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了,怎么还在指望流量扛剧?
瞪眼大宝贝儿、演技毁容的娜扎、尖叫像烧开水的关晓彤、“水后”事件惹众怒的迪丽热巴,都是当年烂剧吐槽中的常客,今年也已在白鹿、赵露思等新秀的冲击之下失去了作为流量密码的最后价值,正片就更不用说。[全文]
-
00后小花上位:生而有钱,是她们的普遍标签
圈内急于押宝00花,仅仅是因为她们更年轻吗?硬糖君发现,相比95花,00后待爆花的优势似乎更胜在背景。[全文]
-
从易中天到余华,我们对文化网红的需求变了
上一代文化网红,面对的是嗷嗷待哺的大众。而现在,对于文化网红,人们更多是需要一种情绪调剂。[全文]
-
奈飞带路,韩剧踩坑
Netflix,把韩剧带向世界之巅的同时,又把韩剧带进了坟墓。[全文]
-
赵本山还能再战
喜剧的武器是讽刺,而三十年来这个活儿使得最好的人之一是赵本山。[全文]
-
恩怨、群众与罗刹海市
上位者没有审美,下位者被不公对待,实乃贯穿千百年的社会主题。只是有时精英文化占据主导,人们就说你这土鳖什么玩意,确实俗不可耐。有时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便要踢翻罗刹国的祖宗牌位。或更简单粗暴一点,“鸡蛋石头,我站鸡蛋”。[全文]
-
汉服、JK、Lolita, 圈层文化落魄了
“网红”统一大众审美。[全文]
-
《灌篮高手》:没了青春,才懂青春
樱木花道的压哨球下落时,影院无比安静,随后就是鼓掌以及此起彼伏的“牛逼”和欢呼。那些举着“全国制霸”以及“流川命”横幅的人,那些给安西教练立牌下跪的大叔,当年又是谁心目中的樱木花道和流川枫?[全文]
-
卡塔尔为什么会让韩国歌手唱世界杯主题曲?
韩流在中东地区的传播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中韩蜜月期韩流在华的势头。[全文]
-
《庆余年2》一拖再拖,续集为何总难续?
明明有些IP续集剧是众望所盼,一旦播出就能收获很高热度,为何却成了国产剧的弃子?[全文]
-
《东八区》其实是性转版《娘道》
虽然没有宣之于口,但多数男性会将霸权气质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是不争的事实。暗戳戳模仿靳东,明晃晃嘲笑蔡徐坤。刻板印象对男人的PUA,或许比女性更甚。女性因为吃了亏而懂反省,而男性因为貌似占了些便宜而不愿醒。[全文]
-
仙侠剧爱得糊涂
最封建的地方是现代剧,光鲜外表下到处是糟粕思想。最不浪漫的地方是仙侠剧,明明男女主每集都在恋爱,可你却很难发现他俩是何时、怎样爱上的。[全文]
-
李子柒要走什么路?
两败俱伤之下,李子柒还会是那个“李子柒”吗?为什么一年过去了,也没有诞生新的“李子柒”?[全文]
-
德云社困局:“封建戏班”拖了“流量男团”后腿?
减肥、健身、发型、修眉……接受了全方位改造的德云演员们,颜值出现质的飞越,自然也吸引到了更年轻的饭圈女孩们。德云社越来越像“剧场男团”,但与时代少年团这样的现代娱乐经纪公司不同,德云社实际上依然是靠江湖人情与师徒规矩凝聚起来的“戏班”。[全文]
-
“搞笑女”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当下演艺圈,喜剧女演员“出圈”的机会变多了。在甜宠剧、古偶剧和综艺里,“搞笑女”纷纷和帅哥组CP,甚至成为观众的“手替嘴替”,“特权”背后是工具人的命运。喜剧女演员先天带着一种优势:不能被嫌弃长相。同时也先天有一种劣势:演技看起来很好的样子。[全文]
-
刘亦菲速冻16年
从数据看,刘亦菲是有点“电视剧高分牛逼症+电影低分扑街症”在身上的。天仙的剧扑不得,天仙的电影扶不起。[全文]