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嵚:130年过去了,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真的“渣”吗?——甲午战争辟谣系列(一)
最后更新: 2024-07-26 13:25:59【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嵚】
今年是甲午战争130周年,也是举世闻名的黄海海战130周年纪念日。近年来,随着中国军力尤其是海军的日益强大,人们似乎已经越来越少提及清朝末年那支争议巨大、但最终成为中国屈辱史脚注的北洋舰队和那场最终导致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割让的甲午战争。这也使得老一辈人对于北洋舰队的战力印象也停留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两部著名影视作品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部甲午海战题材的老电影里,曾上演过这样的“名场面”:北洋水师操练在即,“致远号”的大炮却哑了火。细究原因,原来舰上主炮的炮弹里,倒出来的竟全是沙子。男主人公邓世昌面对一堆沙子时的悲愤表情,让多少上了岁数的观众,至今记忆犹新。
《甲午风云》(1962)剧照资料图
而在三十年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某汇聚了国内一线老戏骨的北洋水师题材电视剧里,又有了更炸裂的场景:惨烈的黄海大战战场上,“掺沙子”的北洋水师炮弹,准确命中了日本旗舰的弹药库,日本舰队的水手们纷纷跳海逃命,连联合舰队司令都吓得近乎瘫倒,谁知这“掺假”的炮弹,居然真没爆炸。躲过一劫的日舰司令,在剧终时也一声长叹,说出了一段名台词:“如果不是那颗没爆炸的炮弹,今天屈辱求和的,恐怕就是我们”。
拜这类“名场面”所赐,今天说起那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的甲午战争,很多粗读历史的票友们,张嘴就能说出不少类似的“北洋水师段子”,诸如“炮弹掺沙子”“炮管晒衣服”等说法,早就在各类媒体上满天飞。却很少有人想一想:这靠谱吗?
但是近年来,随着对于近代历史史料系统性梳理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些影视资料描写的历史并不那么靠谱。130年过去了,正确认识甲午这段历史,就要从辟谣一些流言开始。
一、北洋水师输在“炮弹掺沙子”?
虽然“炮弹掺沙子”的一幕,让多少影迷愤怒到今天,但这却是当年这部老电影,一个不小的乌龙。
其实,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夜,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海军,包括几个西方强国的海军,其所用的炮弹,绝大多数都要“掺沙子”。这种炮弹的学名叫“实心弹”,其内部往往不填充火药,而是填充沙土。其弹头尖锐,发射时凭着强大冲击力砸穿敌舰。
在19世末,海战的主力是蒸汽机铁甲舰,能够洞穿铁甲舰舰体的实心弹,既价格便宜,又杀伤力强大,因此深受各国海军青睐。特别是晚清的北洋水师,不但大量装备实心弹,而且早已实现了国产替代。而甲午战前北洋水师各舰的实心弹,主要由天津军械局提供。
定远号与后世无畏舰在武备等方面差距极大资料图
所以,拿着“炮弹掺沙子”来证明北洋水师的“腐败”“落后”,显然是找错了对象。
虽说“倒出沙子”没有毛病,老旧的炮弹问题,却真是北洋水师的一大败因。当时克虏伯公司的炮弹根据研发年代不同,主要分为“1880年前式”和“1880年式”两类,后者的穿甲弹和开花弹长径比都大于前者,威力也要大于前者。但在甲午战争开战前,虽然诸如“济远”、“经远”等装备1880年式舰炮的巡洋舰已经换装了新式炮弹,但是定远级的305毫米的主炮,几乎全配备“1880年前式”炮弹。这也就意味着,仅仅大口径主炮炮弹的杀伤力就生生地被削弱了一节。
而且作为北洋水师的对手,日本舰队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大于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前,日军舰队的巡洋舰,大多是没有舷侧装甲的穹甲巡洋舰。北洋水师的实心弹一旦打中它,通常都是击穿军舰,甚至无法引发爆炸从而造成结构性破坏。真正能对它形成有效打击的,是当时不被世界海军重视,但是在命中后能炸响燃烧的开花弹。但问题是,当时清朝的军工业,根本没有生产开花弹的能力。一直到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上,每一门305毫米克虏伯炮,只能分到14枚开花弹。
这个数字对于接下来的战争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更要命的问题是,虽然“炮弹掺沙子”是合理现象。但实现“进口替代”的北洋水师,其军工水平之低,却是令人发指。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写给天津军械局的信里就指出,其提供给北洋水师的炮弹,很多都尺寸不合格,以至于“曾送恳贵局代为刮修”。甲午战争后,定远舰大副沈寿堃更哀叹说,北洋水师的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有多不过引者”。炮弹质量之差,令人瞠目。
反而是对手日本那边,不但在军舰方面加速更新,其炮弹更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炮弹里大多加入了新型的苦味酸炸药,于是日本的炮弹一旦命中北洋水师战舰,往往会带来更大杀伤。比如被击中的来远舰,整个战舰起了大火,舱内温度迅速到了二百度,很多部位被烧成了铁架……
比起“炮弹掺沙子”带来的愤怒,晚清王朝在甲午战前的保守封闭乃至军备废弛,几乎都刻写在了一枚枚实心弹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