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翔越: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这艘大船反而以残破形态航行了更久?
最后更新: 2025-07-01 17:18:20成败节度使
对唐朝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藩镇割据。“藩镇”是唐朝的特色,安史之乱的性质就是藩镇造反,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唐朝走向灭亡。要理解藩镇问题的产生,还得从使职差遣制度在地方行政中的运用说起。李善德与安禄山、何履光虽有云泥之别,但无论是荔枝使还是节度使,都带一个“使”字。
在唐朝初创的制度建设中,行政区划的层级是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央对地方行政单位管理幅度的问题。对此,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概括道:
任何行政组织都要分成若干管理层次,每一层次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则每个层次的管理幅度小;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也同样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一般而言,层级越多,上下阻隔越远,政令不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府也就越难进行有效行政管理。因此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要求有尽量少的层次,但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层级也不能随意减少。
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行政区划层级的选择本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过程,虽有先例可循,但重点还是要把握实际情况。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但随着郡目的增加,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过大,因此汉武帝就在郡级政区设置十四个监察区,每部设刺史一人。汉朝统治者为维护中央集权,会根据地方行政的变化,增设使职差遣,这样既不会造成事实上的三级制,又能合理控制中央对地方管理幅度的规模。
然而,地方上的使职一旦转变为正式职官,就会对中央集权带来损害。东汉黄巾起义以后,为对抗农民军,东汉朝廷不得不派出中央九卿出任州牧,授予其行政权力和军事权力,形成了事实上的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三级制长期存在,州级政区幅员过大,成为维持分裂割据的有利因素。隋朝统一之初,隋文帝改废郡存州,重新实行二级制。然而,这就又出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于是,和汉武帝一样,唐太宗于贞观元年(627年)按山川形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的预备。但唐初非定时的巡察并不能解决中央对地方管理过大的问题。经过多次反复,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正式分天下为十五道,并明确规定每道设采访使。
唐十道地图
同样的,节度使的产生也是基于现实需要。唐朝自建立之日起便面对着复杂的周边地缘环境,边境的防戍体制关乎国家安危。唐初的对外战争,主要由行军总管、大总管统兵募、府兵和蕃兵临时出征,其中行军总管、大总管职务属于一次性授权,在战争结束后职务自动解除。然而从唐高宗后期开始,唐朝军事转攻为守,在边疆常设重兵分守成为必然。武则天统治时期,狄仁杰就建议“敕边兵谨守备,远斥候,聚军实,蓄威武”(《旧唐书》卷八九《狄仁杰传》),以达到对入侵者“以逸待劳”的效果。随着边疆地区军镇的设立,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朝廷正式设置节度使一职。天宝元年(742年),八个节度使总共统领八十余处军镇,边疆地区的藩镇体制最终成熟。
天宝十节度使地图
设置采访使和节度使本意是好的,但制度的执行往往事与愿违。虽然唐玄宗规定采访使职责如汉代刺史,但在实践中,采访使已对各州行政首长(刺史)“废置由己”,在权力上俨然成为地方行政大员。节度使则在府兵制崩溃的背景下,越来越仰仗招募而来的“长征健儿”。本来在府兵制下,“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可以有效避免军人专权。随着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各藩镇自行招募的“长征健儿”只知有节度使、不知有朝廷,成为节度使的私人武装。安禄山在叛乱前就组织了规模八千人的特种作战部队“曳落河”(壮士),作为自己的军事“小圈子”。
采访使、节度使这两个使职在行政、军事方面享有较大的权力。如果这两个职务的权力合二为一,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最初,两个职务分开设置,但唐玄宗在“陛下诚以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思想指导下,对他以个人感情维系藩镇首领忠诚的能力过于自信,因此没有在制约藩镇权力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反而带头破坏二使并立的体制,于天宝九载(750年)任命安禄山为河北采访使,后来又一口气授予其闲厩、群牧、苑内、营田、五方、陇右群牧、度支、营田等使职,给后者反叛以极大便利。
安史之乱前,唐朝“外重内轻”的格局已经形成,导致安禄山起兵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直捣东都洛阳。为了适应当时的战争情况,唐肃宗在乾元元年(758年)下诏罢省采访使,并设置观察处置使,由节度使兼任。此前,唐玄宗为了平叛,已经赋予各节度使财政、官员任免等行政权力。安史之乱平定后,由于朝廷已无力与安史旧部抗衡,所以就封安史降将为节度使,保留他们的军队。同时,朝廷在安史之乱中赋予节度使的行政权也无法收回,事实上的道州县三级体制正式确立。随着募兵制的成熟,“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新唐书》卷五十《兵志》)的状况时有发生。大家熟悉的藩镇割据局面就正式形成了。
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常被后人视为唐朝盛世的终结。比起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和晚唐,人们更熟悉生机勃勃的初唐和繁荣兴旺的盛唐。但从更长的时段来看,安史之乱爆发时,唐朝历史才过去不到一半,这艘大船反而以残破的形态航行了更久。后世都知道藩镇权力的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但在上述的时间尺度中看到了一个似乎反常识的现象: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面对这个问题,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尝试从制度史、历史地理学等角度出发,去解释“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唐朝诗人杜牧将中唐藩镇划分为四类:一是割据跋扈的河北藩镇,二是遏制河朔的中原藩镇,三是维护边防的西北藩镇,四是维系财税的南方藩镇。从中可以看出,真正威胁唐朝统治的主要是河北藩镇,中原藩镇作为朝廷防备河北藩镇的屏障,西北藩镇则发挥着节度使制度设立之初防止外族入侵的作用,而南方藩镇在财税重心南移的背景下成为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依靠。
根据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的分析,除河朔三镇外,绝大多数藩镇都是朝廷控制下的地方政权,藩镇割据具有区域性,所以四种藩镇之间的制约关系,维系唐朝相对稳定地统治了一百多年,直到黄巢起义才最终打破这一格局。
中西书局副总编辑李碧妍在《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中则提出,安史之乱既是边境藩镇危机最明显的体现,又给唐朝提供了化解这一危机的契机。从政治地理和权力结构层面讲,安史之乱是唐朝地缘和制度危机的总爆发,但在爆发后同样毁灭了危机本身,这使得唐朝在危机的废墟上重建,并度过了后半段一百五十余年的岁月。
“荔枝使”的背后
本文无意对安史之乱的起因做全面分析,只是截取《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所担任的荔枝使,介绍使职差遣制度的滥用如何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成为人们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重要依据。《长安的荔枝》中写道,“大概是高力士向贵妃夸口家乡荔枝如何可口,才有了后面这一对麻烦”,最终改变了李善德、阿僮、林邑奴等小人物的命运。然而,对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的口腹之欲而征发民力、运输荔枝的行径,简单地给予“道义上的愤怒”,也并不足以让人对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产生深刻认识。
唐玄宗让李善德担任荔枝使,是他破坏唐太宗君臣所建立政治制度的一个例子而已。为了一己私欲而随意调动本应履行法定职责的国家官员,并因此产生财政浪费和腐败活动,长此以往,唐玄宗将严肃的国家政治视作儿戏,把本应认真对待的治国理政简化为权力制衡的“法术”,最终将国家制度根基掏空。而安史之乱最大的教训恐怕就在于:制度建设极其不易,但制度的崩坏常常就在一念之间。
黄永年先生认为,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提到“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的科学方法,使他从《资治通鉴》等以君之明暗、臣之忠奸去解释历史的陈腐观念中彻底解脱出来。《长安的荔枝》亦是如此,盛唐将逝之景、小人物命运之无常,看似由皇帝、宠妃、奸佞一时心血来潮所致,但更深的缘由来自“荔枝使”背后“一定历史范围之内”的制度文明与地缘政治。
因此,我们在品鉴历史时不能满足于吃普通“荔枝”,更应该找出园中最大的那枚“丹荔”,剥出瓤来,然后吃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1日
2025-07-01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30日
2025-06-30 17: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9日
2025-06-29 19:5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8日
2025-06-28 22: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2025-06-27 16:4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2025-06-26 16:2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2025-06-25 21:4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2025-06-24 18:3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2025-06-23 21: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2日
2025-06-22 22:5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1日
2025-06-21 20:3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20日
2025-06-20 20:53 抗战史上的今天 -
她不是詹周氏,她是周惠珍
2025-06-20 08:07 电影之城新传奇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9日
2025-06-19 21:4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8日
2025-06-18 16:2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7日
2025-06-17 17:0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6日
2025-06-16 23: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5日
2025-06-15 22:20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4日
2025-06-14 15:1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6月13日
2025-06-13 17:50 抗战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
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188“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1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16“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没客户!”获47亿补贴后,三星在美芯片厂推迟投产
-
约翰逊急着表决,民主党领袖连续讲了6小时,还没停…
-
“六代机机密会议,扎克伯格突然闯入”,白宫回应
-
8年后,默克尔吐槽特朗普:真装!
-
美军评估又变了,“不是几个月是两年”
-
“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政策也不会变,中日韩要合作”
-
“船到桥头自然直”,印外长回应美议员
-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
-
“在越南的中国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
他倒戈后就躲起来了,电话都不接,同僚评价:聪明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
“印军将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
-
美国和盟友闹掰?“本质没变,中国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声,英财相当场落泪,“哭崩”市场
-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
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