁汝昌等老战友的伟大品格,更怒怼了美国媒体对北洋水师的种种丑化:“中国海军,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贪生怕死、昏庸无能。我们的同胞,总是在侮辱中国海军。”
但他的这些努力,在当时的美国却是苍白无力。特别是他那些为北洋水师“正名”的言论,却被人嘲笑是“精神出了问题”。扭曲的舆论加上病痛的折磨,让他终于在丁汝昌忌日这天,做出了悲剧的抉择。几天后的葬礼上,他盖着北洋水师的黄龙旗下葬,墓志铭由他的父亲亲笔撰写:“谨立此碑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人生献给另一面国旗的勇士。”
后世很多年轻的中国人在读到他的结局时,也常常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明明是作为被侵害一方的中国,却遭到美国媒体如此罔顾事实的丑化?其实,这正是甲午战争前后,西方媒体态度的缩影:战争中承受了巨大伤亡,战败后更割地赔款的中国,不但没有得到多少同情,反而成了诸多西方媒体的靶子,长期被冷嘲热讽。相反是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不但攫取了大量实际利益,更借助这场侵略战争,成功在国际舆论场上打造了自己“文明”的人设。
舆论战场上,大清输得比水陆战场更惨。
晚清舆论的闭塞且自大
如果你真能穿越到甲午年间的晚清朝堂上,指责晚清“名臣”们打输了舆论战。那么晚清外交家黄遵宪的遭遇会告诉你:给晚清官员说“舆论战”这个词,其实是高抬了他们。
1894年8月1日,清王朝正式发布宣战谕旨,甲午战争爆发。而距离战场千里之外的新加坡,46岁的清王朝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正对着一堆书稿唉声叹气。这位曾在日本生活过五年的晚清外交人才,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七年(1887年),就完成了50万字的《日本国志》,该书涵盖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第一手真实资料。甲午战争的突然爆发,更让这本书堪称晚清君臣最急需的“宝典”。
但就是这样一本“宝书”,自从修订完成后,就是命运多舛。黄遵宪曾经试图由总理衙门官方出版,尽管有张之洞等重臣力荐,总理衙门的反应却异常冷淡。后来他又找到了广州当地的书局,结果也是被一拖再拖,甲午战争爆发时,此书的出版依然遥遥无期。直到甲午败局已定,这部书才终于得以刊刻,然后迅速封神,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花样点赞。而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半世纪里,它也被一版再版,是中国一代代进步人士的必读书目。
可笑的是,就是在大清正式宣战的这天,大清朝堂上的“名流重臣”们也没忘了翻书。某位大臣当天就“早抄谕旨半开,午读《明纪事》读倭患及援朝两议”。大战当前,他们宁可从四百年前的明代史料里找经验,也绝不看一眼真实记录当前敌人的《日本国志》。
同样是甲午战争宣战前后,大清朝驻英国公使龚照瑗,却正在法国忙得团团转。这位“大清裱糊匠”李鸿章的实在亲戚,身为驻外公使,却对外语一窍不通,外文报纸自然也极少看。人在法国的他,主要靠英国员工马格里来搜集情报。而马格里带给他的,基本都是英国坊间小道消息。诸如“英国反对甲午战争”“俄国给日本施加压力”等假新闻都是这么来的,然后被龚大人照单全收,成了清王朝眼中极有价值的战略情报。
一个对《日本国志》极度无视的朝廷,一群连外语都不明白,外国报纸也不看的外交官。对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魏源《海国图志》遭到的凄凉局面,我们不得不说,洋务运动这么多年,这大清的进步,着实进步得可怜。如此“可怜”的大清朝,要求它去打好舆论战?几乎奢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将面临重罚
2024-08-26 14:28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相关推荐 -
“想在电动车领域迎头赶上,底特律需邀请中国加入” 评论 26“如果中国不再试图拯救世界,那时会发生什么?” 评论 148填补研究空白!嫦娥六号挖回的月背土壤成分揭秘 评论 223他“狂热”挺乌,等待12小时只为… 评论 153最新闻 Hot
-
美遏华战略改变?“正大量囤积廉价反舰武器”
-
美国施压遏华,日本“恼火”:没人唱红脸,全在唱白脸
-
“想在电动车领域迎头赶上,底特律需邀请中国加入”
-
俄媒回应遭Meta全球范围内封杀:不担心,我们最擅长找突破口
-
非法滞留船只撤离仙宾礁后,菲律宾竟叫嚣起“B计划”
-
哈里斯:很高兴知道特朗普没事
-
在中国,什么“吓到”了福特CEO?
-
为了让移民离开,瑞典政府拿出巨额奖金
-
非法滞留仙宾礁的菲海警船撤离,中方表态
-
北约高官下场:乌克兰要求合理
-
他为新日铁站台:美日别窝里斗,一起对抗中国
-
梅德韦杰夫:当我们没有耐心了…
-
想把中国踢出局,美国又拉欧盟“使坏”
-
300家德企催她:签证得快,在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
他声称:为获“中方军援”,俄正对华提供军事技术
-
遭美施压,他喊话美大使:武契奇给你开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