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嵚:130年过去了,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真的“渣”吗?——甲午战争辟谣系列(一)
最后更新: 2024-07-26 13:25:59二、北洋水师输在“炮管晾衣服”?
与“炮弹掺沙子”同样流传甚广的,就是北洋水师的“炮管晾衣服”。
不同于出现在电影里的“炮弹掺沙子”一幕,早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几年里,“炮管晾衣服”之说就广为流传。比较流行的版本是:北洋水师访日时,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看到了北洋水师“定远舰”炮管上晾晒的衣服,因此断定中日一旦开战,北洋水师必败。
在整个二十世纪里,这则故事被广泛引用到多部文献中,从“心灵鸡汤”读物到“口述历史”读物,其主题也大同小异,都是以此嘲讽北洋水师军纪涣散,招至惨败。
日军在战列舰甲板上晾晒衣物资料图
特别让无数“80后”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某“名记”撰写的“中日夏令营”话题文章,文中在讲述“中日少年差距”时,也引用了北洋水师“炮管晾衣服”的典故,原文是这么讲的: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中国的海军装备水平不比日本差。可是,当德国专家登上中国战舰参观的时候,发现清朝士兵竟在炮膛上晾衣物,再一摸炮膛里还有灰,当即断定中国海军必败于日本。后来,这预言成为巨大的悲剧现实。 ”
和之前“炮管晒衣服”的版本不同,这一版的主人公,从“东乡平八郎”变成了“德国专家”。时至今日,这篇“中日夏令营”话题的文章,因为漏洞百出,早已活成了互联网上的笑话。其改动的这段“炮管晾衣服”典故,更不靠谱。
首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炮管晾衣服”是世界各国海军的通行习俗,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对手,日本舰队的“吉野号”和“浪速号”,都曾被拍到过“炮管晾衣服”。以此来攻击某支舰队“纪律涣散”“素质低下”?那就和“炮弹掺沙子说”一样外行。
而北洋水师的这则“炮管晾衣服”,其版本来源也十分可笑:首先来自日本作家小笠原的小说《圣将东乡全传》,本身就是一部艺术加工后的作品,一开始“晾衣服”的北洋军舰是济远号,后来变成了定远号。但滑稽的是,定远舰的主炮距离甲板足有三米以上,就算姚明来了,也没法把衣服挂上去。
只此一条,就可见这类传言,内容何等荒唐可笑。
更不靠谱的,则是这段“典故”里的主人公:东乡平八郎。按照日本史料的记载,北洋水师访日时,东乡平八郎还是吴镇守府的参谋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在现场。他登上北洋水师军舰,比前文某“名记”笔下“德国专家登上中国战舰”还不靠谱。
相反,当时的日本《每日新闻》,还盛赞过北洋水师“舰容极为整洁”。但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衍生”出了一大波狠踩北洋水师的文章,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北洋水师更被中国国内的“清流”们视做战败的罪魁,这一类经不起事实推敲的“黑料”,也就被国内的“大师”们照单全收,以讹传讹换了各种版本。但是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就是一个认知能力的问题了。
然而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从19世纪末到今天,近130年的时间,一则基本没有任何常识支撑的谣言,在日本方面别有用心的宣传下,居然能够忽悠中国几代人,直到今天还让某些国人上当。而北洋水师的牺牲,也因此被黑化。这才是今日我辈,无比心痛的事情。
三、北洋水师的战斗力真的很差吗?
比起两则流言来,更长期遭到口诛笔伐的,就是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在这件事上,无论是清代清流的笔下,还是北洋水师“洋员”们的回忆,甚至一些北洋水师将士的回忆,都贡献了不少黑料。比如北洋水师的“阅操”次数严重不足,十一年里只进行了五次“阅操”,与计划里差得远。
而在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也出现了“皆仿绿营习气”的现象。但种种黑料,大多出现在甲午战败后,在晚清上下对北洋水师口诛笔伐的大背景下,许多“黑料”的真实性,其实有待商榷。
但无论这些近代的“清流”“大师”们,给北洋水师扣上多少“黑锅”“帽子”,不会说谎的,却是战报。
以黄海大战为例,在镇远号上亲历黄海大战的美国人马吉芬,就亲笔记录了北洋水师将士的精神状态:“海军士兵照例是精神抖擞,渴望与敌决一快战而为高升、广乙报仇。”而当超勇号中弹起火后,舰上的战士们依然在冷静地救火,并且对日舰发起反击,直到全部壮烈牺牲。
而更能体现北洋水师训练水平的,是命中率。
在整个黄海大战里,以英国《布雷赛海军年鉴》的统计,北洋水师的火炮命中率在百分之二以上,是日本联合舰队的近一倍,甚至要高于二十年后,装备了测距仪等先进装备的英德舰队。
更让对手日本舰队冷汗直冒的是,战斗日本方面复盘,黄海大战日本12艘军舰,中弹位置都集中在舰尾、水线下、中部烟囱三处,全是近代蒸汽机铁甲舰的要害位置。可以说整场战斗,都是被北洋水师瞄着打。只这一条,就生动见证了北洋水师将士高水准的战斗素质。
清军将领叶志超资料图
我们更可以对照一下甲午战争时期,清军陆军的表现。清朝陆军让日军印象极深的,就是“开炮打不准”,几场重要的陆战里,清军常常抢先开炮,“颇有震天动地之势”,但结果却是大部分炮弹跑偏,只给日军造成零星伤亡。待到炮战结束后日军冲近,清军早已溃散。多场攻防战都是因此脆败。相比之下,北洋水师将士的火炮命中率,哪怕能“匀”一半给陆军,甲午的结果,也许真会改写。
但如此高的命中率,为什么换不来一场胜利?为什么打不沉一艘日舰?除了前面说过的炮弹问题,日军火炮的射速,要远远高于北洋水师,日军一百毫米口径以上火炮的数量,是北洋水师的一倍多。即使抛开航速、军舰性能、锅炉维护等客观因素,单看火力的对比,北洋水师这精准的命中率,实战意义也就打了折扣。在明显的火力差距下,打出最后那个众所周知的交换比。我们只能说,把那时代全世界最好的水兵与将领,都投放在黄海大战的北洋军舰上,最后的结果,也很难好太多。
两个国家工业水平、发展理念上的差距,绝不是将士们战斗力的优势,可以弥补的。这,才是今天我们重看甲午,重要的意义所在。
参考资料:
新京报《黄海炮之殇》
陈悦《沉没的甲午》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王鹤《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原因的再探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