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嵚:甲午战败,慈禧的“祸”可不只是“挪用北洋水师军费”——甲午战争辟谣系列(二)
最后更新: 2024-08-01 12:35:3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嵚】
1898年8月6日,即甲午战争落幕三年多以后,刚刚遭受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在给朋友的信中愤然写下一段话:“(慈禧)向来阻挠新政,及铁路三千万,海军三千万,皆提为修颐和园”。
照康有为的意思,穷奢极欲的慈禧太后,为了住上舒服的颐和园,不顾吃相难看,连修铁路和组建海军的费用都大肆搜刮。要知道,清末日本的“吉野号”战舰,售价也就两百万两白银,慈禧一下子就“提走”了十多艘“吉野号”。“败家”手笔之大,令人瞠目。
而康有为的好徒弟梁启超,在1898年开始动笔写《戊戌政变记》时,对康有为爆出的这段猛料,他又做了详细说明,说在光绪十年的中法战争里,由于大清“见侮于法兰西”,于是君臣上下一咬牙,拨了三千万两白银买军舰,谁知刚买了几艘,剩下的钱全被慈禧挪走修颐和园了。这师徒俩的一唱一和,从此在近代舆论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炸出一个今天依旧热门的话题:甲午之败,败于慈禧“挪用北洋水师军费”?
由于在“败家”这事儿上,慈禧一直很有知名度。以《庚子辛丑随鉴记实》,庚子年间慈禧逃到陕西,一年时间在当地花掉190万两白银。她自己还觉得“向在京师,膳费数倍于此,今可谓省矣”。不要脸到这个地步,很多后人也就宁可信其有。还有一些历史迷憧憬说,如果没有慈禧“挪用北洋水师军费”,清王朝必能组建一支超豪华舰队,岂不碾压日本?
这样的憧憬可信不?那就得先看看,慈禧真的“挪用北洋水师经费”了?
图为1906年左右的颐和园景色民国图片资源库
慈禧不冤
在所有“慈禧挪用北洋水师经费”的传言里,都指责慈禧将这笔钱挪用去修颐和园。慈禧究竟冤不冤?就要先看看,北洋水师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
北洋水师的经费来源,在光绪十二年,由海军衙门负责。光绪十三年起,日常开支来自“海防常年经费”,而北洋铁甲舰、巡洋舰的经费,依然还是海军衙门支付。这海军衙门,则是和慈禧心心念的颐和园分外有缘。
虽然“颐和园”这个名字,是在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定下来的。但早在距此两年前,即海军衙门成立早期,这个堪称“烧钱无底洞”的工程就早已巧立名目开工了,清史学者邹兆琦将海军衙门比作颐和园的“银库”,其大笔经费,常年累月往里扔。
其实,对于海军衙门来说,其职能也不止是管理北洋水师,甚至不止是海防建设。诸如“东北练兵”“修建铁路”都在其职权范围。当然,其最重要的工作,是修建三海、颐和园工程。特别是在光绪十二年八月,海军衙门正是以“奏请恢复昆明湖水操”的名义,推进了耗资巨大的颐和园工程。现代很多人说到“慈禧挪用北洋水师经费”,其实是把“海军衙门”与“北洋水师”混淆了。
那么,这颐和园工程,到底有没有动到北洋水师的军费呢?比较有名的就是一笔,即“万寿山集款”事件。光绪十四年冬天,由于颐和园工程款出现困难。主管海军衙门的醇亲王奕譞,授意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以办海军的名义向各省筹款,一共筹集了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号称“海军巨款”。
这笔钱此后被存入汇丰、怡和、德华等银行“生息”,所得的利息总共有四十多万两,也全数拨给了颐和园工程。至于二百六十万两白银的本金?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时,还大多“躺”在银行里。今天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慈禧挪用北洋水师军费”,说的就是这笔钱。
外国银行一度掌握中国大量政府存款资料图
除了利息外,还有诸如以其他名目挪用的“海防专款”,北洋水师被直接挪用到颐和园工程的钱款,总数约在六十万两白银左右。这些钱对北洋水师意味着什么?从成军到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消耗了约两千三百万两白银的军费。而在甲午爆发前的五年里,北洋水师每年能获得一百三十七万两白银的拨款,比北洋水师建军早期还要高。这笔被挪用的钱,对于北洋水师来说,并未伤筋动骨。
而以海军史作者何昊宁的估算,甲午战争爆发前,作为对手的日本联合舰队,每年获得的军费在八百万两以上,是北洋水师军费的近六倍。这巨大的差距,也不是六十多万两白银能弥补的。以这个意义说,慈禧太后真的冤吗?
其实,单在“修颐和园”这事儿上,慈禧太后的错误,远远比“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严重得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和普京在房间里谈话,英国只能敲门” 评论 43直播:漩涡中的欧洲——美欧脱钩与中欧关系 评论 18美议员竟致信6所顶尖高校:交出所有中国学生信息 评论 197不装了!特朗普撂下电话就挑拨中俄关系 评论 269特朗普想给中国下“毒计”,自家人却先遭殃了 评论 220最新闻 Hot
-
欧洲央行行长“罕见直言”:要为特朗普的“勒索”做好准备
-
“俄战略轰炸机基地遭乌军无人机袭击,腾起巨大蘑菇云”
-
“特朗普和普京在房间里谈话,英国只能敲门”
-
手机里有批评特朗普的聊天记录,法国科学家被美国拒绝入境
-
美议员竟致信6所顶尖高校:交出所有中国学生信息
-
菲总统姐姐质问:菲律宾什么时候成了海牙的一个省?
-
不装了!特朗普撂下电话就挑拨中俄关系
-
马斯克超级高铁梦碎,“中国破解了核心难题”
-
“普京愿承诺对乌剩余领土不提出主权要求,但特朗普要先…”
-
不想被吞并,加拿大转头找上欧盟
-
印度高铁继续拖,又看上了日本新列车
-
特朗普致哈梅内伊信件曝光:限期2个月,否则…
-
中国依法处理,加拿大又急眼了
-
特朗普想给中国下“毒计”,自家人却先遭殃了
-
美方找补:特朗普不会坐等任何国家元首一小时
-
美军削减开支,原定驻日美军扩张计划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